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参与式教师培训是指以"参与式"为核心理念和方法,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培训实效性为目的的一种实践。参与式教师培训倡导"双向化的培训过程"、"多元化的培训方法"和"人本化的培训目标",并以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优化人力资源为内在的价值诉求。实践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需要在培训观念、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以及培训者素质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荷 《成人教育》2008,(12):79-80
参与式培训是近几年教师培训大力提倡的方法,但许多培训者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概括了影响参与式培训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教师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参与式教师培训,从参与式教师培训和传统教师培训在培训目的、培训方武、知识产生的途径、培训者和参训者的态度及角色定位的比较中分析了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特点.最后论述了参与式教师培训在“国培计划”的运用应从遴选工作、培训内容、过程控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关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参与式教师培训已经在实验区大幅度地展开。目前 ,大家对参与的理念都非常认同 ,但对于如何成功地开展参与式教师培训却深感忧虑。除了条件保障 (如小班额、足够的时间、合适的培训教材 )和质量评定 (如怎样保证培训质量 ,怎样掌握系统知识 ) ,大家感到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是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参与式培训者 ?参与式培训对培训者有很高的要求 ,很多在参与者身上出现的问题 ,与培训者的态度、个性和技能有关 ,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的个人素质。在我国 ,由于最近几年才开始在教师培训领域使用…  相似文献   

5.
如何处理参与式培训中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与式培训中,随着学习的权利更多地交给学习者,培训者的控制相应减少,结果不同学习者因其不同的立场、观点、兴趣、动机和个性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培训者如何帮助小组成员及时地辨别和解决冲突,如何建设性地利用冲突解决来加深小组成员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并增进小组的活力和凝聚力——这是培训者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议题。根据有关文献和作者自己的经验和反思,参与式培训中冲突的一般形式、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处理冲突的办法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培训者要有效地利用冲突来促进学习者学习。  相似文献   

6.
“参与式培训”是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初中骨干教师培训中摸索出来的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培训的模式,该模式是一种追求人本化的培训理念的教学模式。主要概括了参与式培训的基本理念、操作步骤,说明了参与式培训的优势;通过介绍参与式培训中培训者与受训教师的角色特点及其过程和方式的特点,突出了它所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培训是培训者创设情境或给予材料,使参与者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平等、合作、交流的探究学习中建构新的概念、提高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师培训方式。一、如何组织参与式培训活动要让教师在参与式培训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研之有用、研之有得、研之有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组织。  相似文献   

8.
参与式培训,是指培训者在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后,再通过持续组织受训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受训者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或技能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是教师在反思、研究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学习、领悟教育理论的学习活动过程。本文就参与式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效能、组织与实施的过程、实施的条件保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体验参与式培训是一种以被培训者主动参与为主要培训方式,以体验为培训的最重要目的的培训形式;强调被培训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技能的建构。体验参与式培训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学习理论尤其是成人学习理论,一般由三个主要环节组成;创设参与的氛围、设计亲历体验的过程、反思环节。  相似文献   

10.
培训机构对培训者进行培训,这是促进教师培训专业化的重要途径。项目制研修应注重研修效果,精心设计研修目标与研修课程,精心遴选培训教师,采取参与式研修方式,注重基于职场的研修效果评价,注重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新教师入职培训需要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窘境,用最短的周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从不熟悉课堂教学到能站稳讲台的两个转变。反思四年来连续四轮的新教师培训实践,具身认知理论为新教师培训突破窘境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以"教学语言技能训练"实践案例为载体,呈现了具身认知理论下的新教师培训实践创新的五个方面:培训模式从接受学习向具身学习的模式创新;参训教师由离身旁观者变为具身建构者的角色转型;课程内容从惰性知识设计到认知、身体与环境系统知识设计的范畴迭代;学习过程从头脑参与到身心参与的全人学习;培训目标从知道知识指向知识理解、应用与创新的认知升级。这种培训实践创新为新教师及各类教师培训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泛在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培训工作者如何使受训教师们更好地习得在"泛在学习"背景下开展教育、教学的相应能力,成为教育技术人共同面临并尝试解决的问题。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立足微信的及时通信,支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等功能,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受众系统传播、多元定制的功能,从教学到学习的开展都极好地实现了"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与提高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工作能效,有效地促进了职前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深入掌握。  相似文献   

13.
从情境卷入式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征、实施过程三个方面论述了促进幼儿园教师从入职新手到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培养路径。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从"工作过程导向、学理知识重整"的新教师培养,到"幼儿学习观察为重、实践智慧增长"的成熟教师培养,再到"工学与研究并进,综合修养升华"的优秀教师培养的三段式职后培养体系。这种基于专业发展的职后培养,能促使幼儿教师在各自不同发展节点上的专业进阶式提升,从而让他们获得令自己满意的职业人生。  相似文献   

14.
混合式教师研修是“互联网+”时代教师研修改革的创新模式,有其特定的理念和实施路径。“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研修,是指通过在线研修、移动研修与线下研修、工作现场研修的充分融合,以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的全新研修范式。混合式教师研修旨在促进教师深度学习和专业能力提升,促进教师研修均衡化和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教师研修的认识论基础,混合式教师研修的设计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和混合式教学两个维度的方法论支撑。混合式教师研修的设计应在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方法设计其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动态教学提供了一种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结合的路径:设计了系统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有机协调"教"与"学",教师引导学生"动"起来,并根据学生情况及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即时调整教学切入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等。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由新手成长为熟手,形成教学相长良性动态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班就读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形式之一,师资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公平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班就读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严重缺位;相关文件规定的培训目标模糊不清;职后培训模式单一,形式死板;师资培训的课程不完整,内容普教化、针对性不强。解决对策主要有:明确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师资条件,细化师资培训目标;结合实际,灵活拓展培训新模式;构建合理的师资培训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师培训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忽视了即便是教师,在作为被培训者时也仍然需要遵循的学习和成长规律。要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就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将研究寓于培训之中,培养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为受训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而帮助教师建构具有自身主体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后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涉及了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问题和改革方案等方面。本文拟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入手,引入电子绩效支持系统这种快速、及时、具有交互性的支持系统,分析应用优势,以此促进教师在职后培训中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9.
Using sociocultural understandings of learning, the authors probe a rationale for training programmes which are extensively school based and involved school‐based teacher mentors as supporters of student teachers' learning. They ask what it is that student teachers are learning while in schools and how that learning is supported. Drawing on evidence from a study of 125 student teachers on two training programme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student teachers' learning is heavily situated and that students are not acquiring ways of interpreting learners that are easily transferable, but they are learning about curriculum delivery. It also seems that there is a participatory version of training which is not underpinned by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through participation and which, as a consequence, does not make the most of the strengths of mentors.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教师学习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趋势,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学习的载体也备受瞩目.基于教师学习动力的机制分析可以深入把握教师学习的深层次动机,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师培训策略,保证教学的高效能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