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人类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上,第一次为自身的现实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即网络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与现实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虚拟世界的出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如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中介系统等。虚拟世界在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变化的同时,也要求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其包括承认并接受客观实在的多样性,以及具体的客观实在形式与主体实践活动的相关性;必须从整体上思考问题;自觉地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理性与感性统一起来;要创造性地进行思考等。  相似文献   

2.
技术的发展衍生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世界”,与此同时,影响儿童成长的环境也从传统的现实世界扩展成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综合体。对于儿童来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学习和生活并不是孤立的、彼此不影响的。在以往的教育研究中,我们已经考虑了如何将儿童在现实世界中的经验迁移到虚拟世界的学习中,但是,儿童在虚拟世界的经验是否会反过来迁移到现实世界这一问题却鲜有人论及,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虚拟世界与理性的科学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兴盛,致使许多人对科学信仰进入迷恋状态。虚拟世界和信仰都具有虚实交错的特点,表现为现实心理和理想心理、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既冲突又联结的关系。虚拟世界的虚实交错特点对主体存在的价值及未来发展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负面效应。需要树立理性的科学信仰关怀科学和虚拟世界,适时地消解虚拟世界带给主体的负作用,以便用现代科学去实现人类自我满足与自我完善、自我创造与自我实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两种世界两个课堂——信息社会中的教育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人类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它与现实世界形成了互补互融的关系.信息社会中的人需要同时具备在现实和虚拟两种世界生存的能力.教育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在目标上强调培养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生存的能力,在教育的方式上,也要充分利用虚拟课堂的功能,实现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的融合,优化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这个时代是信息与虚拟的时代,自万维网诞生以来,一个架构于现实之上的人类世界便开始展开。技术在挑战现有的社会,虚拟在碰撞久存的现实。但面对这个虚拟的世界,我们应该与它保持距离,而不能被其吞噬,亦不可置之不理。虚拟是对个人的诱惑。虚拟世界让无数人沉醉其中不可自拔,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无底洞中,不少人患上了"信息焦虑症",一旦脱离虚拟世界便会焦虑不堪,远离现实的低头族在社会中涌现。一个私人定制的虚拟空间,诱惑着人们脱离现  相似文献   

6.
陈芳妹 《辽宁教育》2013,(3X):38-40
<正>一、作为大学生生活空间的互联网互联网不同于其他技术,它不仅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更关键的是,它从根本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空间样态。在现实空间之外,营造了一个拟真的虚拟空间,扩展了人类的交往平台,成为与现实空间相平行存在的另一虚拟的"真实"空间。互联网以现实世界为蓝本,通过数字化方式,借助代码和程序为人们提供了集学习、工作、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现在我们所说的虚拟世界,是基于数字化技术手段基础上的虚拟世界,符号进一步取代了文字,  相似文献   

