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制约因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组织管理体制的构建过程,最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鉴于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由来已久,在取得全社会共识的前提下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取得了一系列成效,调查总结其实施经验,希望为大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方法选择25个样本高校图书馆展开调查分析,在对样本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内容进行分析和电话访谈部分高校图书馆员的基础上,分析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依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收费情况等。[结果/结论] 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在对社会开放方面对大陆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启示:建立多层次的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制度体系,面向多类型的社会用户提供服务,适度开放图书馆服务内容,推行"用户付费"原则。  相似文献   

3.
开放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必须深入理解开放理念的重要意义,在图书馆建设中全面融入。高校图书馆应当促进与国内各类图书馆之间、学校内部机构之间的开放,扩大面向社会的开放,推进与图书馆供应商的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力争在国际图书馆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全方位的开放,高校图书馆不断提升资源建设、文献服务水平和能力,实现广泛的合作共赢,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对面向社会开放的程度进行适当控制,提出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过程中涉及的服务对象范围、社会读者人数、服务内容等进行合理限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手机图书馆以一种动态的、无缝的、交互式的信息传送方式让用户感受到了最方便、快捷、无障碍的服务,因而促进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步伐。文章在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智能手机用户开放的可能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建立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为社会智能手机用户开放高校图书馆的相关服务,最后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智能手机用户开放的意...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议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且热议一直延续至今。文章从高校图书馆相关规程、政府政策导向、图书馆业界研究、读者反馈、媒体视角等多个维度,分析了社会各界对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的态度,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全面开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最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明确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向社会开放。通过调研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开展情况,认为根据馆藏特色、读者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对象应以校友为核心,并总结出校友服务范式,旨在引导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时将校友作为主要对象,切实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以启发更多图书馆找到适合自身的社会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1985年前后,以湖北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为先导的大学图书馆先后进行了面向社会服务的尝试。此后,全国各地高校图书馆争先效仿,从而掀起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高潮。然而,迄今为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把向读者提供借阅、阅览以及一些低层次的咨询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主要手段,这和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况且,这种开放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很难解决好校内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用于图书情报事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现状,并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存在的障碍,在提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意义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许碧文 《图书馆》2017,(9):97-102
高校图书馆应承担服务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这已基本成为社会共识,很多高校图书馆也作出了努力和尝试。基于对浙江省的实证研究显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服务的程度还不高,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及规范化程度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为此提出创新路径放宽服务对象、拓展服务内容、开展特色服务、完善制度规定、加大宣传力度等建议,达到校内校外服务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