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人与法》创办快19年了,19年来,这个园地从专栏、副刊到专版,赢得了一批批忠实读,吸引着许多作为之辛勤耕耘。《军事记》的同志要我说说怎样给《军人与法》写稿,作为一名创办并一直经营这“一亩三分地”的责任编辑,我求之不得。准确些讲,这个题目应该是“怎样给军报写法制新闻”.因为军报的法制宣传虽主要由《军人与法》专版承载,但该专版所承载的并不是军报法制宣传的全部。  相似文献   

2.
专刊副刊是报纸的“半壁江山”。专刊副刊办得好,可以给报纸增色、添趣,使报纸可读、耐读,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工人日报》的副刊《人生驿站》(原名《人生之旅》)在诸多专刊副刊中可称为佼佼者,受到报界同行的称赞和许多读者的喜爱。《人生驿站》副刊有三个特点:一、定位准确、恰当。新闻定位,是专刊副刊的生命。没有准确、恰当的定位,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目,在报业竞争中就站不住脚跟。定位,就是明确办刊宗旨,界定本刊内容,找准读者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编辑方针,使自己的专刊副刊显示其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个性。《人生驿站》好就好在定位准确、恰当。它根据母体,即《工人日报》的办报方针和读者群来确定本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报《生活与修养》专刊的前身叫做《思想战线》,创刊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是毛泽东同志惟一为军报亲自题写刊名的专刊。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部队基层广大官兵的需要,更名为《生活与修养》,是全国各大报纸现存惟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专刊。40多年来,这个专刊始终坚守着思想战线的阵地,以其正确的导向、深刻的内涵、新颖的思想、活泼的形式,展现于读者面前,受到普遍欢迎,被誉为“基层官兵的良师益友”、“未曾谋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读者的文化消费呈多元化结构布局的情况下,晚报副刊专刊要想适应多层次读者的需要,吸引读者的目光,除了内容与形式要尽可能完美,突出其群众性、服务性、趣味性、娱乐性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基本特色之外,如何维持各副刊专刊之间内在的“生态平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我们知道,生态平衡指的是生物圈中的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通过自我调节和自  相似文献   

5.
坚持新闻改革是提高军报宣传质量的必由之路。近两年军报把新闻改革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举办征文,发动群众。1998年2月至7月,军报在《读者之友》专版举办了《我为军报新闻改革就一计》征文。读者关心军报改革,投稿踊跃,许多来稿很有见地,对军报的新闻改革起了重要作用。从新闻突破,开办专栏。从1998年5月起,军报在一版开辟《好新闻比赛》专栏,继而在二、三版开辟框新闻专栏,并配有“点评三两句”和“一句话点评”,其他专版副刊也实施改革,在贴近形势、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方面有了明…  相似文献   

6.
文学副刊作为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实践中,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精选丰富多彩、情操高尚、积极健康的文学作品与读者见面,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文学副刊《春秋楼》是《许昌日报》自1987年创刊时就有的专刊,17年来,从不间断,已出版六百多期。它以清新大方的风格赢得了读者的青睐,成为《许昌日报》重要的一翼。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解放军报记者部、政工部联合开办的《记者与指导员对话》(以下简称“对话”)专栏,与读者见面以来,因文章内容贴近读者、贴近基层、贴近当代军人生活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编辑部收到不少基层连队官兵来信反映,读了“对话”很解渴,很受启发。军报的“通讯员之友”专栏还发了评论性文字。  “对话”专栏是军报过去《记者蹲连》、《记者当兵》、《记者代职札记》等传统栏目的延续和发展,所不同的是,今年的这个专栏更着眼于基层连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主题来源于基层官兵的日常生活,语言非常朴实,文风非常亲切。应该说,这个栏…  相似文献   

