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趣话     
一个英国人去美国,一天因急事挂了个长途电话,美国电话员接通电话不久便问: “Are you through?”“Yes…”英国人刚说完,电话员就把电话切断了,弄得那位英国人不知所措,很是不快。原来英美两国人对“Are you through?”理解不同。美国电话员问话的意思是“话讲完了吗?”而英国人当成了“线路通了吗?”  相似文献   

2.
巧断金币案     
英国统治印度时,那些在印度的英国人十分骄横,傲慢。一天,一个英国军官骑着马在街头兜风。忽然,一个装得鼓鼓囊囊的钱包从他口袋中滑出来,掉在了马路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钱包没有了,赶快回头寻找。一位好心的印度人捡到了钱包,正在焦急地寻找失主。他见那位英国军官焦急的样子,便问他:“老爷,你在找什么?”英国军官回答说:“我的钱包丢了,正在寻找。”好心的印度人马上把钱包还给了他。可是,那个英国军官见印度人老实好欺,便想趁机敲诈他一下。他打开钱包,数了数,然后威胁印度人说:“我的钱包里装了70枚金币,现在只…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中国人到英国去学英语,他写的很好,但不爱说话。一日,英国一名教授问其故,答曰:“开口便错,故不敢说。”教授听后微笑,转而为其讲一个英语问题,同时打开录音机。讲完问题后即放录音,让中国学生记录教授话中的语法和词汇错误,果然不少。教授笑道:“我是英国人,英语权威教授,尚且说话有错,你怕什么?”  相似文献   

4.
英国边境局透漏,目前在英国境内居留的非欧盟外籍人士中,有18.1万人的签证已到期。这些人最初主要都是以来英国工作或读书为理由申请签证,进入英国境内后便长期居住,并设法取得英国国籍。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鲁滨孙漂流记》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一则新闻,有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有位作家感到这是个很好的题材,便很快创作了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这位作家就是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丹  相似文献   

6.
英国人:天生政治家如果一个英格兰人认为你具有运动家的品格,你就是真正成功了。这句话不仅仅用在体育运动上.而且刻画着比赛场内外英格兰人真正尊崇的一切行为。在所有体育拼搏中,具运动家品格的人玩得轻松自如,好像根本没有刻苦地训练,便能理论上凭天赋的优秀素质取胜。这时,他或她便会对自己的胜利显得漫不经心,对失败者表现得宽宏大量。如果没有天气这个话题,英格兰人就会失去最重要的一件交谈武器。英国人可能是天生的政治家。对外交辞令运用相当熟悉。还记得中英两国商讨香港前途谈判时,开场白便往往从北京的天气开始。常识几乎是英格…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以为英国人讲究绅士派头,无非就是贵族气,凡事"女士先行"之类。可这次在伦敦,意外地认识了一个出生在英国的12岁男孩理查德,他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我是个晚睡晚起的人。一天早上,我起得比平时稍早,听见厨房里有动静便过去看,发现竟然是理查德正在做早餐。他  相似文献   

8.
妙语圆桌     
作者是我语言学家、作家林语堂在轮船上散步时,看见一个英国人正在读一本英文书《生活的艺术》,便驻足瞧着那个英国人。英国人看他土里土气,不像一个读书人,便说:“有什么好看的,你能读懂英文吗?”林语堂缓缓地说:“也许还看得懂,因为你看的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妙语林肯的命令林肯在美国黑鹰战役期间,曾被任命为军队的一名连长。一次上级命令他带领士兵追击敌人,当到达一条小河边时,河上没有桥,士兵要徒步涉水,但他不知道下什么命令,此时,他灵机一动,高声喊道:“全连解散,5分钟以后在河对岸集合!”妙语圆桌观察力德国著名内科医生约翰·…  相似文献   

9.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才华横溢,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曾错上过别人的舞台. 1929年,丘吉尔跟美国证券巨头伯纳德·巴德克一起参观华尔街股票交易所时,被那种紧张热烈的交易场面吸引了,想一试身手.看到巴德克不以为然的表情,丘吉尔很恼火.他心想:从政多年,偌大一个英国我都敢面对,难道这小小股票还能难倒我?于是,丘吉尔便买了一支股票,骄傲地等待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异国采风     
线接通了?——话讲完了?一个英国人去美国,一天因急事挂了个长途电话,美国电话员接通电话不久便问:“Are you through?“Yes…”英国人刚说完,电话员就把线路切断了,弄得那位英国人不知所措,很是不快。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名10岁的英国小女弦,利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察觉到可能会发生海啸,便立刻告诉了父母和周围的人,组织大家向高处逃生,救了100多人的性命。这个带有些许传奇色彩的故事告诉我们:过硬的心理素质、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和防范意识将降低孩子们受到各类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这个英勇的小姑娘也许不是一个特例。英国的中  相似文献   

