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当前和未来的重大突破性领域之一,世界科技先进国家无不高度重视量子信息研发,投入巨资以期抢占量子信息科技制高点。本文基于壹专利数据库,对量子信息技术专利进行了申请趋势、技术来源与应用分布、专利技术挖掘以及申请人合作演进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在专利拥有量与市场需求量均居于领先地位;全球各国的布局热点均较为集中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广泛热衷于优化超导器件性能、提升通信传输速率等;量子信息技术专利的重要申请人合作网络规模迅速扩张。并从明确量子信息顶层设计、加强技术跟踪与高价值专利布局、强化协同攻关与专利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量子信息技术是基础性创新,是颠覆性前沿,更是强国发展战略的竞争焦点,无论是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还是产业链建设,发展量子信息技术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电子学会于2018年4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信息分会成立大会,成立大会后还举办了中国电子学会首届量子信息学术年会。此次年会的主题是"引领量子信息技术发展,迈向信息技术新时代",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信息分  相似文献   

3.
<正>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化的基础上蓬勃展开,可以说,信息技术突破和应用仍是当前及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各国科技战略必争之地。而要实现新的信息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必须牵住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量子信息技术成为全球一大热点。本文对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SCI论文和Innography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梳理了近期美国、欧盟、英国、韩国和日本推进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举措,总结提出中国量子信息技术在2010年后已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制定国家量子信息技术路线图、多层次协同攻克关键技术、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得到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量子计算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本文基于Derwent Innovation数据库和incoPat数据库,对全球量子计算专利态势进行分析,综述了量子计算技术领域国别、申请人和技术分布现状与趋势,分析了量子计算的专利技术特征及主要专利技术路线,以期为今后的量子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量子信息技术是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它为信息科学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原理和方法。阐明了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及其奇特的信息功能 ,介绍国际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中国科学院将量子信息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之一给予有力支持。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我院在这个领域中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我院如何发展量子信息技术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量子信息科学是由物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在经济、社会乃至国防军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导体光电子材料及其相关器件是发展量子信息科技的关键支撑之一,只有解决材料器件基础问题,才能掌握量子信息研究的主动权.宋海智教授长期致力于半导体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等方面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量子信息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8.
量子科技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中国量子科技产业专利创新集聚情况,有助于支撑中国量子科技创新态势监测,为中国政企做好专利战略布局提供依据。本文引入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构建专利创新集聚指数模型,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与测量为领域分类,分别进行技术子领域、中国省市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子科技专利创新集聚测算分析,借助基尼系数进一步对专利分布均衡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创新处于迅猛发展态势,创新主体百家争鸣,各子领域专利创新分散竞争趋势明显,但各子领域区域创新集聚程度明显不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子科技专利结构分类呈多样性,在大多产业中的创新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正>近10年来,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量子科技、超级计算机、激光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第三代核电技术等领域领跑世界。量子科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指出,科学家们开始调控量子世界,这将极大推动信息、能源、材料科学发展,带来新的产业革命。2016年,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此后率先在国际上实现星地量子通信。2017年,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并与“墨子号”连接,  相似文献   

