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届国务院总理充分肯定《焦点访谈》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的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在晚上黄金时间开播,到现在已经10年了。10年来,三届国务院总理李鹏、朱基、温家宝都给予《焦点访谈》栏目以高度评价。1997年12月29日,李鹏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看了《焦点访谈》演播  相似文献   

2.
1997年12月29日,李鹏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来到《焦点访谈》节目组,他笑着说,我每天看《焦点访谈》,大家都爱看这个节目。临走时,李鹏同志写下这样几个字:“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其实,不光李鹏同志,朱镕基同志也爱看《焦点访谈》。他曾说,《焦点访谈》非常好,我天天看,不看是例外。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同志视察《焦点访谈》时送了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舆论监督,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作。在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其一、…  相似文献   

3.
有感于妻子爱看《焦点访谈》阎玉才我妻子是一名普通工人,她看电视的口味,我最清楚不过:音乐会、电视剧等。可自打去年,她看电视却多了一个内容,喜欢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我很纳闷。有一次,我问妻子其中原因,她脱口而出:“那里说的都是老百姓想知道...  相似文献   

4.
曲长缨 《今传媒》2007,(2):37-40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在社会上有着很高声誉,多年来由于它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抓住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从而获得了广大观众和各方面的认可.三任国家总理都给"焦点访谈"题词,这就更使"焦点访谈"的新闻工作者感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焦点访谈"的报道首先要确保真实性、客观公正性,作为多年在这一栏目工作的记者,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8年,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是年8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写下了几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对媒介舆论监督的鼓励在新闻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新闻揭露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批评力度又有所增大。同时,许多报纸借助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其他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文字报道,既扩大了电视的影响,又增加了报纸的号召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介的“新闻联动”。尽管《焦点访谈》类栏目涉及的话题范围较广,但它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为民鼓与呼,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够威够力,深受上至朱镕基总理下至平民百姓的好评。当然,它也因“挖”了少数人的“祖坟”而遭恼恨。那些被“访谈”过的官员们都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心,愿:取消《焦点访谈》。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舆论监督传媒之一且有“尚方宝剑”支持的《焦点访谈》进行新闻批评都遭干扰,可知其他媒体的舆论监督就更步履维艰了。被批评者百般阻挠“曝光”,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地方保护意识作祟,生怕丢丑露乖,尤其是那些钟情于一俊遮百丑、报喜不报忧的官们唯恐图此有损形象,有…  相似文献   

7.
从《焦点访谈》谈我国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的中国电视史、新闻史将不会遗漏这样的两件事: 1997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来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欣然提笔写下几个大字:“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有两位国务院总理为同一电视栏目题词。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是从没有过的,恐怕是西方传媒所没有享受过的。  相似文献   

8.
焦点何在
  说到电视新闻,不能不说到舆论监督,说到舆论监督,自然要说到标志性的栏目《焦点访谈》。虽然《焦点访谈》的前身《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制片人张海潮在回顾《东方时空》开播20年时这样回答他对“焦点”的理解,“我认为焦点不单指曝光社会的不良现象,也不仅仅是突发灾难事件,它应该是近期内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尽管在《焦点访谈》的官网上,节目定位的表述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但它对自身特点的概括依然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可惜,对照近三年网民最关心的热点事件和已经举办十二届的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近年推荐的调查性报道,几乎没有一个事件是因为《焦点访谈》率先揭露或跟踪报道而成为焦点。从网民数量之巨所体现的非专业观众的关切和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的专业性所反映的业界、学界的重视来衡量,《焦点访谈》已经远离了公众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9.
关注中国电视的人可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自从199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开播后,原本并不为人们特别关注的舆论监督问题一下子变得引人注目起来。《焦点访谈》节目不仅在老百姓中反响强烈,而且还引起了两位国务院总理的注意。1997年12月29日,李鹏同志来到《焦点访谈》节目组,为栏目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10月7日,朱鎔基视察中央电视台,又赠给《焦点访谈》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0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中央电视台,对《焦点访谈》节目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他认为这个节目没有看到很大的缺点,但是,只有一次报道,反映天津两家企业打官司,主持人好像是个裁判员,事先判定其中一李企业是不对的.他认为很多事物错综复杂,作结论的时候要小心,要对它的渊源、历史纠葛和目前的状况等作全面了解,最好是请熟悉情况,又比较负责的同志出来作结论、当裁判.节目主持人不要当裁判,因为那样很难服人.朱镕基总理出版的新作,向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焦点访谈》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0月7日,新华社发出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并与《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座谈的消息。全国众多报纸于10月8日和10月19日作了全文转发或摘要转发。作者翻阅的引家报纸中,全文转发或摘要转发者49家,发标题新闻1家,安排在头版的有36家,占73.5%。分类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并与《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座谈的消息,中心话题是舆论监督。全文转发或摘要转发消息的报纸,各自制作标题。现就主标题作个大体分类。所谓大体,意指基本相似。1、《朱镕基寄语新闻工作者》──《新华每日电讯》报。2、《我也属于你…  相似文献   