7.
范娟 《时代教育》2009,(6):209-209
当今,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并存与互补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人类固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情形下,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就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浅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元宇宙原型的虚拟世界,经历了为支撑技术所定义到被其间的参与者和技术共同定义的历程,延展出从文本到图形的形态变化,以及从商业化到去中心化的架构变化。相应地,对于元宇宙的研究也基本遵循从以技术为中心到社会—技术交互的演化路径。文章梳理并阐释了虚拟世界发展脉络,构建了基于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元宇宙研究模型,并指出,元宇宙并不天然地指向实时3D技术带来的感官沉浸,而是由其中参与者之间的联系以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联系来推动;元宇宙也并非脱离日常生活的特定数字空间,而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逐步转型的人机交互范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术,将参与者自身所处的物理世界和其他的人、地点以及信息聚集在一起,成为互联的平行现实。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它充分利用了各种人机交换技术,在现实空间之外为人类创造了真实互动的虚拟世界,使人类可以自由的在其中徜徉,从而体验最真实的虚拟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虚拟世界的概念从一种技术创新演变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时尚,代表了一个学生学习的新天地、教育研究的新领域。虚拟世界有其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诸多特点,学生在虚拟世界的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和行为特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领域,当代大学生享受着信息传递带来的便利和幸福,同时,自我认同也面临着虚拟角色与现实角色的混淆、虚拟世界中的自我迷失和人际交往中的网络依赖。在新媒体时代下想要深入了解大学生自我认同,就要求我们密切联系学生自身和新媒体的特点,从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媒体主导思想的引导、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网络公民身份和网络行为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人们来到一个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虚拟世界,也让人们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网络公民。与现实世界相比,虚拟世界中道德规范的相对混乱和模糊,使得网络公民们产生了一些与现实世界中相偏离的网络行为。通过大量的文献和资料整理以及实验研究,对网络公民的网络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找出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理论基础,提出在法律规范和教育层面上,管理者如何加强对网络公民们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并提出优秀网络公民的一些行为标准,从而帮助网络公民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和网络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在精神世界方面,班级德育可以使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使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爱和温暖、避免不健康的心理;在现实世界里,班级德育能促使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成长环境;班级德育还能引导留守儿童从网络文化中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4.
虚拟世界以数字化虚拟和网络技术为前提,其"内容"是现实世界的虚拟表现。虚拟世界之所以是一个"世界",最主要的是人能活动于其中,其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现实经验。虚拟世界的虚拟性、工具性、开放性本质特征给人的现实生存带来了巨大影响。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虚拟世界本质特征的人文思考将成为人的发展与学科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论虚拟现实的客观实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的产生引发了人们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争议。事实上,虚拟现实是人的观念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外化的一种电子场景,因此,不能把虚拟世界归结为精神存在;但它又只是一种虚拟的物化形态,不是现实的物化形态,所以,虚拟世界是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当然它也不是脱离现实世界的一种纯然独立的存在,因为虚拟现实归根到底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现实世界决定虚拟世界的本质、构成和发展。作为原型的现实世界与它的间接再现的虚拟世界实为一体,它们都不过是客观世界的两种存在方式。世界的直接存在性和间接存在性都在于它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是世界的唯一特性。  相似文献   

16.
波普尔的世界3和虚拟世界——兼与张之沧先生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是哲学本体论在上世纪的一个重要进展,但自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产生的虚拟世界出现以后,人们对虚拟世界能否用世界3来说明产生了意见分岐,张之沧先生认为虚拟世界是继世界3之后的世界4。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认为可以从人对生存体验的角度,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虚拟世界不但承载了越来越多现实世界的情感投射和价值创造,也越来越多的遭遇了现实世界的恶意恶行;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已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投影,更是具有自身独特性质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立法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许多研究者认为网络世界将成为一个非常平等的大同世界。然而,从虚拟与现实互动的角度来看,网络世界具有隐匿在平等性之后的非平等性。在网络世界中,由于存在着美国霸权和数字鸿沟,国家与国家之间是不平等的;由于存在着"人为的议程设置"机制和"沉默的螺旋"机制,个人与个人之间也是不平等的。认为网络世界是一个充满平等的虚拟世界,只是一种经不起推敲的误解。网络世界非平等性的根源主要不在于网络世界本身,而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9.
孙昕昕 《海外英语》2024,(6):206-208
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首部新作《克拉拉与太阳》在叙事角度和技巧层面借助“非人类叙事”“陌生化”等表现手法等,激发人类重审自我、重审人类世界。在内容层面,该作品以机器人克拉拉在人类世界的一生经历为脉络,呈现机器人的身份构建及人类所面临的技术困境,表现了作者在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警醒世人谨防技术反噬、谨防以技术造成的阶级区隔等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网络游戏中所谓的“虚拟财产”是虚拟世界的财产,是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物所拥有的财产,是“虚拟”的财产,而不是现实世界的财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提出“虚拟财产”问题是个伪问题,虚拟与现实是截然区分的,虚拟世界中的纠纷要在虚拟世界解决,这应当是现实世界对待虚拟世界的一个态度,否则,用现实的法律去调整虚拟的财产,就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