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黄河以北的豫北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华北次方言,它的语音结构与普通话语音大体一致,但又有一定的差异.我们在方音辨正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豫北方音中突出的语音现象,归纳出豫北人学习普通话常遇的几个语音难点及纠正方法,力争在语音教学中有的放矢,也期望对热心学习普通话的同志有所帮助.一、平舌音与翘舌音普通话里有相应的平舌音z、c、s与翘舌音zh、ch、sh之分,而在豫北西部方音中,有下列两种读音情况:1、没有翘舌音zh、ch、sh.主要分布地区在安阳、鹤壁、汤阴、汲县、辉县、博爱、新乡、沁阳、延津等地,这些方言区语音中没有zh、ch、sh声母,把普通话中发zh、ch、sh声母的字全部归入了平舌音字中.例如:  相似文献   

2.
忻州方言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以古开合口为条件,古知组二等字与庄组字合二为一,古知组三等字与章组字合二为一,但有例外。跟庄组声母相配的韵母在后来的分化中失去[i]介音而变为洪音,声母也随之变为t拶组声母。之后庄章合并为照组,章组声母也变为t拶组声母,再后来庄组声母与精组声母合流。在介音消失过程中,与合口韵相配的知三组和章组的t拶组声母受介音影响容易变读为t拶组声母,与开口韵相配知二组和庄组的t拶组声母受介音影响,容易变读为t拶组声母。通过与知庄章声母在普通话中读音的比较,我们认为,忻州方言中知庄章声母属于较古老的演变层次。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陕西方言对知照两系及日母逢入声薛药觉韵有关字的读音问题,其中牵扯“说(~话)”字以及“卓戳硕若”等北京翘舌音声拼[uo]韵母字的读音问题。“说”字在米脂等处读作入声,关中以及陕南山阳等处读作阴平调,陕南的西南官话读作阳平调,白河方言读作去声调,商南读作阴去调。“说”字的声韵组合很复杂,例如关中方言区西安等。“设摄涉赊奢”等字同音。陕北晋语以及宜川等处亦如读本文所讨论的“卓戳硕若”等字,关中多数方言点读这些字为平舌音声母拼以[Ц]为介音的音节。蓝田等处“卓戳硕”等字读作平舌音声母。  相似文献   

4.
沧州方言的平翘舌音不分的状况非常普遍,已成为一种地域方言现象.按此,本调查筛取了100个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汉字作为语料,采用录音记录了58名沧州市市民的平翘舌音发音情况并进行了字频分析,研究旨在揭示沧州城市居民方言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状况及其发音状况与年龄和性别的关联,以此为沧州普通话普及的针对性纠音训练提供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沧州城市居民平翘音发音情况普遍且存在差异,其平翘舌音不分的状况与年龄有一定关联,但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5.
分析福建顺昌人平翘舌声母使用现状,可发现顺昌方言由于受中古音系的直接影响,对应普通话翘舌音字的读音有一定的特性,没有翘舌音zh、ch、sh,没有r声母等.一旦离开顺昌这个方言环境,语言交际功能大打折扣.文章从顺昌方言特点及古今音演变规律着手,就顺昌方言中对普通话平翘舌音常用汉字的读音及规律加以调查和初步探讨,认为只要顺昌人说普通话时,能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叶音,把方言中读舌叶音汉字全部转换成翘舌音,就可以说出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6.
新县方言指的是新县境内占主流地位的方言。笔者认为新县方言的声母系统中翘舌音大多被读成平舌音,唇齿音f替代舌根音h,鼻音声母n与边音l不分,舌面前音j、q与撮口呼相拼时声母韵母都发生变化;韵母在与拼读过程中出现很多变化,如复元音韵母丢失韵头、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等等;声调的调值较难把握,这里只做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市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其语音系统与普通话接近.特点在于声母无翘舌音、鼻音;韵母u介音部分丢失,后鼻音大部分变为前鼻音;声调入声字派入与普通话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知彻澄章昌母逢开口三等字,关中绝大多数方言点读作[喀、喀“]声母,蒲城兴镇、富平雷古坊、渭南龙背乡南部等处读作[k、k]声母,兴平南位、临潼代王读作[t、t]声母,开口三等支脂之3韵字在关中方言区包括兴镇、雷古坊、南位、代王等处多读作平舌声母;知章两组及日母逢开口三等字,渭南东塬一带把中古知彻澄章昌逢开VI三等读作[t艮t§ ]声母,把船书禅日母字读作舌叶音声母[5,3];船书禅日母逢开VI三等字,雷古坊读作具有一定腭化色彩的[5.3]声母;知照两组合口三等、船书禅日母开口三等及庄组逢宕摄开口三等阳药2韵及江摄开I:1二等江觉2韵字,代王读作翘舌音声母拼开口呼,其声韵拼合特征与关中西部岐山、宝鸡等处相似。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地区方言中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普通话都有一些差别。但丹江口的方言比较简单,与普通话的差别呈简单对应的状况,比较容易纠错,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掌握规律。概括地说,丹江口人的语音问题有:声母,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韵母,没有后鼻韵母ing、eng;声调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只是和普通话的四声不一致。找到丹江口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学习普通话就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日照方言中端、透两组的读音类型及地域分布做了梳理.其读音共分两类,A类只读成一套声母,B类读为两套声母;日照方言中端组声母的读音并未遵循普通话中端组声母读音的演化规则,在中古知组变为舌面辅音之后,受其影响,端组的读音沿着知组读音的演变轨迹演化,并一直保存在日照方言的读音中,但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饶勇珍 《黑河教育》2010,(11):41-4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会认的字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要求写对、写好,并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在这些字中,平舌音、翘舌音的字大约占30%,其中翘舌音的字大约占24%。可见,孩子能否准确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识字量,也涉及到以后的阅读。所以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相似文献   