12.
业界观察     
《视听界》2004,(1)
《焦点访谈》焦点不再?http://www.sina.com.cn新浪>新浪传媒论坛作者:hyman99发表日期:2003-12-0813:11:54昨天闲着没事,看《焦点访谈》吧,我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没晕菜了。这是《焦点访谈》吗,不是《艺术人生》改版了吧?难道我们的焦点没有了?《焦点访谈》也许有《焦点访谈》的难处,但既然办了,就要有始有终,要坚持到底,要不就别叫《焦点访谈》这个名字,对不起“用事实说话”这几个字。曾几何时  相似文献   

13.
有学者热心增加中国的“读书人口”。我这篇文章也想为增加国人中的“读报人口”、“读刊人口”起点作用。但我不知道例如股民读证券报是不是一种阅读。我希望阅读有超出“日常活动”的意义。人们说喜欢看“焦点访谈”、《南方周末》报、《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新闻”。据调查,“焦点访谈”的观众数以亿计。但我不太看重这数字,因为一个等着下面的电视剧的观众与朱总  相似文献   

14.
一、以电视的访谈类节目的火爆为标志,舆论监督开始成为新闻界的一种行动自觉,使一度陷于停滞的新闻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无论是中国电视史,还是中国新闻史,乃至中国的当代史,都会饶有兴味地记录这样两件事:1997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来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欣然提笔写下几个大字:“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10月7日,朱溶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两位国务院总理为同一个电视栏目题…  相似文献   

15.
刘南勇 《新闻窗》2009,(5):90-90
在中央电视台纪念品牌栏目《焦点访谈》开播10周年的时候,温家宝总理致信焦点访谈,并就新闻媒体的责任。温总理用了一句话来概括:“对人民爱得深才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既源于对人民的爱,又源于对群众的真诚。  相似文献   

16.
“说情”辨     
8月26日,温家宝总理考察中央电视台,在座谈会上,要求每个发言人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提一个建议,或者反映一个问题,《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发言说:“《焦点访谈》1998年舆论监督的内容在全年节目中所占的比例是47%,到了2002年降为17%。这其中一个原因是舆论监督的环境在变化。虽然舆论监督的力量在加大,但干扰也在增强。现在,舆论监督类的节目无一不遭遇说情……”(9月1日《中国电视报·我对温总理说》)。敬女士这番话,锦心绣口,谈言微中,不愧央视主持人中大姐大,尤其用三四年间,央视舆论监督的内容从47%下滑到17%的数字说话,正所谓“如以石…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月1日,《焦点访谈》进行了改版,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时至今日,《焦点访谈》改版已一年有余,本文对一年来的节目呈现的新特色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这次改版依然没有解决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3新年伊始,《焦点访谈》即开始了19年来的首次大改版。随后几天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从1月1日至5日,《焦点访谈》最高单期收视率为1月4日,达到2.57%,平均收视率为2.3%,与2012年平均值相比,涨幅达13.31%。《焦点访谈》这次改版"牛刀小试",以及《焦点访谈》在过去的19年  相似文献   

19.
申宇红是谁?她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一位女记者."焦点访谈"全国人民都知道,像水均益、敬一丹这些主持人的名字,人们都耳熟能详,可知道中宇红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  相似文献   

20.
我们外出采访时,往往会有人惊讶地问我们:“你们是记者吗?”“你们是中央电视台的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典型地从侧面反映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这个群体的工作风貌和作风。的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的记者和摄制人员,相比之下具有吃苦耐劳、不图私利的精神,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群体以及我们的栏目能够受老百姓喜爱的主要原因。大家知道,目前社会上对新闻记者的看法不算太好,有些原因是由于个别同志不好的做法,但是《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的记者在外面非常注意这点,而我们最终也给外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争取到了采访对象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