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关链接】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同志出生于陕北富平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那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春,他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当局关押,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他还不满15岁。出狱后,他长期在陕甘地区从事革命斗争。1933年与刘志丹等人创建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是陕甘苏区最年轻的一位领导人。1935年9月在错误的“肃反”运动中被关押,幸被及时赶到的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解救。  相似文献   

2.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率部北上抗日途中不幸被捕。被捕后,他被押送到南昌,囚禁在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内,直至8月6日被杀害。  相似文献   

3.
何建国 《档案时空》2007,(11):38-39
1935年,著名作家田汉同志被捕入狱.在监狱里,他焦急万分,因为电影<风云儿女>描写了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战场的故事,剧中需要创作一首新歌,但狱中连一张纸都没有.一天放风的时候,他突然捡到了一张香烟锡纸,便如获至宝,挥笔疾书,把内心的激情全部倾注在这张小小的纸片上.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24日,方志敏同志不幸被蒋匪军捕获,囚于南昌军法处。为了“使全国红军和革命的工农群众,知道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正在国民党监狱内,挨日子,受活罪,更加激怒起来,加紧奋斗,迅速璀毁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为一切被杀害,被斩首,被活活地折磨而死的战友们复仇!”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半午多,克服种种困难,写下了如下著作:《方志敏自述》、  相似文献   

5.
陈白尘     
戏剧家陈白尘,原名陈增鸿,1908年3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清河县(今淮安市区)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幼年人私塾读书,1923年考入爱国教育家李更生主持的成志中学,开始以白话文写作并向报刊投稿。1926年,考入上海文科专科学校.第二年秋转学于上海艺术大学,追随田汉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对戏剧发生了浓烈兴趣”,成为南国社重要骨干。1932年,在家乡淮阴参加中共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继而参加共青团,任共青团淮盐特委机关秘书。同年9月在淮阴被捕。1933年春被国民党判刑并监禁在镇江监狱。他在狱中秘密写作,向“左翼作家联盟”影响下的刊物投稿。1935年出狱后,在上海做“亭子间作家”约两年,从事《石达开的末路》、《恭喜发财》、《太平天国》等多幕剧的写作。  相似文献   

6.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浙赣交界的怀玉山地区被国民党军包围,29日方志敏不幸被俘。当天晚上,敌团长一再要方志敏“写点文字”,方志敏借机奋笔疾书,写下了表现共产党人英勇不屈的“方志敏自述”。敌人得不到任何东西,第二天把他押送上饶,上饶地方当局特令国民党弋阳县县长张抡元等人前去探视、游说。  相似文献   

7.
<正>曾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要职的刘伯坚,被毛主席称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他介绍聂荣臻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1935年3月21日,留在江西中央苏区的刘伯坚被国民党杀害,他在狱中写下三封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绝命书和《带镣行》等血泪名篇,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刘伯坚夫妇育有三子,为了革命,他们将三子全部送人。1979年5月,在父母牺牲44年后,三兄弟才首次相聚。小儿子为了报答养父母的恩情,在闽西当了一辈子农民。  相似文献   

8.
1927年7月4日,上海龙华镇枫林桥畔,丹阳中共党组织创始人、第一任中共丹阳独立支部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创建者之一、江苏省委委员黄竞西,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0岁。他在狱中受尽酷刑,反动派始终无法从他口中得到什么,恼羞成怒,竞残忍地割去了他的舌头,后又将奄奄一息的他装进麻袋扔入枫林桥下,连遗骸都未留下。1929年,中共上海地下党党内刊物《牺牲》杂志第一集介绍了他的英勇事迹和他在狱中写下的遗书。  相似文献   

9.
1946年4月初,被国民党政府派往美国接受军事培训的中共地下党员胡利民乘船回国,打入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胡利民回国后不久即被国民党保密局逮捕,受到审讯、严刑拷打、恐吓诱骗,但他始终未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解放后,胡利民在华东航空处工作,曾撰文揭露了国民党的罪行和狱中所见所闻。本文系根据胡利民的证据材料整理。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爱国者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编辑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1944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称颂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他生前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将近20年,留下数量众多的著作,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宝贵遗产。其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于1933——1935年被  相似文献   

