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物权观念已由近代物权法的所有为中心转化为利用为中心;以利用为中心的物权观念主要体现为物权的社会化及价值化,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密切相关;以利用为中心的物权观念对指导我国物权立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物权化,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一种他物权和新型的用益物权,与债权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相比,它具有排他效力、优先效力和请求权效力;物权的这些效力为农民保护农地提供了更多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3.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选择一种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以新出台的物权法草案为依据,通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改造的分析,力图构建一种合理有效的土地产权制度,为社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文章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改造的内容及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行法律并未明确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性质,导致实践和理论困惑。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物权化有利于保护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物权体系、优化无居民海岛资源配置。在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理论下,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物权化具备理论基础,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既具有物权及用益物权共性,又有其独特个性,宜将其定性为一种新型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统的用益物权系指土地用益物权,本文首先认为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应分别设置,自成体系,共同构成我国的用益物权制度,接着以空间权理论为引线,进一步提出我国的用益物权体系可以客体为标准分为三类:海域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和空间使用权。同时,本文认为海域物权制度对传统集合物理论和不动产判断标准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物权制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权制度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法乃至法治化水平的标尺。我国古代法建立了物权客体动产与不动产相区分的分类保护制度,以土地不动产所有权的保护为核心,在土地所有权国有与私有的长期斗争中,法律逐渐从注重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转向了更加注重对土地使用收益权的保护,并建立了遗失物、埋藏物、漂流物等动产所有权的保护制度,动产善意取得及保护制度,孕育并发展完善了我国特有的永佃权、典权制度,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封建社会特色的物权制度,为我国近代和现代民法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丰富了我国法治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7.
物权变动和交易安全问题天然地联系着。物权公示是物权的重要制度;物权公示的原因在于对交易安全的保护;物权公示的效力体现着对交易安全的保护,特别是物权公示的对抗力和公信力对交易安全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物权公示的价值就在于对交易安全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曾长期存在着土地国有与私有并存的状态,虽然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制度始终未被彻底打破,但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法律关系仍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实现与发展,土地所有权向私有方向发展虽起起伏伏,但从未间断,并最终形成了更加明晰的土地私有权制度,构筑起了具有中国封建社会特色的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保护体系。在土地所有权国有与私有的长期斗争中,法律最终从注重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转向了更加注重对土地使用收益权利的保护,并最终孕育和完善了封建社会的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产权关系紊乱、土地承包期限过短、土地流转制度不规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土地经营规模小而散等诸多功能缺陷,阻碍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因此,必须寻找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相应对策: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贯彻实施力度,稳定农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加速物权化进程;规范合同契约,建立流转市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多途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健全法规,为农地制度的完善提供法律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物之利用“二元体系”包括用益物权和债权利用权。传统理论素来将租赁权定性为债权利用权,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学界关于租赁权的性质突破了债权的框架.租赁权物权化的声音日趋高涨,本文认为租赁权的性质就是一种物权化的债权,并对完善租赁权体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1.
土地产权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内生变量,是经济增长要素之一。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之际,需要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研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就和不足,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建议。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设定四种用益物权、两种担保物权,改土地公有公用的公有制为公有私用的公有制,激活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激励作用,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由于公有私用的产权制度结构尚不完善,对经济增长起着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作用。主要缺陷是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两种产权制度不平等以及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某些权能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文本在分析了各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选项的利弊之后,提出了坚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的土地公有制以及完善各种土地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对农村土地制度实施以来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益物权的一种。土地承包制度物权化,是用益物权制度优势的客观要求,是他物权制度的核心之一,能够最大化实现土地价值,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农村和谐发展。而土地承包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定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现代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促使了物权法理论的更新.与传统物权理论相比,现代物权法主要体现了三大发展趋势:其一,法律本位社会化,体现为所有权受限制、他物权优位化;其二,法律关系扩大化,体现为法律关系构成的扩大化、物权形态新型化;其三,法律界区模糊化,体现为债权物权化、物权债权化等.  相似文献   

14.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真正成为农民的财产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广大农民最重要的一种土地权利。2003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为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保护农民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然而,由于我国土地制度存在缺陷,与土地相关的各法律法规之间缺乏衔接,且该法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并没有成为农民真正的财产权利,因此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5.
物权行为理论源自德国。对物权行为理论的评价是我国物权立法过程中被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出卖人利益的保护状况又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对此,笔者认为,在物权行为理论模式中,出卖人利益得到了公平的保护,这种保护体现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并且充分考虑了参与各方的利益平衡,真正体现了公平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物权法的出台,确立了一系列的新制度,有关农民权益的保护也有很多具有突破性的制度,如平等保护、集体所有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制度、地役权制度、浮动抵押与应收帐款质押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确立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当前,法制社会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土地发展权作为保障土地发展的主要法律载体,对维护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土地发展权法律制度是如何实现的,在构建中存在哪些问题呢?由姚昭杰、刘国臻所编著的《我国土地权利法律制度发展趋向研究——以土地发展权为例》运用物权法理论,从物权的角度进一步探究土地发展权所存在的问题,并按照理论厘定、制度设计等内容为土地发展权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戏曲面临的生存危机主要表现为:国营剧团负担重,生存艰难;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戏曲遗产有失传的危险;民间职业剧团过多且不正规,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伤害;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得奖剧目得不到普及推广;剧场、排练场等设施破旧,剧团的生存环境恶劣。保护和发展戏曲化遗存是当务之急,要根据各地、各个剧种的发展历史、艺术价值、化价值,给予恰当的定位,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建立新型的剧团管理机制;改善剧团的工作环境和演出条件;给戏校、艺校招生提供提供优惠政策;对演出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抢救和保护戏曲艺术遗产;加大戏曲理论研究;加强戏曲化教育;建立保护戏曲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朱小平  徐成立 《时代教育》2007,(6Z):140-141
第三人保护问题是物权法中的重要范畴,其中涉及的规则主要有善意取得制度、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以及公示公信原则等。在三者的取舍和相互协调方面,笔者主张抛弃德国法中的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以公示公信原则为核心,以完善后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为补充构建中国物权法中的第三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征用问题是和农村集体土地的财产权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要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方面,要促使农民对土地权益上升为典型的物权;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土地征用程序,探索以市场化的方式确定补偿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