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戏剧的二重性——文学性和舞台性要求戏剧翻译要遵循可表演性原则,而表演性原则受这二重性的限制,主要表现在语言与文化两个方面,服务于演员与观众两个对象。语言上,戏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化及舞台演出的时空性和视听性使可表演性原则主要体现为台词的可说性、动作性、音乐性。对演员来说,台词要易说上口,能与动作有机配合,语言中有动作,动作中能说话;对观众来说,语言要入耳动听,通俗易懂。文化上,可表演性原则主要体现为观众的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2.
敦煌俗赋从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戏剧性特点,其说唱结合的音乐性特点,仪式、服饰及场景的装饰性,代言体的结构方式,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人物心理的表演性描写,语言的动作性、口语化,幻想虚拟的浪漫情节,喜剧与悲剧两种风格特征,显示出和文人赋体文学的巨大差别,具有突出的戏剧性特点.敦煌俗赋的戏剧性因素成为后世戏剧文学和白话小说的滥觞,在文学史、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健美操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服饰等艺术形式,以具有节奏感和创造性的直观的动态的形象,表现人的情感、活力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健美操具有直觉性、动作性、节奏性、造型性、抒情性、综合性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将课文编演成课本剧,是初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常见常用的实践活动之一。师生应认识到课本剧作为戏剧的分支之一,是文学艺术,更是舞台艺术。因此,在编演过程中,需要化抽象的文学表达为具象的视听呈现;需要解构戏剧人物之间的戏剧动作,形成戏剧冲突;需要在紧凑的戏剧情境中,运用戏剧悬念与戏剧冲突扩展戏剧张力。在编演课本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原文学文本的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和体验,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合理而有创意的再度编演创作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副词的连体用法是副词的"特殊的、二次的特征"。有学者也提到,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体言有表示方向、距离、关系、数量等的意思,包含状态性和动作性。本文以程度副词「かなり」为例,将其分为单纯表示"程度"及可以表示"数·量"两类来探讨可受其修饰的名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荒诞派戏剧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家借助语言以及各种舞台手段来表现对人生荒诞性的强烈反感和深刻讽刺,揭示世界的不合理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来探讨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萨缪尔·贝克特作为荒诞派戏剧大师,一生创作出多部优秀作品。其中《等待戈多》和《终局》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前者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者却少有学者关注。在《终局》中,人物的模棱两可,主题的模糊不清和语言的捉摸不定,使该剧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物、主题和语言使文本隐含着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忠平 《阅读》2013,(23):18-20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语文书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课文很多,比如:《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常常借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阅读这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留意这些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品读、感悟人物的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9.
浅谈剧本的阅读与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本即戏剧的文学形式,故称为戏剧文学,是供戏剧演出用的脚本。具有叙事要素高度集中、矛盾冲突紧张激烈、语言独特等特征。阅读和鉴赏剧本,要善于抓住戏剧冲突、揣摩剧本语言和把握戏剧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外古代戏剧动作艺术比较玉芹戏剧是动作艺术。动作是戏剧的根基。离开动作,戏剧便难以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本文试图对中外戏剧在动作艺术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一、球体缩胀运动和串塘水流运动西方戏剧的动作运动方式亦不尽相同。在“三一律”奉为圭臬时,以及后来...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哲学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的,这些对话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显示出明显的戏剧特征,尤以会饮最为典型。而这些对话中除了"法篇"以雅典人为对话的主角,苏格拉底没有出现之外,所有对话中都有苏格拉底的声音。这位柏拉图的老师,到处以"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示人,却最终颠覆了人们自以为牢不可破的知识,触怒了雅典人和雅典人的法律,最后饮鸩而死。是雅典人的民主判定了苏格拉底这样的命运。柏拉图的会饮展现了苏格拉底的另一面,加上这一面,苏格拉底这个人物将更为圆润而动人。本文所做的就是对会饮中苏格拉底的戏剧角色进行分析,从反讽和哲学的角度对苏格拉底这个集爱神和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折子戏是中国古典戏曲中可以与杂剧、传奇并列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传奇向一种新的戏曲样式的发展。折子戏的产生,约在明代中后期。折子戏的形成与发展,与传奇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的审美需要、戏曲的基本精神以及它作为表演艺术的特点密切关联。折子戏最初脱胎于全本戏,在长期的创作、表演和接受过程中被加工、完善、淘沥、选择,最终成为戏曲经典,堪称戏曲的经典化形式。折子戏,依其题材内容和情感倾向,大体可分为悲剧、喜剧和闹剧三种类型;根据唱、念、做、打的表演方法,呈现出四种主要的形态。折子戏在艺术形式、表演技巧、审美效果以及推动戏曲的全面进步等许多方面显示出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戏剧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戏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斗争在戏剧舞台上的反映,它是戏剧的基础和灵魂。本文试从戏剧美学和戏剧创作实践的角度,对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剧作家更好地把握戏剧艺术规律,创作出富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佳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戏剧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戏剧在形成过程中有着鲜明的差异和特征。从艺术演化史角度看,中国戏剧没有开从原始歌舞演化为戏剧的路子,而古希腊戏剧却从酒神祭祀的原始歌舞中破腹而出。从文艺生态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缺乏叙事文学基质,延宕了戏剧艺术的孕育;而肥沃丰厚的叙事文学土壤,却滋养了古希腊戏剧奇葩。中国的非宗教文化传统,难使巫觋歌舞最终戏剧化;古希腊人的宗教激情却使娱神歌舞演进为娱人戏剧。王化政治、农业社会,抑制了中国戏剧早发;民主政治、商业文化却催生了古希腊戏剧。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的文艺理论教科书谈到戏剧艺术,只注重介绍戏剧文本方面的内容,却忽略了对表演、剧场的内涵、功能与特征作具体中肯的论析。而后者恰恰是戏剧作为综合艺术的本质所在,值得关注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戏剧和小说这两种文学艺术样式关系密切,而且从叙事艺术上来讲,二者也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明末白话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戏剧化倾向,也具有戏剧性的审美特性。以《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为例,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戏剧化场景的展开呈现出了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激活故事的内在原因;就该篇作品而言,还蕴含着悲剧性的戏剧美。  相似文献   

17.
吕天成认为"意境"是戏曲艺术整体美学效果的体现,又是戏曲品评中的综合标准和最终要求,是戏曲品评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戏曲意境论不等同于诗词意境论,它是叙事性境界和抒情性境界性的统一。这种符合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观点,为以后独立、成熟的戏曲意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