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吕鹤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49-150
拟从小说影视化的角度将小说与改编后的电影对比,在审视中,分析比较改编前后叙事方式、语言等变化,梳理小说与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关系。以此为契机,搭建起电影与文学沟通的桥梁,从而拓宽电影剧本来源渠道,也将繁荣影视文学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学与影视两个不同层面的互动改编,即文学文本的屏幕化与影视文本的读本化,反映了文学和影视艺术之间多重纠葛和双向互动的同时还保持各自艺术独立性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3.
读图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文学传播形式和阅读方式,影响了受众的阅读需求,改写了阅读对象的生产过程、手段和形式。出版商、导演和作家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影视同期书是出版商对小说传播过程的策划,影视改编则是导演对小说再生产和传播过程的介入,电影化的想象则是作家对影视文学的主动介入。文学的真正出路是抓住小说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这一优点不放,在增强文学思想性的同时汲取影视媒体的新颖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拓展小说的艺术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4.
如今,"快捷时尚的视觉文化"已逐渐成为当代文化的中心。小说亦是如此。随着电影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代小说大量地被改编成电影、影视剧本,登上了影视舞台。这使得当代小说与影视作品有着密切的"联姻",一些小说家开始主动尝试创作剧本,或者用影视化的手法进行小说创作。本文通过对叶弥的小说《天鹅绒》与姜文改编并导演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对比分析,分别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者、文学与读者的角度,来探求当代小说影像化过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伏蓉 《文教资料》2014,(30):194-196
2000年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先后改编为同名电影和电视剧,由此开启了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强强联手的“联姻”之路。当下,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它来势汹汹地掀起了文学影视改编的第二次浪潮。为什么网络文学频获影视改编者的青睐?它还有哪些不足与缺陷?在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热潮中透过表面繁荣的景象冷静地思考其中的得与失,这无论是对网络文学的发展还是对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影视在大众传媒时代下得以蓬勃的发展,进而在学术界对两者间的关系展开广泛的论争。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同影视作为视听艺术,存在着本质化的差异性。但是在时代发展的历程中,文学艺术通过改编的形式,转化为影视艺术。通过对文学的荧幕化,影视的文本化的历史趋向加以梳理,并通过文学同影视的异同性加以比较,进一步明晰文学与影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亚婷 《文教资料》2014,(36):127-130
从文学改编到电影向来是电影创作中的一大难题,而同时将文学作品搬上大荧幕又是许多导演乐此不疲的事。因而,如何实现这"惊险的一跃"是创作者们都在积极探索的事。而张艺谋改编自余华《活着》的同名电影可以说在这"惊险的一跃"做出了优美的姿势,本文将从大众化与个性化两个方面来对电影《活着》的改编进行解读,以期为影视文学改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电影和文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但是彼此借鉴汲取灵感,结合出许多作品。香港电影在实现文学与影视跨媒介实验上颇有斩获,其中女作家李碧华的作品改编及其成功可算一景。短篇小说的改编与她的长篇小说改编存在不同的特色,文章将从情节和主题、声音和画面、叙事空间等方面分析其短篇小说改编电影的策略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通俗文化因其广大的受众面而成为具有大量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文化,其在文学领域的表现形式为涌现出大量的通俗小说,其中,恐怖小说尤其受到读者的追捧和青睐。随着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及相关技术的进步,小说与影视的"联姻"成为常见的艺术形态。美国恐怖小说的影视改编在遵循类别化、系列化及再创作原则的基础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类型,对其研究有助于研究文学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并丰富视觉文化领域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让子弹飞》: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让子弹飞》的改编是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案例,消费文化的各种要素深刻地影响了它的改编策略:充分发掘文学原著中故事元素,用电影的方式重写文学原著中的故事,保持流行艺术中"大团圆"的结构模式,对原著中的人物角色重新设置,突出丑角人物与理想人物,发挥电影的视觉文化功能,创制视觉奇观,变原著的评书体语言为戏谑化的对白。  相似文献   

11.
