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14日,《切·格瓦拉》剧组从上海凯旋北京。连续四天的演出,场场座满。这出戏从去年四月到现在,票房取得骄人的成绩,恐怕是剧组想也想不到的事情。 在北京、在广州、在郑州,包括“重商主义”的上海人那里,这出戏都得到了广泛的反响。这是前古巴领导人格瓦拉的功劳,更是编剧的功劳。因为在这出  相似文献   

2.
职业尊严     
王晓明 《视听界》2005,(3):96-96
五一长假,没有出门凑热闹“,坐家一族”。好在,有网络,有DVD,有每天出版的报纸,有书,有杂志,时间甚至不够用。DVD新片《摩托日记》,描写的是阿根廷富家子弟切·格瓦拉年轻时横穿南美大陆,由此萌生了革命志向。正好跟作家出版社的《切·格瓦拉》对照着看。38年前牺牲的这位革命家,如今成了“酷”的代名词,是不同政治制度下的青年心中的图腾。格瓦拉头戴贝雷帽、身着军服、留着胡须、乱发披散、目光坚定而深邃的那张照片,散布于世界不同种族和信仰的年轻人之中,印制在T恤、海报、旗帜、工艺品之上,绘制在世界顶尖模特的内衣之上。激情,反叛…  相似文献   

3.
昨晚看了人艺小剧场的《切·格瓦拉》。我应该有充分理由不看这戏。除了我在这里发表过的看法,还有网上读者在此发表的观剧感想。足以让人判断猜想这戏的成色了?在我,还有一个小原因:这个剧组的制作人大段地偷用我的文章,私自挪入造势长稿,以他们的口气发表在报上的时候,竟然懒得变一变主语,用我揉人家集体话语,楞就这么生生地贴在一起。假如,死去的格瓦拉,在剁去双手之后,继续任人宰割。我,至少该保持一点生之孤傲?我去看了戏。我本是去人艺大剧场看《风月无边》。(李渔。戏班子。女戏子。当是表达  相似文献   

4.
拍摄电视艺术片《女吊》纯属偶然。2001年夏季我到北京出差.看到报上刊登北京人艺上演新戏《无常·女吊》的消息。也许因为我是绍兴人,从小在绍剧团里长大,母亲年轻时就演过“女吊”,忽然便有了几分冲动:或许我应该把《女吊》拍成电视艺术片。于是,我就开始收集有关《女吊》和与《女吊》这出戏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5.
由香港明窗出版社出版的《黎民伟:人·时代·电影》是部有关香港电影拓荒者传奇一生的大型画册,由黎民伟之子黎锡与资深电影工作者罗卡搜集整理而成。书中披露了鲜为人知的一些史料。其中有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天下为公”的题字,过去很多人不知道这四个字的出处,读了《黎民伟:人·时代·电影》这本画册后,  相似文献   

6.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摘自英国《观察家报》“美国总统克林顿休闲时常常沉浸在阿加莎·克里斯蒂营造的艺术世界中。”——摘自《参考消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1952年11月25日,伦敦大使戏院开始上演一出叫《捕鼠器》的戏,到现在该剧创下一项骄傲的记录。根据1996年版《万物十大》所记载,英国十出上演时间最长的戏,高居第一位的就是《捕鼠器》。到1995年3月31日,已演出17600多场,而且仍在演下去。居第二位的是《请勿谈性——我们是英国人》,共演6760多场,可说瞠乎其后。  相似文献   

7.
我是“3·24”上海列车相撞事故中的幸存者。在列车相撞之后,我急着去抢头条新闻,结果新闻没有“抢”上,七个小时后,我却成了记者的采访对象,事故后的第二天,我带着伤赶写出了《“3·24”上海列车相撞目击记》,《钱江晚报》发表后,我这个有16年记者生涯的记者也成了新闻界的新闻人物。 3月24日这天,我乘坐由长沙开往上海的208次  相似文献   

8.
“反馈”     
看过贵刊第38期关于格瓦拉的专题,感慨良多。 舞台剧“切·格瓦拉”演出后,在不少地方引起了激烈的论争。在我小时候那种环境,这种辩论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那位不屈的革命家最终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要是他知道在他死后这么多年竟然有这么多人在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在追求什么?我想他一定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格瓦拉能引起人们的激烈辩论,  相似文献   

9.
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性报道。一篇好的事件性报道要求简洁、清楚、时效快。在报道手法上要做到“再现”事件,而不是平板地叙述新闻事件。《纽约先驱论坛报》于1960年3月5日刊登的记者桑切·德·葛芒的一篇报道《歌剧天骄。以身殉剧》是事件性报道的佳作。此文于1961年获普利策有时间限制的地方报道奖。这篇报道写都会大歌剧院的首席男高音伦纳德·沃伦在演出威尔第四幕歌剧《命运的力量》第二场结束时猝死于舞台上。台上的帷幕降下了,而记者以戏剧性手法把因演员死亡而  相似文献   