8.
副刊、专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地方报纸中,副刊、专刊的容量很大,而且可读性强,副刊、专刊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表现形式深受读者欢迎。这主要是因为,除发表一些重要新闻外,副刊、专刊还可以充分体现其信息集中优势(既然名之曰“刊”,可以适当带有杂志化倾向;而“专刊”要专,可以突出重点加大份量),提供更深层次的新闻分析和新闻背景陈述,提供更多层次的不同精神需求的作品。但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还应该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这是由副刊、专刊的特点与功能决定的,也是当今社会的文化语境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的现实要求,更是报纸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如果地方报的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固步自封,失去时代感,就会失去特色,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9.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2月至今,陕西日报主办的《三秦都市报》陆续推出了五大周刊──新闻周刊、生活周刊、万象周刊、财富周刊、大西部周刊。“周一至周五,天天出周刊”。其新颖的形式、全新的内容及其独特的办刊模式与运作策略在陕西乃至全国新闻媒介和广大读者群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三秦都市报》的发行量也由此攀升,广告量随之翻番。究其致胜策略,可一言蔽之;弃“卿卿我我”,走专业之路,推“满汉全席”,迎百家口味。 “纯文化副刊”的萎缩与“准新闻专刊”的崛起 80年代是报纸副刊的黄金时代。副刊的软、活与多彩一改传统新闻的单调与…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生活》科普副刊是《衡阳科技报》1985年公开发行时定的名。在这之前,我们已搞了3年科普副刊。对怎样办好科普副刊,以满足读者需要的问题,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应该抓住以下几点:选题要“杂”。报纸的副刊,本身就象个“拼盘”,这盘“菜”读者爱不爱吃,首先看它的品种是否多,花色是否新,能不能诱发人们的食欲,科普副刊选题上的杂,不仅要顾及读者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使读者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开辟了《科学知识》《生活常识》《人体趣谈》《动物世界》《健康之友》《医药顾问》《科  相似文献   

12.
邢晔 《记者摇篮》2010,(5):15-15
社会的发展和报业的竞争,使得报纸副刊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文艺副刊必然要向大副刊转型。但是,笔者认为,真正的大副刊,并不是将专刊和周刊等一网打尽的“大副刊”,那些打着大副刊旗号的专刊和周刊,其实早已经背离了“副刊”的真正含义?真正的大副刊,应该是读者精神和思想的助力器,它关注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邱明全 《军事记者》2006,(11):27-29
《读者之友》专版是解放军报联系军内外广大读者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也是读者了解军报、喜爱军报的一个窗口和平台,“为读者排忧、为读者解难、为读者服务”是《读者之友》的宣传宗旨。《读者之友》专版的编辑工作,就是要真正做到把党的意志同基层官兵的呼声结合起来,把对工作的指导与为广大官兵服务结合起来,把报纸的舆论引导与读者的参与和反馈结合起来。2002年初至2005年9月,在担任《读者之友》责任编辑近4年中,我把经营《读者之友》这块“地盘”,视如自己的“小家”,亲如自己的“孩子”,重如自己的“脸面”,努力把它办成广大读者心目中的良师益友。一、精心打造为读者服务的平台竭诚为读者服务是《读者之友》专版一贯坚持的原则。军报是党在军队的喉舌,为读者服务应该是它的基本功能之一。而《读者之友》专版的服务与其他版又有所不同,它直接与读者接触,直接为读者服务。自2002年以来,《读者之友》专版着力突出服务基层官兵这一特色,精心打造为读者服务的平台。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专版的服务力度,增强服务的有效性。为了突出服务特色,在充分发挥专版原有的“给您提个醒”、“回音壁”、“颐问答复你”等专栏服务功能的同时,2003年年初,在社领导的提议下,又恢复了10多年前深受读者欢迎的本报名牌栏目“谢顾问答记者”,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提高,让“谢顾问”以谈心的形式、亲切的话语、深刻的思想、可行的办法,帮助读者解除生活中的烦恼、心理上的疑虑、工作中的障碍。某部政治处干事安国然来信说:“每周我们都盼着周三军报的谢顾问,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每周三的约会’。谢顾问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引导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与此同时,还先后推出了《读者漫画》、《生活指南》、《给您支一招》、《呼声与回声》、《军营鹊桥》等新专栏。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军营鹊桥》专栏开设的经过。2003年3月,解放军报通联部来信组收到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一位名叫任彤的女青年写来的征婚信。这位10多年前就发誓“非军人不嫁”的女青年在信中表露了对军人的向往和爱恋。我感到刊发这封信不仅能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更能推出一个新形势下有关军地青年婚恋观的好报道。于是,我将精编后的任彤征婚信以《愿与军人相伴到永远》为题,刊登在了3月19日的《读者之友》专版上。这张报纸一发行,来信组的两部电话就响个不停。征婚信刊登后的第一个月,我们就接到电话900多个、信函百余封。随后,我精选编发了题为《敬礼!愿与军人相伴到永远的姑娘》一组来信,表达了广大官兵对任彤的深情赞扬和祝福。9月,当任彤与意中人——北京军区联勤部某油料仓库副营职助理工程师季晓东喜结良缘,本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出报道《“西湖女”非“军”不嫁,报为媒美梦成真》后,又推出了收尾报道《我们收获感动》。事后,季晓东(任彤的丈夫)为了表达对军报的感谢之情,于2004年春节前给总政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总政办公厅批转给了军报。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官兵婚姻服务的力度,我趁热打铁,开设了专门为军地联姻、为部队青年牵线搭桥的新专栏——《军营鹊桥》。每封征婚信刊出后,我都给应征女青年寄去一份样报,写一封信,通一次话,让她们把军报当娘家。2003年10月15日,《读者之友》版刊登了沈阳女孩王丽华《愿把真爱献军人》的征婚信后,王丽华也和任彤一样,把来信组当娘家了。她在单位负贵医疗器材采购,经常到各地出差,每次到北京都要顺便到军报看看。二是更多地关注读者的难事,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从2003年开始,我突出了对“回音壁”专栏的处理,致力于把它办成服务读者的平台。只要是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千方百计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法”。截至到2005年,《读者之友》先后刊登了54期、80余条“回音壁”,解答了1320多个读者关心的问题(包括书信、电话解答)。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优抚安置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改革,相继出台了不少新的政策和规定。一些士兵在理解和运用这些政策规定时存在不少疑问。这些问题看似不大,却直接关系到士兵的切身利益。过去,专栏上也  相似文献   