12.
一自从一九二三年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群众革命运动开始高涨起来,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革命的无耻干涉就更加露骨了。一九二四年八月的“广州商团事件”,就是帝国主义阴谋干涉中国革命的事件,孙中山曾经揭露说:“前几个月某国人(指英国人)在香港的言论……要商团打政府,说商团如果不打政府,政府便马上实行共产。最近更助陈廉伯在香港发行两百万元的债票,由他们的银行担保。”“这两年来有几个英国人不喜欢国民党,不喜欢国民党的政府发展,更煽动陈廉伯运动商团全体,在广州内部反对国民党政府。……因为他(陈廉伯)做汇丰银行的买办,所以那几位反对国民党的英国人便认识他,便日日运动他反对政府说:如果你能够运动商团,反对政府,我们英国人便帮助你组织商人政府,你陈廉伯便是中国的华盛顿。……  相似文献   

13.
欧洲文学史上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斯宾塞写过一部未完长诗《仙女王》,手稿送到文艺庇护人索斯安普顿伯爵手里。伯爵读了几页便命人赏赐作者20英磅,再往下读,又高兴地命令再赐二十,读着读着,不  相似文献   

14.
到英国探亲,在飞机上,一位英国人自豪地向我介绍:“请你一定去英国的水上伯顿村,参观那里的小桥流水,体会一下十九世纪英国乡村小镇的风土人情。”一听这话,我便不禁想起马致远笔下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货币有:半便士、一便士、二便士、五便士、十便士、五十便士。纸币(notes)面额有:半英镑、一英镑、五英镑、十英镑和二十英镑。£是英镑的符号,英文是pound,此词源于拉丁文的“Librapound”一语,原义是“一磅重”,英国人摘取后一词写成pound,既表示一磅重,也用来指一镑币值,至于符号则摘自被省略的词的第一个字母L,写成“£”。英语中“金钱”称之为money,在贸易上称为“curren鄄cy”,即所谓的“通货”。papercurrency顾名思义是指纸币,相当于banknote(钞票)。一般小面额的钞票习惯上称为smallnote,而大面额的钞票都有一个特别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英国警界今年发生了件新鲜事儿,44岁的女警官沙龙·克尔当了“飞行队”的头儿。 “飞行队”在英国赫赫有名,是专门侦破绑架、抢劫、暗杀等恶性案件的特警部队,正式名称是S07,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人们不禁要问,让一个女人执掌这支男人一统天下的部队,行吗? 担心是多余的,克尔可不是一般人。她18岁便开  相似文献   

17.
异国采风     
ARE YOU THROUGH? 线接通了?——话讲完了? 一个英国人去美国,一天因急事挂了个长途电话,美国电话员接通电话不久便问:“Are you through?“Yes…”英国人刚说完,电话员就把线路切断了,弄得那位英国人不知所措,很是不快。原来英、美两国人对“Are you through”?理解不同。美国电话员问话的意思是“话讲完了吗?”而英国人当成“线路通了吗?”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们能够从从容容地坐在电脑前,十个手指头不停地敲击键盘,一分钟便可输入上百个汉字。现在,中国人可以和英国人、美国人一样,潇洒地用双手将自己祖国的文字输入电脑。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王永民。  相似文献   

19.
灯泡的吃法     
在英国,灯泡的包装纸上都写有警告:不要把灯泡放进口中。哪会有人把这东西放进口中?英国人都是白痴,我想。有天我和一个印度朋友聊天谈起这事,他告诉我,他们小学的教科书也这么说,因为灯泡放进口后便会卡住,无论如何都拿不出来。但我十分怀疑,我认为灯泡的表面是十分光滑的,如果可以放得进口,证明口部足够大,足以让其出入,理论上是可以拿出来的。我被印度人这种不求甚解的态度惹火了。我说他笨,他说我不懂英文不看书,我们便吵了起来。我窝了一肚子的火回家,拿起一个普通大小的灯泡在床上左思右想,始终认为我没有错。我决定本着科学求证的态…  相似文献   

20.
我到英国的时候,正是这个岛国一年中最糟糕的季节——冬天。好几个星期天空都是阴云密布。英国纬度高,大部分地区超过我国黑龙江省的漠河。上午九十点钟天还麻麻亮,到下午4点就一片昏暗,即使是正午,太阳也只会偶尔在天边露一下脸。朋友开玩笑说你上一趟厕所便错过了英国的太阳。我有时想中国人太唯美,要不然真应该把“英国”翻译为“阴国”,可能更名副其实一些。走在清冷的路上,难得看到一个人。古老的教堂尖顶悄然耸立在树丛中,有些上百年的老房子倚靠着山岗,古朴幽静,即使墙壁开裂,呲牙咧嘴,仍给人一种厚重坚实感,像时髦女郎牛仔裤上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