10.
量子相干控制前沿问题及应用研究是本世纪物理学前沿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基于暗态的量子相干控制技术已经导致了在相干布居捕获、绝热跟随、量子信息等多方面的应用。本论文主要进行双暗态原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的若干量子相干控制研究,包括:双暗态四能级原子系统的绝热跟随特性研究;双暗态作用提高克尔非线性的新方案提出;自发辐射诱导相干实现非线性极化率的提高以及双通道高效四波混频过程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11.
武华文是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目前他已回国十三年。在作为北京宽特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旷特量子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的岗位上,武华文教授关于量子信息技术上的研究已不是一朝一夕。这位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在回国13年的时间内,在中国首先实现了量子技术的工业化生产,多种领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为我们设立了宏伟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就必须加大投入,实现重大突破。长期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的投入,大都用于应用卫星,比如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而在空间科学卫星领域少有投入。纵观世界科技发展,重大基础前沿的突破逐渐依赖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其一是建设地面大科学装置,如加速器、大型天文望远镜等;其二就是在空间科学领域里的投入,发射科学卫星。1957年以来美国等航天强国在空间科学领域里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领域在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的作用。由此可见,发展空间科学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智慧芽专利数据库的量子信息专利文献为数据源,基于专利计量的研究方法从时间、地域、专利申请人等多个层次进行专利数据分析,及时追踪量子信息技术发展态势,重点分析了发达国家的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状况,挖掘典型机构和高价值专利。研究发现:量子信息技术正处于发展上升周期,美国是量子计算的强国,中国在量子通信稍占优势,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机是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热点。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要从国家层面做好量子信息顶层规划,加强基础研究,培养一批高水平人才,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造量子信息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通过绘制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知识图谱,界定出七大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领域:1、引文理论、科学交流、基础科研评价;2、科学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网络计量学;3、科学技术合作;4、科学计量学经典概率分布、文献计量学定律、信息计量学;5、科学计量学指标与国家科研绩效评价;6、知识的新产品--科技动力学;7、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其中前沿领域1、2、4属于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而前沿领域3、5、6、7属于应用研究领域。经过比较发现科学计量学更加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内速递     
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2月16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专项指南,这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公众熟知的973计划、863计划等被整合纳入其中。目前,科技部网站已公布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和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本年度的项目申报指南,近期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指南将陆续公布。  相似文献   

16.
(1)量子信息科学,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与模拟、量子精密测量等,已经成为物理学和信息科学最活跃的研究前沿之一。量子通信为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量子计算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为人工智能、密码分析、气象预报、石油勘探、基因分析、药物设计等所需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可揭示量子相变、高温超导、量子霍尔效应等复杂物理机制。量子信息处理技术,还可实现对重力、时间、位置等的超高灵敏度量子精密测量,大幅度提升卫星导航、激光制导、潜艇定位、医学检测和引力波探测等的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这一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有专家预言,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看,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将是智能机器人时代。作为现代创新教育的分支,无疑机器人竞赛及科技创新比赛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曾利  李自力  李洋 《科研管理》2006,41(2):11-25
科技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时期的科技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方针、政策及其相关规定,其核心主要涉及如何为科学行为分配配套的资源,以实现最佳服务于公众利益的目标。本文在结合国内相关研究基础上,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间70多年(1947-2018)的研究文献,综合利用文献计量学工具和自研系统,全面定量展示了科技政策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该领域研究尚处于成长期,成熟度为3091%;期间共有136个国家(地区)参与该领域研究,排名前5的国家为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和加拿大;6197个相关研究机构中,萨塞克斯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等作品丰富且影响力较大;以“开放创新、企业、生物科技、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专利、三螺旋结构、纳米科技”等突现词代表了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看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新技术能否形成新动能,新动能能否带动新经济,已成为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从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的角度判断新经济的前景和风险,指出信息技术是未来15—20年发展新经济的主要动力;人机物融合的智能技术是最有引领性的新技术;对于培育经济新动能,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我国工业控制领域技术积累薄弱,国家应增加智能工控领域的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工控领域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产业创新发展应主要依靠哪类科技驱动、基础研究和其他科技类型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国家科技资金应向哪方面倾斜,依然是中国创新发展战略决策和实施要回答的重要命题。本文依据专利和产业分类间的关系将专利分为16类,并利用德温特专利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美国专利宏观结构变革呈现物理学领域最多,且它和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数量远较其他类别专利多,产业技术、信息技术和物理学领域专利呈三足鼎立格局;除了产业技术、信息技术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外,产业的创新发展也越来越依赖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但相比美国,中国产业技术,包括具体产业应用部门的技术和工艺作业类专利份额明显偏高,而信息技术领域偏低,物理学领域相对更低。中国产业的创新发展,不仅要依赖具体产业技术和工艺的突破,依赖信息技术,也还需要通过国家加强投入、鼓励引导企业参与等,大大加强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