14.
报纸副刊与专刊的区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是你们杂志的一热心读者,平时喜欢读书看报,藉以满足自己对知识和外部未知世界的好奇。前些时候,朋友到我家来玩。当时我正在看北京青年报。记得当时朋友说:“递我‘数码专刊’看看,有没有好玩的‘东东’。”给她后我心头满是疑惑。那不是副刊吗?她是学新闻的,我拿不准。也没说出来。为了解开心里的这个疙瘩,我查阅了好些专业书籍。专刊确有其名,初看定义,顿感有所得,再仔细看时却迷惑了。专刊一般都是和副刊放在一起讲的,并不像副刊与刊登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的正刊那样容易区分。虽有的书对专副刊做了比较(从内容和形式上)可我还是没能理清头绪。《新闻与写作》专家名师云集,希望老师能帮我找有关权威解开心头的迷惑。  相似文献   

15.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今年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在喜迎和喜庆中国共产党80华诞的日子里,《解放军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以超常规模连续推出52个版的纪念专刊和特刊,展示了军报讲政治的优势与良好的整体素质。这些专刊和特刊,是军报纪念建党80周年宣传战役中的一个亮点,是军报首次组织全社力量进行大规模联合作战的一次成功尝试,有着诸多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6.
刘璇 《军事记者》2006,(8):10-12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在这两个数字不同寻常地重叠的日子,军报于7月18日举行了纪念“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座谈会。中宣部、总政治部、中国文联、中国记协、中国作协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军内外部分著名作家、评论家,在“长征”副刊工作过的老同志以及作者代表等百余人欢聚一堂,庆贺“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与会者对“长征”副刊长期以来坚持高品位,弘扬主旋律,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并举的办刊方向给予了积极评价,对“长征”副刊以文学形式反映火热的部队生活、讴歌广大官兵献身国防…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经过47年的办报积累,以其独特的地位、浓郁的“军”味和中央大报的风范,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在党报发行市场普遍萎缩、军队员额递减等客观形势下,军报发行量仍基本保持稳定,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也赢得了同行的认可。军报读者群的主体为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在这一群体中,军报的“喉舌”和导向作用发挥得尤为突出,有着其他任何媒体不可比拟、不能替代的优势。毫不夸张地说,很少有像军报这样拥有一批如此忠实的读者,也很少有像军人这样忠实于自己所喜爱的报纸。如果我们把目光越过军报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张报纸的专刊,要想吸引读者主要靠的还是内容,专刊不同于副刊,它含盖内容非常广泛,有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体育的、生活的以及文化副刊。它也是现代报纸改革创新的一个新生事物。专刊为的就是让报纸更加贴近市民的生活,更能影响受众。因此策划活动,和读者产生互动,让专刊真正成为读者的一个生活乐园是编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名目繁多、异彩纷呈的专刊,被推到了读者面前。专刊的勃兴,是新闻对社会变革呼唤的回应,是报纸寻求适应时代进步的一种选择。 寻觅专刊的演化轨迹,不难发现,专刊与“周末”之间有着特殊缘份。 专刊的第一次繁荣与“周末”的亮相,都在八十年代初期,是那时在思想解放大潮中,报纸加强知识性、趣味性的产物,那时纷纷出现的专刊和“周末”涉猎的内容,大多仍为综合副刊所包含的文化、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当今,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之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不可能置身其外。如今的副刊已不仅指文艺性副刊,还包括专业性和专题性副刊,像报界近年的“扩版热”与“发行大战”中,出现的各类名目繁多的增刊、专刊、特刊、导刊及周末版等,都可谓副刊的延伸和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