在影像时代背景下,文学与电影已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已成研究热点。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一直以来倍受改编者的青睐。现选取由日裔美籍导演凯瑞·福永执导的2011版电影《简·爱》,从人物塑造充分抓住原著内蕴、台词设计深刻展现核心性格以及镜头调度,真切敞现主人公心灵空间等方面,对电影改编中简爱形象的塑造加以考察,并对其忠实原著与艺术创新相融合的改编之路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由来已久,无论东西方,在将优秀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艺术的过程中都不乏杰作。本文围绕文学作品的改编问题展开分析,就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电视作品与文学作品间的联系与异同等进行剖析,指出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在存在关联的同时各有特点,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崔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4,(4):112-113,117
当代影视媒体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愈加密切。文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借由与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中获得。以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与由它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比较研究影片与小说在人物形象、象征意象和情节三方面的异同,来探讨《妻妾成群》与电影改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不同侧重点和得与失,以及借此所体现的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影像时代背景下,文学与电影已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已成研究热点。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一直以来倍受改编者的青睐。现选取由日裔美籍导演凯瑞·福永执导的2011版电影《简·爱》,从人物塑造充分抓住原著内蕴、台词设计深刻展现核心性格以及镜头调度,真切敞现主人公心灵空间等方面,对电影改编中简爱形象的塑造加以考察,并对其忠实原著与艺术创新相融合的改编之路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文学性视角,分析了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其中的具体问题,分别通过树立文学理念、坚持自主创作,加强交流沟通、优化改编渠道,重视版权维护、避免三方分歧等路径,提出了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有效策略。旨在能够加强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文学性,提高网络文学作品质量,更好的推动影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玥 《宜宾学院学报》2014,14(8):98-102
电影与文学是两种表达与接受方式截然不同的艺术,却都通过叙事反映人类的思想和情感。两者独立发展,却又始终互动,电影改编文学的实践突出地体现着这一互动关系。《一九四二》的改编成功地实现了纪实散文向电影剧本的创造性转化,并对原作传递的精神保持了高度忠实。但文学改编电影不能仅仅止于对原作的影像化再现,改编创作的成功更需要在吸取、整合原作精华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影像叙事的独特优势,实现风格、内涵上的超越,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7.
吸血鬼文学的出现,于主流文学之外开启了一种别样的文学题材,这一形象以恐怖、魔鬼、血作为意象组合,经历了神话传说、宗教迷信、文学创作、影视改编的发展历程,如今,吸血鬼文学及其影视改编已经互为前进的动力,在非主流文学中大放异彩,推动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编不仅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也是一个理论的问题。对改编这一术语的认知与理解关系到对文学与影视两者之间关系的认知,也关系到对改编作品的评价和艺术价值的定位与判断,进而关系到改编实践的发展。借鉴已有的相对成型的中外电影改编理论的成果,结合已有的一些改编的创作实践,进行一些基本的论证和探讨,获得一些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张晟 《考试周刊》2012,(42):27-28
文学与影视为传统视域下的两种艺术门类。首先,文学为影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广泛的拓展空间,突出地表现在影视作品对文学的改编上。其次,影视作品的改编使文学向更广更宽处拓展,趋于普泛化,而此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影视自身对文学的改编。最后,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的交错与差异,为的是寻求到一个平衡点,促进二者的相通与互补,使其在一个全新的场域中平稳前进。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学电影改编理论的发展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电影改编作为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之间最典型和最直接的互动,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七十年代西方文学电影改编研究才正式进入学术研究体系,而国内的文学电影改编研究远远滞后于国外。因此通过四个时期八大阶段来系统回顾和梳理西方文学电影改编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探索改编研究理论演变的规律及其背后的原因,从而解构文学电影的二元对立,拓展我国改编研究的视野,以期对我国改编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