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一弓是一位老作家,他的新作《胡同里的八哥儿》巧借一只八哥儿为我们演绎出一段沉重的历史,勾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传达出时代的风云多变,展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八哥儿是结构全篇的线索。其实,就一只八哥儿而言,它是单纯的,既无好恶之分,亦无美丑之辨,它在学舌时,也只是充当了人的传声筒而已。但写鸟是为了写人,在小说中主要是为了刻画刘祥这个人物。应该说在整篇小说中,刘祥是个灵魂人物,而且就那个时代而言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旧中国战乱年代普通市民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张一弓是一位老作家,他的新作《胡同里的八哥儿》,巧借一只八哥儿为我们演绎出一段沉重的历史,勾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传达出时代的风云多变并  相似文献   

3.
张一弓的作品《胡同里的八哥儿》,巧借一只八哥儿为我们演绎出一段沉重的历史,勾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传达出时代的风云多变,展示出丰富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八哥报恩     
C爷的爷爷那儿开始,就会跟人学话,当然也听得懂人的说话喽。你治好了我的伤,我要好好地感谢你呢!”晓晓又惊又喜,想不到自己救了一只通人语的鸟儿,他眨了眨眼睛,冲鸟儿道:“八哥儿,你说要谢我,拿什么谢呢?”“喏,就是墙脚下那两个坏家伙。”八哥儿把头伸了伸。“什么,耗子?是你咬死的?”“那当然啦。”八哥儿得意地把头昂起:“昨天傍晚,你坐在树下说的那番话全让我给听见啦,我就琢磨着帮你除掉偷吃米面的坏东西。到了半夜,我看见这两个探头探脑的家伙偷偷溜出洞,顺着墙根,朝房门窜去,还没等它溜进门我就猛扑上去抓住…  相似文献   

5.
秦爷爷高价买下了一只能说会道的八哥儿,它通体纯黑,双爪与嘴(zuǐ)巴亮黄亮黄,鼻(bí)子上一小撮(cuō)羽毛像大总统帽子似的竖(shù)得老高。平日里它会唱会说,伶  相似文献   

6.
正一书法,是一种高尚美术,要从篆、隶、楷书入手,然后进入行草用笔,才有神韵。二抄书,可增人文思,而尤多习于实用之字。书法无他巧,多写便工。三关于方法的问题,前代书家都只讲理论,而不讲方法,所以我答复书法朋友们的询问,只讲"无死笔"三字。就是说,写字无死笔,不管你怎样组织,它都是好字;一有死笔,就不可医治了。现在我再补充四点:其一、多读。写字本来是读书人的事,书读得好,而字写不好的人有之,但绝没有不读书而能把字写好的。  相似文献   

7.
让时间沉淀     
正人活着不能只追求一个结果,沿途有那么多美好的风景,偶尔停下来,细嗅一朵野花,仰观天地之大,然后坚定地继续走下去。收获就在路上。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我20出头入行,30年写了不到300首歌,当然算是量少的。我想,一个人有多少天分,跟他出什么样的作品,并无太大关联。天分我还是有的,我有能耐住性子的天分。人不能孤独地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通过作品告诉人家心里的想  相似文献   

8.
我忘不了那只聪明的八哥儿,它不仅长着黑亮的羽毛和耀眼的红嘴壳,且具有古都开封“胡同文化”的良好教养。当我家住进开封四小阁胡同的时候,它在邻家屋檐下的鸟笼里勾了一下脑袋,向我致以亲切的问候:“喂,吃了没有?”我那时不满四岁,还没有认识到吃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记叙文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写人为主与记事为主这两种类型文章的区别上。否则,学生心中无谱,往往把二者的区别只看成了题目有别,或者是写一件事与写几件事的不同。据我看,这仍是当前记叙文教学中一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看了一些中学生作文选,令人满意的写人为主之作并不多,而且附后的“讲评”之类对写人为主的主要特征的强调也不够。可见,记叙文教学突出这两种类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是很必要的。要讲二者区别,首先突出写人为主的几个特征确是关键。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从写人物的外  相似文献   

