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大学教育思想已有可喜的研究成果,但对他在蒙学教育思想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原因或许在于资料的匮乏,也或许在于他的蒙学教育思想体系不完整甚至还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陈独秀对蒙学的思考并不亚于对高等教育的思考,他在蒙学方面提出的某些观点对今天的义务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蒙学是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以儿童道德修养为核心的教育。王阳明十分重视蒙学,他把道德教育放在了蒙学教育的首位,提出了"顺应、诱导、启发、竞争"的蒙学教育思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人格塑造中起着导向作用,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王阳明蒙学教育思想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顺应性情,激发学习兴趣;重在诱导启发,尊重学生主体性;开展竞争式教学,寓教于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一生致力教育事业,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五四"时期,陈独秀希望通过发展教育来追求国民个性的解放、人格的独立,提倡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认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五四"之后,陈独秀发现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陈独秀已跳出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他的教育观不是彻底否定中国传统的教育,而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升华。陈独秀的教育观可归结为彰显时代特征的教育观、继承与升华传统的教育观、革故鼎新的教育观三个方面。陈独秀对教育的探索,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所提出的这些思想主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社会,由于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复兴古代传统文化的呼声高涨。作为国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蒙学,在时代大背景下应如何被我们冷静审视,应该如何发展是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蒙学教育产生年代久远,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传统蒙学教材在文体上采用了齐整押韵的写作、通俗易懂的譬喻、正反对比的手法、循循善诱的结构等民众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琅琅上口,传播很广,在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大众的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传统蒙学带有很重的历史局限性和封建色彩。但时至今日,传统蒙学教育中运用的许多书籍仍然被大家广为传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思想意识形态的背后,传统蒙学教育隐藏着不可磨灭的价值。而这样的价值,在当代的启蒙阶段教育中,是值得思考运用的。  相似文献   

5.
房秩五以"开通民智、救亡图存"为其蒙学教育的宗旨,认为蒙学是"学堂中第一要紧的",并且尖锐地批判了传统蒙学教育的诸多积弊。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改革蒙学教育的具体措施:"蒙学的管理要整齐";"课本的程度要相当";"教授的法子要活泼"以及"教师的性情要平和"等。其蒙学教育革新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即使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闯将。他在宣传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深刻的思考。陈独秀从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提倡社会全面变革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社会的家庭问题、妇女问题、习俗问题、教育问题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移风易俗,改造国民性,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张,对于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变迁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代伟人,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反对封建复古教育,反对帝国主义教育侵略,提倡科学民主新教育等方面都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文章从考察陈独秀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出发,阐述了他关于教育的作用、教育方针、新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借以作为我们今天对教育问题审视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传统蒙学的教学思想从二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梳理。一是从教学原则的角度,重点介绍了蒙学教育中一贯尊崇的教学理念;二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重点介绍了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作文等方面所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同时,对蒙学教学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复兴传统文化的呼声颇高,教育方面有人开始搞“少儿读经”,报端也载文介绍古代的蒙学书籍。对此,笔者作粗浅的评说。古代的蒙学读物不少,主要有“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弟子规》)。这类小册子是古代私塾教师教授小孩的启蒙读本,在古代的少儿教育中起过重要作用。蒙学书籍的主要作用在于识字。“三百千”中的生字有2000余字,绝大部分为常用字。《百家姓》纯粹是识字课本。在识字的基础上,蒙学书还包含天文、地理、历史、博物、伦理、教育、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借以向孩童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在其晚年之前,是一个阶级色彩和党派立场十分鲜明的人物。但从1937年8月出狱之后,随着他政治观点的变化,在思想上采取了客观主义的立场。这一立场的形成,有它的直接原困和历史原因,也有它的思想根源和思想方法方面的原因。作者认为,陈独秀晚年的思想变化,它的直接原因,或者说他晚年政治思想形成的关节在于他对苏联经验的独立思索。他的客观主义立场有其虚伪性,但也曾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叙 《教育探索》2006,1(12):56-57
陈独秀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独秀主张教育要“德、智、体三育并重”发展。他提倡要用“兽性主义”教育来改造国民性,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陈独秀的体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陈独秀研究的深入,人们愈来愈注意到,陈独秀不仅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而且还是一位有着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刻教育思想的著名教育家。陈独秀的教育思想,除了已受到人们较多关注的反对尊孔读经、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旧教育、提倡新教育,反对教会教育、主张收回教育权等内容之外,其实他还在教育的本质,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等诸多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师萌 《辽宁教育》2013,(2):89-92
我国蒙学教育由来已久,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受其影响的蒙学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宋代以前,我国虽有蒙养教育,但也只是隐含在一般意义的小学教育之中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直到宋代,作为儒学流派之一的理学兴起,才将蒙养教育放到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宋明理学”时期的儒家蒙学教育思想入手,分析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蒙学观点,探讨其蒙学思想及方法,试图对我国当今的学前教育给予启示,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思想变革的伟大时代,探索这一巨变中的陈独秀教育思想,我们发现他吸收了康、梁等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优秀内核,又丰富和发展了近代教育思想,形成了独树特色的以个性解放为核心、以改良社会为目的教育思想体系。第一、教育须效法西洋,进行改革,发展个性和培养能力。陈独秀认为教育内容须德智体并重,围绕个性发展,三者融会贯通。首先,陈独秀反对对单纯的圣人经典的死记,大力提倡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陈独秀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比中国先进,与他们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相关。他推崇“西洋学者重在直观自然…  相似文献   

15.
蒙学是中国古代的启蒙之学,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蒙学教材的特点,就现代教育和现代教材的‘改革提出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书法教育是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对古代和现代蒙学书法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古、今蒙学书法教育特点,对于现代蒙童书法教育,有着重要实践意义,也为当今书法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他主张建立消灭私有制的平民社会,认为唯物史观是区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关键,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此外,他还认识到了民主在无产阶级政权中的重要性。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蒙学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三字经》为代表的经典蒙学读物,在启蒙益智、传播思想、传递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效,其蕴含的教育思维、出版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教育工作者和童书出版者。  相似文献   

19.
传统蒙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关于蒙学要义,即古人关于蒙学意义和方法的论述,正是传统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适当了解并吸收古代蒙学精华,对我们今天的启蒙教育乃至素质教育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笔者就对古人关于蒙学内容、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读书写字等方面,能够对今天有资借鉴的部分略加介绍,与教育同仁共读。一、关于蒙学内容的论述首先古人十分重视做人的教育。清人张行简在《塾中琐言》里就说:“品行心术,人情世故,尤属学人本务。”同时针对世人“但以功名之成否为实…  相似文献   

20.
元代的蒙学教育是中国蒙学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元代的“童子师”中有不少名学硕儒,还创作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童蒙教学法的著作。中国传统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系列教材“三、百、千、千”首次在元代齐集上阵。元代的蒙学教材体裁多样,大体具备了后世蒙学教材的基本类型。宋代理学思想的渗入,丰富了元代蒙学教材的内容和思想性,而这些教材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又客观上扩大了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