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做法是:借韵激趣、创境诱趣、竞赛引趣。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型激趣法。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松柏 《文教资料》2005,(26):75-76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其中方法很多,笔者主要就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一、潜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激趣点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备课,挖掘出教材中的激趣点,采用恰当的方法,让这些激趣点“发光”,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因,使之情绪高涨地进行思考,探求新知。鉴于此,就要求教师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精心设计教法,设计新颖的练习,以便上课左右逢源。在新教材中这样的激趣点应该说是很多的。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奇”趣…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调动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直观、生动、有趣,开展愉快教学是优化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而愉快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参与、适应社会。一、情景激趣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别具匠心、引人人胜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5.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课堂饱含趣味,深深地吸引学生,以趣激趣,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事半功倍。那么,怎样让语文课趣味盎然呢?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愉快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全面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教育理论家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学未见趣,必不乐学。”这些精辟的论述都是愉快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新教材施行以来,我把愉快教育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艳明 《考试周刊》2009,(22):213-214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然而初中地理科目不是重要科目,地位也不是很高,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就会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管理者,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思维能力,必须构建快乐的语文课堂。既然快乐语文是一种教学实践,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发掘文本的快乐因素,构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一、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1.激趣开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开篇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的。教师以巧妙的形式激趣导入新课,能够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学长春版四年  相似文献   

9.
甘子超 《师道》2006,(3):24-2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情感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教学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最直接的原因。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学生都有好奇、好美、好动、好问等特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因此,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的创设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境,以情激趣,以趣启智,智情并育,和谐发展,就有可能实现物理课堂的素质教育目标。创设探究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学生求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参与、内化、吸收才能…  相似文献   

10.
王慧君 《甘肃教育》2014,(20):102-102
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在教学中使学生成为"乐之者"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激趣的方法,愿与同仁商榷。一、巧设导语,以境激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导入设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讲故事,或引典故,或采  相似文献   

1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一种教学合力,互相促进,教学相长。那么该如何去激“情”导“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2.
作文“激趣”一法岳西县城关小学张翠英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学习尤其是作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鼓励学生向报刊、广播站投稿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了笔者现授五年级语文,这个班有不少学生一听说写...  相似文献   

13.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好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乏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就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我们应从教学情境中“导趣”,在课堂活动中“激趣”,在联系生活中“启趣”,让兴趣成为思品课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知识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之一,作为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问题上,可谓仁智互见。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汲取了他人的宝贵经验,自己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得出几条“另类”激趣方法,愿请教于同仁。一、“添足”激趣“添足”即“画蛇添足”,就是跳出教材谈认识,也就是师生以教材为引子,展开对人生、对社会的新的讨论,以课本内容为中心谈书本以外的思想上、感情上的新的收获,把书本内容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它最…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7,(9)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特别是一些不太重要科目,地位不是很高,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手段,激起浓厚的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就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指的就是兴趣。地理科目不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乐学乐写。奈美纽斯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必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愉快作文就是让孩子们在欢乐和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融观察思维和表达于一体,将儿童的好奇与好动结合起来。从“乐”和“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使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从而创造出一个愉快的写作环境。以下谈谈笔者对愉快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文淑艳 《教育》2011,(33):4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学习中的最高境界,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最高境界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点拨、撞击。因此课堂教学的激趣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主要课题。导语引趣导语历来是教学的突破口,可起到  相似文献   

2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被动学”、“要我学”阶段;“乐之”属于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主动学”、“我要学”阶段。如何使学生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和内趋力,完成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历史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语言激趣。语言激趣是指教师运用简洁、准确、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