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精神是小说之所以为小说的东西。昆德拉认为小说精神是小说的灵魂,与科学哲学、道德和意识形态判断、历史和时尚等方面存在相异与交叉;小说精神是开放的,骑墙的,自由的,创新的,历史的,坚守的。  相似文献   

2.
微型小说要出精品,关键在于要有“小说精神”。直面人的生存状态与价值,重视人文关怀;展露自豪感与自尊心,表现忧患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崇尚理想,张扬崇高,烛照世人灵魂;等等,都是小说精神的体现。重视小说精神,追求小说精神,是微型小说长盛不衰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七月派是一个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以胡风为核心的文学流派,在诗歌和小说创作上均有不小的影响和贡献,尤其是以路翎、丘东平等作家为代表的七月派小说取得了非凡成就。作为现实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七月派小说除了具有复杂深刻的色彩之外,在精神特质方面也具有其他小说所不具备的独特魅力,表现出突出的斗争精神与反抗精神、悲剧精神和温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工具论观念的影响,学界对梁启超翻译与创作的政治小说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从乌托邦思想理论的视角考察政治小说的存在理由。作者认为,政治小说是晚清精英知识分子乌托邦精神的表征,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标点符号,作为构成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对于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研究大多仅限于语言层面的现状,它试图将纽马克的交际翻译运用到原文和译文的标点符号对比分析中,概括鲁迅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交际翻译追求的原文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有意识地在翻译过程中将语言与标点符号相结合,进而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6.
政治小说起源于英国,其意在传播政治观点,表达政治主张。在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大量英国政治小说译入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为躲避慈禧的迫害而逃亡日本。在日流亡期间,梁启超认识到,要变革中国,"自上而下"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开启民智,改造人民思想,才能实现国内改革。他将"政治小说"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并欲通过兴办报刊,译介政治小说,提高小说的文学地位等举措,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传播政治主张。此外,同时期内有大量外国政治小说通过译介而引入中国。政治小说本文试通过对清末政治小说译介活动的分析,探究政治小说的翻译活动对当时清朝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小说中的人物有一个重要的精神特征就是精神的漂泊,人物的这种漂泊源于家园感的丧失。从他的前期小说到后期的《纽约客》、《台北人》和长篇小说《孽子》来看,精神漂泊者成为其小说中连绵不绝的形象系列,他们对安放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的痴情追寻终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梦。  相似文献   

8.
“小说观念”以小说文体为中心,研究与小说相关的创作观念、价值观念等。小说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性,通过对小说观念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和批评状况,同时也可以深入地解析民族的和时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尚用、开放、新变是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基本特性。求实尚用是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基本品格,也是其小说理论建构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以为我所用的民族立场为核心,向着一切异质化开放是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基本风貌,亦是其取得重要理论成就的方法论基石;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批判精神与探索精神使其小说理论体现出求新求变的时代风貌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意象分析法,分析了王小波小说中“夜”的意象。在此基础上,进而阐述了他小说中阴阳两界冲突的精神结构及由此形成的独特小说结构模式,揭示了其小说精神结构和作者写作心灵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小说创作状貌有六大“热点”现象:即“玄幻”大论战、“青春小说”争鸣、“组合、系列”兴盛、“中篇小说”触底反弹、“动物小说”风行和“恐怖小说”涨潮等。此外,2006年度儿童小说创作还存在着题材、人物形象和创作风格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面市的中国儿童小说已开始被岁月洗涤,是“经典”还是“泡沫”,历史自然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凤子的小说     
对凤子的小说,从初期的短篇小说,到短篇代表作《画像》,以及唯一的长篇小说《无声的歌女》,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肯定了它们的成就和特点,并指出了这些小说在凤子的生平事业中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说与超女     
2006年5月26日,一份据说发行量达900多万份的具有典型大众文化特色的报纸——山东青岛的《半岛都市报》,在《快读周刊》里,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中国小说学会第二届学会奖”盛大开幕的消息。整个版面,以热烈喜庆的大红作为底色,配有获奖作家的照片和200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品的封面图片,散发出浓郁的文学和文化气息,呈现出一派节日气氛。报导的文字,以《以小说的名义》为题,写得热情洋溢,令人兴奋:2005年5月27日、28日,青岛。时间的指针指向文学,时钟的刻度铭记小说。备受文坛嘱目的中国小说学会奖在青岛颁奖,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14.
As an outstanding modernist female writer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Virginia Woolf appeals for women ’s libera?tion in literary productions. Focusing on her most significant feminist criticism ...  相似文献   

15.
对于朗·富勒的贡献,人们似乎只片面地将他定格在"法律的道德性"问题上,其实富勒的研究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法律方法和法律思维也是他毕生所关注的问题,他的代表性著作是<法律的虚构>.虚构是沟通概念与现实的桥粱.也是法律思维的重要维度,加强法律虚构理论的研究,对改变我们传统的法律思维、正确对待法律与建设法治国及整个世界的法学理论研究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及<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对中国小说的演进作出了系统的梳理,从对古典小说的评述中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即推崇魏晋小说的简洁淡雅,在讽刺手法上重视婉曲的风格,强调真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通过建立模型发现科学知识并认识世界.模型与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同构性与虚构性等多种关系,不同的关系表示了科学家们不同的研究侧重点与研究立场.从同构与同态理论为出发点,创造一个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构成内容,但具有相同结构并不是决定模型结构的唯一因素,而且也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模型有个显明的虚构特点,尤其是引入小说的创作过程与建立模型作为比较之后,自然就将模型的哲学认识从"同构论"推向"虚构论".追溯虚构论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三个主要问题:小说为什么要进行虚构?模型是虚构的吗?科学模型为什么要进行虚构?这是厘清模型与世界之间是否具有虚构关系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周大新小说中,比民俗文化更具审美价值的是其主要人物在苦难中所表现出来的韧的品质。尽管现行的道德价值系统似乎不容易接纳这种韧性拼搏精神,然而,其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正是缘此生成,叙事特色表现为骨干多,枝蔓少,故事情节快节奏向关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