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帆  黄婉彬 《青年记者》2017,(29):75-76
“乡土剧”是一个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种类划分,但在我国电视剧的历史和类型上难以找到它的位置,原因在于它被一个内涵和外延更为丰富的词汇所代替了,那就是“农村剧”.“乡土”与“农村”都是创作者对于中国农村图景的一种“想象”,只是原点的不同带来呈现的迥异.“乡土”和“农村”指认上的不清与混沌造成了创作者和研究者的焦虑与不安,甚至阻碍了“乡土剧”“农村剧”的发展,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跳竹竿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人们都要跳竹竿,而且往往通宵达旦。  相似文献   

3.
最近,西藏首个“农家书屋”在堆龙德庆县桑木村挂牌。 挂牌仪式上,桑木村党支部书记达娃次仁表示,将从本村实际和群众的具体需求出发,立足于使村民群众真正受益、长期受益的原则,从发挥“农民素质培育、文明风尚的弘扬与乡土文化传承”的功能出发,借助“农家书屋”这一平台,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农村社会的衰变始于清末,百余年过去了,这一趋势并未得到遏止。那么,今日的衰败是否出现了新的特征呢?20世纪30年代,在乡土中国日益分崩之际,"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曾试图运用儒家文化拯救中国农村。那么,今天是否还存在儒学"下乡"的可能?儒学既是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知识系统。作为生活方式的儒学本来就孕育于农业文明,那么,何来"下乡"之说?应该说,儒学本来是"在乡"的,只是近代以来,诸多外部力量对中国农村不断介入与冲击,先是"革命下乡",接着又是"法律下乡"  相似文献   

5.
杜积西  孙丹 《今传媒》2022,30(2):120-124
乡土记忆是一切关于乡村地域、生活、风俗习惯的记忆的总和,本质上来源于人们对于某一地域文化的记忆。媒介的出现为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递提供了载体和平台,不同媒介对乡土记忆的重塑和书写,形成了多元的媒介记忆。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的出现为乡土记忆的书写与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本文以"滇西小哥"b站短视频为例,探究媒介如何构建起一个地方的乡土记忆。研究结果表明,从对乡土记忆文本的书写,再到对乡土记忆影像的传播,媒介对于地方乡土记忆的建构便得以完成,而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媒介技术支撑下也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6.
在"后家族时代",传播浙江祠堂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浙江祠堂,是散落在乡土的文化遗产。以祠堂为表征、以宗族为内涵、以乡土为补充的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在"后家族时代",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应着力推行四种策略:一是乡土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内容;二是产业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方式;三是网络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平台;四是图像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7.
县级电视台要大力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宣传本地优秀文化,致力推动乡土文明的传承和对广大观众进行热爱家乡的正面教育。同时也借助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县级台的自办节目,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广  相似文献   

8.
笑骂经常是一种乱骂、谩骂、滥骂,也就是毫不讲规则。这是一种不受约束的攻击行为,明显包含着未能得到文明改造的野蛮因素  相似文献   

9.
因尼斯说一种新的媒介产生一种新的文明。随着传播科技的迅速发展,因特网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资讯交往工具,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重大改变,网络正在创造新的文明。一言以蔽之,我们正在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  相似文献   

10.
据《北京晚报》报道:旨在弘扬互联网络精神文明的“网络文明工程”在京已正式启动。人民网、光明网、中央电视台网站等15家中国优秀文化网站在启动仪式上,倡议国内网络工作者文明建网,引导广大网民文明上网。 “网络文明工程”是由文化部、共育团中央、广电总局、全国学联、国家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光明日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任组委会主任。 据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春介绍,通过开展“网络文明工程”,希望达到以下目的:一是以正面引导的方式,形成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中国,必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们是否做好准备固然是一大问题,但国际舞台博弈的时不我待却也是惊心动魄。但有一点原则或许不错,那就是无论如何应当寻回并重构华夏文明的文化血统,并以此为立基,积极参与构建整体性的东方文化与东方文明。而现时代体现的"文明的冲突"的无序性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化展览是博物馆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乡土文化展览已经成为博物馆陈列的一个重要门类。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博物馆的“番禺老祠堂新文化展”为例,谈谈对乡土文化展览内容设计的几点探索:搞清展览的受众问题;注意普及基础知识;强调地域性特点;强调先进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直在读“华中乡土派”的作品,在阅读中不断深化着自己对中国农村的把握力度,尤其是文中显现的质感经验回荡在田野与文本之间。这其中的很多作品多是追求一种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和把握,注意观察那些人们通常不大注意的却具有学术意味的细节,作者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只是把它作为了一个勾连社会现象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叫我“乡土名记者”不敢当1991年11月15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给我寄来一封信函。开头写道:“您被我们拟定列入《乡土名记者》(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一书出版计划,具体事项请见通知。”《通知》称被列入  相似文献   

15.
乡村体育传播与乡村振兴具有凝聚人心、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推动乡村生态宜居和提升乡村乡风文明等重要作用。贵州黔东南州台盘村的“村BA”作为一项乡村篮球赛事得以广泛传播,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除了有新媒体和官方的助力外,重点在于打造了一条“互动仪式链”,广泛唤醒并激发了人们盼望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疫情结束后能够正常线下参赛观赛以及希望乡土文化回归等情感,并且在人们广泛的互动中满足了情感需求,增强了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林玮生 《文化遗产》2023,(2):136-142
一个古老文明的神祇形象(简称神象)均需经历兽形神、人兽神(即人兽同体)、人形神三个相态的递变演进。在这三个相态中,总有一个相态表现得更为饱满、更为凸显,这一相态即为神象的“主调相态”。主调相态隐藏着一个古老民族于神话时代的自我意识特征,也即是人类早期“主客分化”模式,它与该民族日后形成的文化样式密切相关。在世界古老文明中存在三大代表性的典型主调相态:古埃及兽形神(如荷拉斯)、古中国人兽神(如女娲)与古希腊人形神(如宙斯),基于神象三相递变与自我意识演进的阶段性对应规律,我们发现:三大主调相态隐藏着古老民族在早期“主客分化”上所形成的低位、中位、高位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继而相应地影响着三大文明日后的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7.
哈代的小说构筑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威塞克斯"乡土世界,通过展示其中发生的种种变化完整再现了英国的宗法制农村社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下日渐衰败直至最终解体消亡的历史过程。他的小说流露出一种对人的道德关切,具体表现为深切的人性关怀,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乡土的守护。此三者构成了哈代的"经验",体现出哈代观照世界的方式,是理解哈代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1月1日,首图讲坛.乡土课堂在首都图书馆举行开讲仪式。据了解,2011年首图讲坛.乡土课堂将举办讲座50场左右,重点推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保护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乡土文明是与中国的悠久历史相伴而行的,社会的每一次发展与进步,都可以在广阔的黄土地上找到乡土文明的踪迹。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央集权制使得乡村政治不可能进入思想领域,因此,乡村基层政治社会结构也就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和社会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20.
方晗 《新闻世界》2004,(12):70-70
为了适应市场,《巢湖日报》副刊推出一个新的专刊——《乡土》。报社领导决定让我来担任《乡土》版编辑,我也很乐意来做这件事。《乡土》版纯粹是巢湖土特产.完全围绕着巢湖做章。办这个版,对于我来说既是考验,也是锻炼。经过一番组织策划.一个散发着浓郁地方特色的版块——“乡土”从今年一月起与广大读见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