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岁时节俗,是人们思想感情、生活习俗及时代文化最集中的汇聚点。魏晋南北朝节日时俗充满着独特的时代特征。上巳节(三月三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三月三日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三月三日诗分为两类:一是以兰亭诗会为代表的上巳节作的诗;二是专写上巳节日的诗歌。通过诗作,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态、情趣和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上巳节起源甚早,到唐代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从唐诗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上巳节的繁华盛况及宫廷和民间的上巳节活动,可见其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且文化内涵到唐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唐诗已经开始反映上巳节传统的没落,这可以给研究当下的文化现象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叶刚 《现代语文》2009,(7):19-20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集会因大量文人参与而使祓禊活动与诗歌紧密相连,因此造就了上巳诗作、兰亭梦想、诗酒人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从现存与祓禊相关的诗歌来看,当时上已节丈人活动应具备嘉时出游、曲水流觞、赋诗成章、音乐歌舞等成分,成为吸引文人士子目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炎黄子孙寄托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中,创造了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研究这些意象的文化内涵,对于阅读鉴赏古典诗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通过意象来实现诗的审美传达,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意象体现了中国诗歌文化的独特性。一些传统的文化意象,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载体,它们以有限的物象形式表达了我们民族千百  相似文献   

6.
诗语·诗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中国古典诗歌积淀形成了特有的言说方式和审美特质——诗语与诗味。从文章体式的角度讲。诗语与诗味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性。我们以阅读常规文体的方式阅读古典诗歌,读不懂诗;以鉴赏常规语言的方式鉴赏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7.
上巳节是我国一个具有浓厚节俗色彩的传统节日,它从产生以来,就孕育了丰富的节俗内涵。入宋以后,上巳节俗不再如前代丰富,并打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感伤色彩。上巳衰微,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宋上巳词的分析研究,仍能探得上巳节在宋代的流变。  相似文献   

8.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诗之国度。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诗歌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浩瀚的作品,那里有无穷的宝藏。学习、鉴赏古典诗歌,可以让我们获得极其丰富的营养。一、反复吟诵,体味诗歌的音乐美我国的古典诗歌向来就是与音乐密切相关的。乐府诗来自乐府、唐绝句、宋词、元曲,一直到明清时的调、小曲,都是人乐的。诗人写诗、词人填词,都要讲究音韵与节奏的和谐,使诗、词富有起伏跌宕的韵律和流畅回环的乐感,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在初中的语文教材里,有大墨的古典诗歌。清人刘大魁说:“积字成句,积…  相似文献   

9.
七夕因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广泛流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痴情男女的美好愿望。男女鹊桥相会,佳期不再,欢愉苦短,往往被一些民俗学者误会成中国的情人节,但其实并非西方情人节可比,七夕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因素。二者有不同的文化渊源,经过不同的文化选择与文化过滤,考诸希腊神话,其阿多尼斯节却与七夕庶几近之。通过中西文学与文化的比较与探寻,阐释了七夕与阿多尼斯节在文化习俗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以及与圣瓦伦丁节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盂兰盆节起源于中国,在飞鸟、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后,先在皇宫、寺庙之间盛行,后经中世时期至江户时代在顺应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日本本土文化进行糅杂,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重要传统节日。现代日本的盂兰盆节在对祭祖等主要节日内涵上进行传承和创新,融入新元素,使盂兰盆节成为弘扬日本传统文化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载体。对盂兰盆节在日本的历史变迁与现代传承的考察,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在异域的传承与变迁的情况,这对当今中国在深化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及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