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言外之意"同样存在于当今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从传播活动受众的角度去关照文学中的"言外之意",可以考察"言外之意"的独特魅力,同时又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言外之意"提供可贵的对比参照系。在中国古典文学创造中大行其道的"言外之意"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谨慎使用,要在规避消极影响的同时将其置于适当的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引导受众接受,即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引导受众接触新闻、选择新闻、理解新闻、记忆新闻,促使受众的思想情感价值态度向着传播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是新闻价值实现的需要,也是新闻导向作用发挥的需要。新闻的导受策略在于以新闻的价值性来满足受众需要.以新闻的艺术传播来吸引受众接触。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传媒业面临的市场化变革,研究了媒介工作性质的转变对新闻教育的影响,通过对西安报业竞争的分析,发现媒介经营研究、受众研究、传播效果研究三方面是目前新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结合西安欧亚学院新闻传播系的教学实践,提出新闻学教育应回归以“受众”及其“需求”为核心的“人本”教育。  相似文献   

4.
选择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成败的关键。选择最佳新闻角度有多种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受众的需要和兴趣是最佳新闻角度。“三贴近”是指导选择新闻角度和整个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选择新闻角度应注意避免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5.
首先厘清受众的中心地位与受众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了受众勿庸置疑的主体地位其次从新闻的本质、新闻本、新闻价值、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等新闻学基本范畴的角度,考察隐含其中的受众主体性;第三分析了受众主体性迷失的几种原因和表现,作认为,“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受众主体性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怎样提高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性,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壹周立波秀》的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主持人新闻娱乐化,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人生经历复杂传奇,本人个性张扬、语言犀利,作为节目主持人,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节目内容新闻娱乐化,该节目对时下热点新闻信息进行娱乐化解读,一针见血,满足了受众的"泄愤欲";节目形式新闻娱乐化,此节目以中产幽默的精神搭配老上海风格的舞台进行演绎,经典又时尚,颇让受众耳目一新。这三者使其具有独特的新闻娱乐魅力。与此同时,该节目要保持足够的生命力,则要细化市场,准确定位,不断在内容及形式上保持创新,避免陷入单调乏味僵局,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7.
方言新闻传播的特质分析及其优化策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方言新闻是媒介和受众双重选择的结果。方言新闻以其独特传递新闻信息的魅力赢得了较大的收视市场,但同时也因它与大众媒介的传统行为和功能的不一致而受到非议。本文从方言新闻传播本身的特质分析出发,探索广播电视媒介中的方言新闻如何在批评和赞成中实现优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闻定义的讨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针对较有影响的陆定一、范长江、宁树藩三位学术前辈关于新闻定义的观点进行了再讨论,分析其中值得借鉴与尚有欠缺之处,并提出了新闻定义中的受众本位观问题和强调“过程性”的定义思维,最终在有理有据的分析基础上给出定义:“新闻是及时公开报道的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受众应知而未知或欲知而未知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的社会责任及受众接受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具有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新闻舆论传播关系着社会舆论的指向.要对社会负责、对受众负责。研究新闻舆论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受众接受新闻舆论引导的规律性,是为了使新闻舆论更为有的放失地进行宣传教育,避免宣传与接受脱节,也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引导受众和教育受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环境因素与网络新闻传播技术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致使受众接受网络信息传播的心理预期呈现快速获取最新信息、主动选择有用信息、精确接近深度信息的特征。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拥有的上述心理预期,促使受众获取网络新闻的行为特征呈现出一些新的明显变化:对新闻标题的“第一依赖感”形成,扫描式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利用搜索引擎寻找阅读内容。为此,网络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应产生相应的变化,即精心写作新闻标题、制作便于检索的导语和概要、主体要想方设法突出重点新闻要素、灵活安排新闻背景、分层展示新闻的深度信息。  相似文献   

11.
黄基秉先生的新闻特写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尊重事实、让事实本身说话是其真实性魅力;手法灵活、结构多变、善于借用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是其艺术性魅力;高屋建瓴、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关注民生、追求事实背后的真实是其思想性魅力.三者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了黄基秉先生新闻特写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从新闻传播者和受众两个角度对软性假新闻的成因进行心理学的分析。要防止软新闻造假失实,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自律的前提,而严厉的事后追惩措施能有效遏制各种造假的心理。同时,媒体要担当起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使虚假新闻失去市场。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过程同时也是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一方传播自己所认可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终极目的在于让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将传播者所认可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衍化为受众进行价值评判的认知元素。新闻导向功能的表达方式主要有显性表达和隐性表达两种,隐性表达将新闻的导向性了无痕迹地融入新闻信息的选择、制作及传播过程中,具有“隐而不露、非正规传播”,“悄然渗透、无意识接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英语体育新闻在词汇和句型上具有自身特点。译者在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过程中应在把握其特点的基础上,以目的论为指导,兼顾双重翻译策略,即灵活应用直译与意译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汉译后的体育新闻文本充分表达报道者的目的与意图,忠实于原语文本,也易于译语受众对原语信息的接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梳理新媒体新闻客户端概念出发,比较分析了目前国内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客户端:新华社新闻栏目《中国网事》新媒体客户端及网易新闻客户端。作者重点研究了两种新闻客户端的异同点,从新闻内容定位、新闻更新速度、互动性等七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结合两种新闻客户端新闻传播的特点,作者最后提出了有关新闻客户端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技术给新疆电视新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为新疆电视新闻取得质的飞跃提供了太好的机遇。新疆电视新闻媒介应结合数字时代电视新闻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拓展新的传播渠道、不断增强新疆电视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认真策划日常播出中的运作策略增强收视效果等对策,推进新疆电视新闻与时俱进,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发表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言论,注重具有倾向性的观点。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的兴起,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日趋融合,一种新的新闻评论形式开始在电视荧幕上出现,这就是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民生新闻因贴近生活而具有自己的新特点,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是近几年来影响深远的调查性报道节目,它通过出镜记者现场的调查,多层次多角度地探寻事实真相,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将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贯穿于节目的始终。文章通过《新闻调查》独立的调查意识来探寻究竟什么是它的表达模式,调查意识存在的必要性是否构成了《新闻调查》特有的采访规则,而对于以调查意识为主导下的深度报道,《新闻调查》形成了它独有的调查文本,在主题调查、舆论调查、事件调查和内幕调查等各个题材中,调查意识贯穿始终,它情节化的表现方式以及当事人、记者的互动化表现使《新闻调查》具有了可看性,在充分展示其调查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性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财经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实践教学以及专业定位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财经"与"新闻"简单相加实则脱节的"财经+新闻"培养模式方面。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形成全新的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通过"财经新闻概论"等财经新闻专业最核心课程的开设,使财经知识与新闻规律紧密结合。同时,适当加大财经类课程的比重,开设"财经评论"、"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等针对财经新闻方向的新闻类专业课,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新闻博客作为博客当中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当下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载体,并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媒介生活中,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改变着新闻报道的方式。于是,对新闻博客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相当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