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项链》入选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已经许多年了,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其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即次要人物则很少提及,事实上,《项链》这篇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作者莫泊桑精心安排的角色,是小说主要人物的非常重要的陪衬,他们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命运的变化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陈云 《语文知识》2002,(1):43-43
大多数人在读小说时往往注重小说中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的作用,而忽略了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实际上,所谓次要人物只是与主要人物相对而言的,他们在小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次要人物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从而使主要人物在读者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小说的教学,在这一环节中,必然涉及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的分析。在三要素中,人物又是主要的要素。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结晶,也是我们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赏析、品读的对象。另外,还有一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这些人物往往被我们忽略,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读完一部小说,我们往往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印象深刻,而对次要人物印象模糊。其实,在一部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以中学语教材中选人的小说为例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5.
夏四奶奶与祥林嫂是鲁迅笔下两个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一个是《药》中次要人物,一个是《祝福》中的中心人物。小说中两人生活的社会背景也不一样,一个生活在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个在辛亥革命以后。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这两个人物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往往不像主要人物那样受到关注,但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次要人物也起着侧面衬托、渲染气氛、衔接并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通过分析《还乡》中几个次要人物所作所为酿成的过错类型及成因,解读他们对本部悲剧作品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人们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津津乐道,印象深刻,却忽略了小说中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其实,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语文知识》2004年8期《阿Q诞生记》一文中说:“无人不晓的主人公阿Q是鲁迅以惊人的艺术才华塑造出来的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是《现代汉语词典》唯一收入的小说人物词条。”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事实上,阿Q是《现代汉语词典》唯一收入的中国现代小说人物词条,而不是“唯一收入的小说人物词条”。《现代汉语词典》还收入了不少古典小说人物词条。  相似文献   

9.
“花白胡子”是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乍一看,这只不过是鲁迅先生采用借代的手法刻画出来的众多小市民角色中的普通一员。但细细琢磨之后我们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14):17-18
众所周知,小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读的关键是对人物的分析,因为在小说中,人物的刻画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蕴含着作者深层的情感。在解读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把握文本的发展脉络,还可以感知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提高阅读质量。在本文中,我将以《穷人》这篇小说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展开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1.
蒋夏萌 《教学随笔》2016,(3):157-158
次要人物是一篇小说总体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主要人物相辅相成,共同实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小说分析中,把握好次要人物也十分必要。笔者将从直接描写的语句、社会环境、中心主旨、线索结构、主要人物等几个方面,以初中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为例,阐述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凡小说中的人物对小说情节推动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社戏》的教学中,有学生问我,桂生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是怎么一个样子的?这一问还真让我吃了一惊。确实,在对《社戏》一文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老师便拿出了双喜、六一公公。然而有着  相似文献   

13.
次要人物是一篇小说总体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主要人物相辅相成,共同实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小说分析中,把握好次要人物也十分必要。笔者将从直接描写的语句、社会环境、中心主旨、线索结构、主要人物等几个方面,以初中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为例,阐述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物形象是小说作品的中心要素,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时,人们往往着力于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而忽视次要人物的重要作用。其实,小说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在推动情节展、映衬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深化小说主题等方面均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全文收入了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这篇小说写于1943年,距今已有50多年了。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来看三仙姑,还真教人有些哭笑不得。那么如何认识、评价小说中的三仙姑这一个性化的人物呢?这在教学中恐怕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这不仅是因为三仙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所占有的“份额”很大,人物形象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于龙 《教育艺术》2013,(3):21-22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短篇小说,由于其成功地塑造了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等人物形象以及凸显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思想而被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不言而喻,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这篇小说时,都会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但是,同样也有许多教师对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诸如郝叟老头和铁匠华西特却往往"不屑一顾",轻描淡讲,甚至弃之不理。  相似文献   

17.
引语《项链》是人教版必修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1956年,《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列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1959年,人民教学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十二课和人教社出版的师范学校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十二课第一次收录本文。可1961年就删掉了。几经反复,“文化大革命”后,《项链》被再次收录,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课,成为经典篇目并一直选用至今。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结构。  相似文献   

18.
福斯特的第一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和第三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合称为“意大利小说”。文章主要是运用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分析小说人物的理论。即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理论,解读《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其作品中体现出的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灵”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9.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小说教学中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是重要一环,通过人物形象可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而要做到这些,应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黛玉,她虽是贾母的外孙女,但从王熙凤初见她时说的“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也可看出,与宝玉、三春等家孙相比,她毕竟外了点,加之她是…  相似文献   

20.
《项链》是法国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传世之作,一直是中学语文的必读课文之一。这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长期以来,在教学和参考收的讲解中都认为作者是以批判的态度来塑造这一形象的。果真是这样吗?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