12.
巢湖官话与普通话语普差异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上。声母辨析方面,要注意区分边音和鼻音、平舌音与翘舌音,改部分舌尖音、舌根音为舌面音,改"ng声母"为零声母等;韵母方面包括变读部分o韵母字,念准i韵母字,不需丢失u介音以及区分en和ong,in加y等;声调部分包括读准阴平、上声、支声的调值和去掉入声的念法等。  相似文献   

13.
碛口镇是临县的一个重要古镇,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及山西重要旅游景点.临县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碛口话在语音方面具有该片方言的共同特点之外,同时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碛口方言有24个声母,40个韵母,6个单字调.与临县城区话、三交话相比,声母方面碛口话没有[v]声母,不分尖团音;韵母方面没有儿化韵以及几组字的韵母与临县话、三交话明显不同.与普通话相比,声母比普通话多[z]、[(n)]两个辅音声母,碛口话[(n)]声母的字在普通话中读零声母[(o)];韵母方面,碛口方言没有前鼻音韵母[-n],有入声韵;声调方面,比普通话多阴入和阳入两个调类.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话语音里,有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的区别,不少地区的人难于辨别平、翘舌音字,或者两组混用。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平、翘舌音字约占四分之一。为此,在学习普通话中,一定要分清平、翘舌音字。可以采用以下的办法区分平、翘舌音字。1?..  相似文献   

15.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不同的,它们的演变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为根据,简介了庐江地理和方言,以文中考察的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的今读音列表,归纳讨论了它们在庐江方言中的演变.还分析了庐江方言读ts、t 的类型,并指出且分析了庐江方言把普通话里声母是t 组的字的一部分读成ts组的现象和原因,最后指出了操庐江方言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时要如何注意分辨t 组和ts组。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16.
粤方言片的师范生学习普通话,平舌音、翘舌音和舌面音声母的辨正发音是一大障碍。理论上如何明确辨音,实际上如何准确正音都是声母辨正的难题。粤方言辨音法和舌操正音法是进行普通话声母辨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声母特别是翘舌音声母和鼻、边音声母的教学是高师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中的字、词评分标准来指导翘舌音声母和鼻、边音声母的教学,强化语音理论的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平、翘舌音和鼻、边音声母辨正,是提高高师声母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洪蕾 《文教资料》2012,(27):134-135
在单县方言中古知系合口字部分读唇齿音现象比较特殊,但以往研究不多。本文的主要结论:1.单县方言中古知系合口部分字读声母[f]是中原官话同类现象的过渡;2.单县方言[f]的分布与周边及周边方言有同有异;3.单县方言知系合口呼字没有成系统的读唇齿音声母是外部接触和内部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粤方言片的师范生学习普通话,平舌音、翘舌音和舌面音声母的辨正发音是一大障碍。理论上如何明确辨音,实际上如何准确正音都是声母辨正的难题。粤方言辨音法和舌操正音法是进行普通话声母辨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古《广韵》声母系统中的知庄章三组字在普通话中的演变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在方言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结合萍乡方言中的城关片老甲派城关话和小西路片老派东桥话的读音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萍乡方言这两个小片的读音,并通过两小片与普通话的读音对比及两小片之间的读音对比探究了它们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