11.
孙凤鸣(1905~1935),抗日反蒋爱国志士,江苏省铜山县人。原名孙凤海,早年入伍当兵。因不满于国民党当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人民革命的政策,渐萌谋刺蒋介石等党国要人之念。1934年在南京参与建立晨光通讯社,担任记者,以便能接近蒋介石等人。1935年11月1日,他乘国民党召开四  相似文献   

12.
1949年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划破了沉寂的漫漫长夜,血雨腥风,笼罩着浦江两岸。在这血与火的炼狱中,有一位国民党官员,冒着生命危险,冲出反动营垒,迎接曙光的到来。 他,就是蒋经国的得意门生,原国民党上海市闸北区区长王治平。 身材矮敦敦的王治平,年逾八旬,腰板依然挺拔。这位享受离休待遇的党外老同志,晚年先后任闸北区政协委员、副主席和市政协委员,现为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如今,每当王治平展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颁发的“起义人员证明书”时,思绪总会联想到自己半个世纪前弃暗投明、迎接闸北解放的烽火岁月。  相似文献   

13.
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契机,国民党中央政府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直到1935年10月蒋介石策定四川为对日抗战的根据地时止),都是将其开发建设中国西部的重点放在了中国的西北和中原地区。1932年5月,“西京筹备委员会”的成立以及1933年10月“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办事处”的设立,都表明国民党中央已将西北的各项建设纳入其施政日程。  相似文献   

14.
黄炎培在旧中国历尽艰险曲折:清末险被“就地正法”,国民党统治期间屡受恐吓,不得已多次流亡海外,国共和谈时国民党特务抄了他的家(菁园),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统暗杀名单将他列为第一,尔后竟又再枪杀了他的次子黄竞武。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回重庆后书成《延安归来》,风靡那时大后方。而其与毛泽东关于“周期率”和民主的对话。至今尚脍炙  相似文献   

15.
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作家陈登科被诬蔑为“国民党特务”,非法关押达五年之久。在狱中,陈登科坚持创作,没有笔,就打腹稿,构思威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赤龙与丹凤》。后来,陈登科在与家中人通信时,以教小孩认字为名,写了一百二十个不同的字,让  相似文献   

16.
悼羊枣     
正当政治协商会议胜利结束,国民党当局宣布释放政治犯的时候,昨晨翻开报纸,忽然看到羊枣囚死狱中的消息,这实在使人有“初而疑,继而哀”,最后则发生“人间何世”之感了。羊枣是他底笔名,他本来的姓名叫杨潮,湖北沔阳人,年四十五岁,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科,曾供职于京沪、沪杭甬两路管理局材料处,民国二十三、四两年曾任广西大学教授,一度主讲西洋文学史。民国二十五年夏,回上海任塔斯社记者,以余暇译述国际政治名著,多刊于《现世界》等刊物。抗战开始,我们这一  相似文献   

17.
新闻榜     
朱胜文:官场没有游戏规则 哈尔滨市原副市长朱胜文去年年底狱中死亡的消息,1月12日被官方媒体证实。5年前,朱胜文因涉嫌黑龙江“国贸城案”被判17年,《大雪无痕》中的周密就是以他为原型。 据官方媒体报道,朱胜文是在办理保外就医过程中,跳楼自杀身亡的。此时,经过两次减刑后,朱胜文距刑满还有5年零8个月。 朱胜文早年留学意大利,为官前曾任哈尔滨商学院商业系主任。狱中服刑时他曾感叹:“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从学校出来做官,官场没有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8.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滞留在那里的著名诗人戴望舒因“对抗皇军”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压抑伤痛,穿透黑暗,寻找“永恒的中国”。  相似文献   

19.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于1925年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1926年开始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影响,并以《生活》名义发起过为东北抗日军队捐款。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5年以后,他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  相似文献   

20.
2006年6月上旬,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的湖南巨贪黄石山在狱中完成了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红唇咒吻》,他期待着此书的出版能够帮助国际刑警组织将女主人公王湘妮捉拿归案。此前,黄石山在湖南株洲做出了一连串的“业绩”,被誉为“金融改革家”,但随着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丑闻的败露,黄石山一位情妇“军师”也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