10.
愁,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一种复杂的感情。它无影无踪,无形无迹,但在诗人笔下却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把无形之愁写得具体可感,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11.
景物一旦形诸作家的笔端,就不再只是它们的本来面目了,不可避免地要浸染上作家的主观色彩,成为作家抒情言志的载体;而在读者的眼里,又不可避免地再度点染。例如,一只受伤的小蝴蝶,在刘白羽的心中引起感情的涟漪:白蝴蝶之恋。到底恋什么呢?一、生命之美丽在春意甚浓的日子里,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了一只小蝴蝶,多么美丽可爱的小生命呀!此时此地此物,不能不引起人精神的愉悦。作者对它越写越细、越写越美。那当然首先是对它关注密切、观察细致。四次描写小蝴蝶身形之美,就有三次采用“雪”作比喻:1.雪白的蝴蝶;2.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  相似文献   

12.
这一讲的主题是谁在写。一个人以怎样的目的和方式写作,写出怎样的作品,归根到底取决于他是个怎样的人。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作家都是在写自己,而这个自己有深浅宽窄之分,写出来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造就一个人的因素很多,我只说一个方面,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13.
有个跟标签有关的故事,说的是一只威猛的狮子,一觉醒来,发现被人贴上了标签,上面写着:驴子。狮子四处求证,逢人哭诉自己不是驴子,但是,动物们仔细审视了标签之后,一致认为,昔日的兽王,现在是驴子。狮子翻案无门,最后,边啃着草皮边发出"呃啊"的驴叫,至此,它在内心的深处,已经认同自己是一只驴子,也就是说,它在心理上成了一只真正的驴子。  相似文献   

14.
思考:点燃灵感的捻子蝈蝈出逃,本是一件平常事。一般人最多只会写一篇伤感的或惋惜的文字,怀念蝈蝈曾带给自己的快乐。而东方虎同学却从蝈蝈出逃这件事中,“想到了一个经常问自己的问题”。“想”的结果,就是“为它的出逃叫好”。全文一气呵成,并无硬凑之感。全文闪烁着思考的魅力,让我们叹为观止。其实,一些生活细节犹如一个个礼炮的捻子,它可以点燃灵感的火苗,使之喷溅出极具文采的礼花。思考,使人显得成熟,使文章显得厚重。东方虎近照  相似文献   

15.
漫 成 一 首 杜 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内容梳理]这首诗是杜甫流寓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很近,同时写出江水之清,正可谓“江清月近人”,境界是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一二句似乎写景,但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字),这就是诗人自己。由…  相似文献   

16.
在一片辽阔无垠的冰天雪地的巩乃斯雪原上,一只红嘴的乌鸦在自由自在地展翅飞翔,苍茫的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它美丽高贵又聪明伶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对人的友善,微小的身躯写满了对人类的真诚。可是,意料不到是人设下圈套捉住了它。这只  相似文献   

17.
吸迹器     
同学们在写作业时,一不留神就会写错别字,怎么办?用改正纸不太美观,用涂改液又不环保,用透明胶去粘又容易把纸张弄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发明一种吸迹器,它便于携带,具有黏性,只要放在手心便无丢失之优。写错字时可以把吸迹器放在错  相似文献   

18.
个人而言     
我并不属于那种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人。谨慎起见,为了以后不被人骂,起了个小心翼翼的题目,也就是说,我这里写的,是一家之见。与一般提倡的相反,我推崇的是一种唯心的境界。尽管这一说好像已被唯物主义推翻了,但我依然认为,它的美是无法比拟的。文章或音乐一类的东西,本就是有感而发,如果硬要把它归入唯物论中,生涩之感是难免的了。  相似文献   

19.
《落花生》是现代作家许地山写的一篇咏物寄志散文。课文讲的是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笔者就文中“父亲”一席谈话提出异议。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  相似文献   

20.
文体范本之二十六:书序为一本书作序,就是写一篇关于一本书的文章。写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书的面貌。余光中说:序言既为文章,就得满足一般散文起码的要求。若是把它写成实际的书评,它仍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