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笔者在辑《永乐大典.医书》工作中,从《永乐大典》目录中仅查得《灵枢经》35篇的篇名所重字,如《寿夭刚柔》第六,归属于“柔”字,也就是用“柔”字去查《灵枢.寿夭刚柔》这篇内容,其余46篇,无据可考。因此,研究有据的35篇在《永乐大典》的分布,从而推导出无据可考的46篇,以对重辑《永乐大典.医书》铺平道路。一、从《永乐大典》目录查到的篇名为方便计算篇名字数,“论”字不计在内,如《九针论》为2个字篇名。但论字居前者,如《论勇》以二字计。经过统计,2字篇名56个,3字篇名5个,4字篇名15个,4字以上篇名5个。从《永乐大典》目录中查得篇名为…  相似文献   

2.
《洪范口义》是宋初思想家胡瑗的代表作。在《洪范口义》的流传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洪范解》(一卷本)、《洪范口义》(一卷本)、《永乐大典》本和四库本《洪范口义》(两卷本)。《洪范口义》成书时只有一卷,或名为《洪范解》。至明代《洪范口义》被收入《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的编者将胡瑗注释与《洪范》经文对应。清代四库馆臣将《洪范口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两卷,收录于《四库全书》,这就是流传至今日的《洪范口义》(两卷本)。  相似文献   

3.
刘恪山 《辅导员》2011,(34):62-63
我再讲几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式的丛书。一部是《永乐大典》。明朝皇帝朱棣为表示对文化的重视,命两位大臣解缙和姚广孝主持,集中全国文化力量搞了这部书。《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在明朝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永乐大典》共计有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字数约3亿7千万字。据粗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针对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永乐大典》形成及编纂进行筒述,对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问命编纂《永乐大典》其抄录正本最后的结局,进行了探索式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吴婷 《文教资料》2012,(26):151-153
《永乐大典》的辑佚在清修"四库"工程中占很高的地位。"永乐大典本"是《全书》版本选择的一个特点,《荟要》作为精选本亦不例外。然而二者在同书的版本使用中却出现不同的著录情况。兹据"永乐大典本"的采用情况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周永年是清代著名学者和藏书家,一生孜孜矻矻,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于文化事业。本文主要从倡导“儒藏说”推动《四库全书》的纂修;校勘《永乐大典》;分任《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三个方面论述他对《四库全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学文科》2000,(9):40-40
据《山东经济日报》6月11日报道,中国社科院学研究所研究员栾贵明最近将他30年的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于世——本世纪初被八国联军掠夺、焚毁的《永乐大典》,是明嘉靖后期重抄的副本,《永乐大典》的正本极有可能仍存于世,被珍存在北京十三陵保存最好的永陵中。栾先生告诉记:“《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这个课题实际上是钱钟书先生早年就做的题目,  相似文献   

8.
《永乐大典》中尚存有现已出版的各种点校本曾巩诗文集未收之作,栾贵明《永乐大典索引》所列曾巩诗文篇目又有错漏,对此进行考辨,有利于弄清《永乐大典》所录曾巩佚文的确切篇目。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籍之多,常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来形容。而古籍中存在的毁损、淆乱现象之复杂,‘却难以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戴震以《永乐大典》所引《水经注》校近刻本,发现近刻本缺漏2128字,妄增1448字,臆改3715字。近人章钰以宋本及他本《资治通鉴》校清代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得胡刻本脱、误、衍、倒四盖在万字以上,其中脱2520余字,关系史实尤大。笔在考察古书毁损淆乱现象的基础上,寻究出下列原因。  相似文献   

10.
《声音文字通》为明初赵谦花二十载写成的一部韵学著作,在当时影响颇大,受到学界重视。原书未及板行,学者罕知。今据现存《永乐大典》所采录的资料,对其声类进行考索研究。《声音文字通》的语音混切较为繁杂,基本代表了明初北部吴语的一些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孙吾与为江西丰城人,经历元末明初两朝。所著韵书有两种,均已亡佚。现存《永乐大典》保存其部分内容。经考证可知:《韵会定正》为韵书,《韵会定正字切》或《字切》为韵图或为具有韵图性质的韵书。《韵会定正字切》的作用是直观反映《韵会定正》反切拼读成音的情况。二者的关系应相当于《韵镜》与《广韵》。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日记》2009,(10):1-1
时间——或者说历史——走到了公元2009年10月1日,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日子的特殊意义,相信很多人还会因此写些文字,这些文字除了发表在报刊上,绝大部分应该留在了他们的日记本中。于是亿万本日记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这“帙卷浩繁”的日记谱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乐章”的价值超越了《永乐大典》,以及《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13.
何献忠 《中学文科》2004,(12):43-43
明初翰林学士解缙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堪称一代文才。一天,朱元璋对解缙说:“昨天宫里出了喜事,你吟首诗吧!”聪明的解缙一听,便知道是皇帝得了儿子,于是开口吟道:“君王昨夜降金龙。”“金龙”两字显然是拍皇帝的马屁。谁知朱元璋说:“是个女孩儿。”解缙马上改口道:“化作嫦娥下九重。”  相似文献   

14.
《永乐大典》虽然仅存残本八百余卷,但它收录的方志具有数量多、版本早、种类全、涉及地区范围广等特点,不仅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具有补充史料的价值,还具有校勘、辑佚等文献学价值。然而《永乐大典》收录的方志亦存在著录文献名不严谨的现象,存在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的现象,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钱南扬先生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对南戏研究具有开创性作用,自出版以来,有不少学者发现书中有存疑的问题并予以了补证。笔者在翻阅此书时发现,此书在释义和校勘方面仍存在些问题,今试从书中拾取十八例以补之,以期其更为完善,从而为南戏的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永乐大典》本《南台备要》,原为傅沅叔先生增湘所藏,一九二七年曾照《永乐大典》原本式样影印行世,一九六○年中华书局汇印《永乐大典》,已将傅印本收入第四函“台”字韵中。  相似文献   

17.
《素问》八十一篇在《永乐大典》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为多位医家编撰而成,“黄帝”乃其托名。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现通行本为九卷八十一篇[1]。明代所编类书《永乐大典》按《素问》篇名重字依韵收入各字下。如《四气调神大论  相似文献   

18.
解缙(1369一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是著名政治家和学者。天资聪敏,工诗善书法,著述甚多,但多散佚。为官清正,一生多波折。主持纂修堪称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型类书《永乐大典》,让更多的后人记住了他。  相似文献   

19.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叶恭绰1920年在英国伦敦发现的。关于它的研究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它的研究对中国戏曲文献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早用分类方法编纂的大型工具书,它始于三国《皇览》,形成于唐《艺文类聚》,中经宋《太平御览》,日臻完善,至明《永乐大典》和清《古今图书集成》,达到成功的巅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