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菲涅耳公式,讨论了线偏振光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时,反射光的偏振态与入射角、折射率、入射线偏振光矢量方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线偏振光经全反射后的偏振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线偏振光在介质表面发生全反射时,依据斯涅耳定律和菲涅耳公式,对反射光的偏振状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只有在刚刚发生全反射或掠入射时,反射光才是线偏振光,在其它情况下可能出现圆偏振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椭圆偏振光全反射后反射光的偏振态作了定量研究,指出了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反射光的偏振态判定入射光的偏振态,以及反射光变成线偏振光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光的偏振的教学中,获得圆偏振光的光法:是用线偏振光经四分之一波片,且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成45°角,则出射光就成为圆偏振光。其原理就是使线偏振光进入四分之一波片后形成两束等振幅且有90°位相差的线偏振光,出射后合成为圆偏振光。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若使线偏振光从折射率为n1的光密媒质,以大于临界角ie的入射角i1入射到折射率为n2(相似文献   

5.
杜占英 《新高考》2008,(1):7-11
一、光的折射 1.光从真空射人折射率为行的介质(如图1所示)(空气可近似按真空处理,下同)。(1)当入射角i=arcta n时,反射光和折射光相互垂直;(2)如果入射光的反射光和其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入射角为i=arcta n;  相似文献   

6.
运用菲涅耳公式导出了线偏振光全反射后反射光两分量间相对相位差的完整公式,并对反射光的偏振态作了更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在薄膜干涉中,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入射的线偏振光能产生附加位相差π所满足的条件,并利用三种介质折射率的不同大小关系,分别得出了上方界面入射角i1的允许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3—4》第13章第6节“光的偏振”中有这样一句话:“自然光在玻璃、水面、木质桌面等表面反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入射角变化时偏振的程度也有所变化.”书的右边还有一幅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1 根据折射定律测玻璃的折射率 对公式n=sini/sinr两边微分,并用增量代替微分,得n的相对误差为|△n/n|=ctgi|△i| ctgr|△r|.式中当入射角i和折射角r的测量误差△i和△r一定时,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与入射角i有关,在0~90°范围内,i越大时,r亦越大,则ctgi和ctgr越小,所以n的相对误差就越小.  相似文献   

10.
运用菲涅耳公式导出了线偏振光全反射全反射光两分量间相对相位差的完整公式,并对反射光的偏振态作了更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反射光及折射光的偏振状态和偏振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反射光及折射光的偏振状态和偏振度,并利用计算机工具得出其偏振度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高中物理课本上已经初步向中学生介绍了简单的光知识。我们在进行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教学中,往往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来做实验,很方便,现象也很明显。在光的偏振现象教学中,我们往往按照课本上的程序进行讲解,大多是理论性的,当我拿出两块偏振片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我让学生按照图1和图2所示进行观察,结果跟书上叙述的一致。&?为了使实验更明显,我用激光代替小灯泡,把亮点照到白墙上,在激光笔和墙之间放一块偏振片,然后在偏振片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偏振片,如图3所示:我们发现亮点的亮为度在了变能化证,明说我明激们光学可能是偏…  相似文献   

13.
偏振特性是光的一个重要性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光的三类偏振态及其偏振度,指出依据电矢量在不同方向上的强度来定义偏振度时的缺陷,明确偏振的物理本质,即是光场中的振动取向有确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制一种用于测量偏振光反射、折射光强及偏振方向变化的实验装置,并用来研究菲涅耳公式。实验结果较好地验证了菲涅耳反射、折射公式及由反射引起偏振方向变化的情况。实践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反射光偏振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反射光偏振的理论依据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与介质的折射率、入射光的偏振态及入射角有关,注意相位的改变,然后依据菲涅耳公式来判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反射光的偏振状态。发现反射光的偏振态与入射角和两介质的相对折射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显色偏振     
光产生干涉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而其中的“振动方向一致”这一条件难于理解,通过对显色偏振的讨论,对光的这一干涉条件就有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定义了离子极化强度,并由定义式计算了大多数阳离子的极化强度值,进而讨论了离子极化强度在化学上的某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