10.
倪立 《视听纵横》2004,(4):82-83
拍摄《女吊》纯属偶然。2001年夏季在北京出差,看到青年报上介绍,北京人艺上演新戏《无常&;#183;女吊》的消息。也许因为是绍兴人,从小在绍剧团里出生,母亲年轻时就演过“女吊”,忽然便有了几分冲动:或许我应该把《女吊》拍成电视艺术片。于是,我就开始收集有关《女吊》和与《女吊》这出戏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一)放眼望,中国报刊大战于今尤烈。据新闻出版署数据,国内现有报纸已近2200种,期刊8000多种;仅广东省内就有报纸126种,期刊323种。几乎每年都会有报刊中的新锐出现,再加上广播、电视的不断“改版”、扩张,互联网信息的不断入侵,激起一轮又一轮的争战。这是报刊业空前的“繁荣期”,亦是空前的“恐慌期”。作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产业结构中重要一环的新闻周刊,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加盟到了群雄逐鹿的格局中去。在目前中国报刊最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亦形成了由《瞭望·新闻周刊》、《北京青年报·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羊城晚报·新闻周刊》、《深圳风采周刊》等周刊的竞争。为求生存和发展,《羊城晚报·新闻周刊》一直在顽强地找寻和调整自己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域外书情     
美秋季图书市场围绕“9·11”打转 美国秋季出版市场成为“9.11”出续集的天下,从“9·11”一周年纪念相关的书籍到读者翘首期待的杜娜塔特小说《秘密的历史》,名目繁多。法国作家梅松的新书《“9·11”大谎言》也出版了英文版。 去年“9·11”之后,美国至少出版了一百本与这件恐怖攻击事件有关的书,然而这一悲剧仍不断衍生出不计其数可探讨的题目,如谈情报工作一败涂地的《The Cell》、谈都市计划的由曾获普利策奖的历史学家麦克华勒斯所著的《纽约新计》(The New Deal for NewYork)。由于媒体和出版界在9月前将重点放在“9·11”,因此有的书推迟到下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到来前夕———2000年11月7日至11日 ,人民日报在北京怀柔首次召开“金台杂文”和副刊研讨会 ,一批著名杂文家加盟 ,邀请北京、上海、江苏、陕西、天津、四川、安徽、山东等地共20余人到会 ,探讨振兴杂文。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杂文研讨会主持人、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蒋元明 ,首先介绍了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的杂文 ,他说 :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文艺副刊杂文。粉碎“四人帮”以来 ,副刊杂文更是有了大发展 ,已先后结集出版了《纵横谈》、《不惑集》、《阿Q真的阔了起来》和《同志颂·小姐辨》、《风云变·警钟鸣》几本选集。前两部…  相似文献   

14.
希拉里 6月9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英文版在美国上市,首印高达100万册,希拉里得到的预付稿酬是800万美元。译林社中文版《亲历历史》自8月面世几乎就没下过排行榜,希拉里成为人们2003年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贝克汉姆 8月,贝克汉姆在北京表演了加盟皇马的处子秀,这给了中国人期待《我的立场》足够的理由。11月1日,《我的立场》中文版在北京、上海等六地同时首发,再度掀起“小贝旋风”,成为12种不同语言版本《我的立场》全球风靡之势的重要力量。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独家版权落地上海译文出版社,从首批的《被背叛的遗嘱…  相似文献   

15.
传媒学的创立、内涵及意义——雷吉斯·德布雷一席谈□马肇元译出生于1941年的法国哲学家、散文家和小说家雷吉斯·德布雷,是他那一代人中最有才华的思想家之一。作为声名显赫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一名毕业生,1967年他参加了拉丁美洲的切·格瓦拉游击运动,从而...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上海解放50周年,上海市档案馆在10年前选编出版《上海解放》一书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重要文献和图片,编撰成《上海解放·续编》。这是一幅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它真实展现了胜利解放和顺利接管上海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为当前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动教材。 50年前的上海,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社会变革,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十里洋场转变成为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上海,人民的城市完整、彻底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从此,上海摆脱了铁蹄,结束了屈辱,揭开了昂首迈进的崭新篇章。这一历史变革,是在上海和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上海解放·续编》翔实载录了黎明之前国民党政权负隅顽抗、  相似文献   

17.
明代文学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说:“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又有诗咏道:“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见杨允孚杂咏诗《日下旧闻考》)。这些记载都描绘了一幅旧时北京冬季人们从事数九、画九的一幅风浴画面。  相似文献   

18.
举世瞩目的世界杯足球赛已降下帷幕。在对这一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报道中,许多新闻单位的记者妙笔生花,写作摆脱模式,灵活多变,从标题写作,导语写作到引用背景材料等,充满“活”的气息。下面,就先引用几段《新民晚报》报道各场比赛的一些片段。标题:“小弟弟”打败了“大哥哥”。·杯赛是替补队员的舞台。·磨劲儿十足,粘劲儿特强,喀麦隆队今晨为何又胜一场。  相似文献   

19.
改变经济新闻枯燥、乏味、无力的状况,一直是搞经济报道的同志所苦苦探索的课题之一。孝感报今年推出的《经济·生活·人》专栏,可说是在这方面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突破口。它象经济宣传主旋律中的一支“轻音乐”,从一出台就觅得众多“知音”——读者喜欢它,报社内外新闻同行赞许它。这个专栏已初步显示出一些特色。“三巧”——走入生活天地宽与一般的经济报道相比,《经济·生活·人》专栏总体上给人以轻盈、灵秀、够劲的感觉,绝大部分作品题材小巧、角度灵巧、主题精巧。这“三巧”,让人看到经济报道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那就是:从单一的生产工作圈子走入了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从办公室的数据柜、材料箱走入了社会的各个角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13日-14日,由世新大学主办的“文本与媒介:民初报刊的研究取径,1911-1949”研讨会在台北召开。第一场的主题是“产业视角的报刊”。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珺提交了《民国时期〈新闻报〉的运作和影响》;浙江大学何扬鸣提交了《论1927-1937年浙江的新闻事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敏提交了《晚清上海报纸的政治空间》。第二场的主题是“报刊与政治”。加拿大学者齐慕实提交了《民国时期的共产党新闻:根据地的印刷资本主义》;日本学者中村元哉提交了《国民党政权与南京·重庆〈中央日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魏定熙提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