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为人母,需一颗懂得赏识的心1990年3月20日早上八点三十分宋丹丹生下儿子,她开始感受做母亲的快乐。儿子乳名"巴图",在满语中是"英雄"、"勇士"的意思。一开始宋丹丹特别不好意思把这名字告诉那些问她"儿子叫什么"的人,她认为他们一定会想起卖烤羊肉串的。可父亲英达执意起这个名字,并应允她孩子上学以后起个"学名"。小巴图从小生活环境优越,但宋丹丹没有纵容小巴图,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宋丹丹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赏识,  相似文献   

2.
正文老师这次来到咨询室,一脸的轻松,甚至带着孩子式的天真。她迫不及待地对我说:"宋老师,告诉你件事,我儿子那天给我开玩笑说‘妈,我觉得你过去经常吃错药,近段好像是吃对药啦!’呵呵,这臭小子……我想起你说的一句话:一个人最悲惨的命运就是有个焦虑而且追求完美的妈妈。这小子,过去肯定吃了不少苦。我现在会经常反省,可别让我儿子拥有悲惨的命运!还有,过去我总抱怨老公,越抱怨情况越糟糕。现在会提醒自己,不去看他还没做到的,先看他已经做  相似文献   

3.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初读这首诗时,还是年少时。那时的我还在觉着琼瑶小说里的情情爱爱是那么的波澜壮阔,甚至不停地对金庸老先生笔下的各色痴男怨女做着不同的分析。当时的世界观只能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自然而然地对顾城的这首诗,只能简单地理解为,哦!又一个,三角恋。现在,不敢说自己的阅历增加,只能是阅读量增多。知道了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我想在大  相似文献   

4.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大)这是什么字?生:大。师:我要请几个同学把这个"大"字表演出来。看看你们是不是会表演。有一个要求,各自做各自的动作,让人一看就清楚这是"大"。  相似文献   

5.
刘文胜 《教师》2013,(7):97-97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课题很多,现我就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会做题与会"说"题这是一个有关教学目的性方面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容易把"会做题"作为学生"学会了"的标准。平时批改作业,看题目做得对不对,考试一题目对错评分,数学教学的结果变成简单的"对""错"二字。然而仅看题目做得对不对,往往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6.
我的外婆是一个标准的模范老太太,每天除了做做家务、锻炼身体,就是在家看电视,有时也上网,不过她上网也只是看看广场舞的视频或是看电视剧。最近,我发现外婆变了,变得神秘,也变得啰唆了。比如,大舅小舅来电话了,或者要和大姨说再见了,她总会加上一句"记住要‘微’我呀",搞得外婆的儿女们一愣一愣的:这老太太,"微"什么"微"呀?哈哈,外婆会"微",这都是大表哥的功劳。大表哥研究生毕业后,找到了一  相似文献   

7.
魔尺的魅力     
正近来,学校提出了"四会"教育,即"会说话、会问好、会行走、会游戏"。反思自己班的实际情况,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在"会游戏"上表现不是很令人满意。你看,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飞出教室,再看他们做的游戏,不是你追就是我跑,像一匹匹脱缰的小马在操场上奔跑。学校对全校学生也曾进行做游戏的指导和引领,但孩子们好像并不感兴趣,下课依然做着他们喜欢的  相似文献   

8.
半截断尺     
正每当我用直尺的时候,就会想起一件感人的事来。那是在上学期期未考试的时候,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走进教室,等待着考数学。当我把文具盒打开一看时,突然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哎呀,我忘带直尺了。"考试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回家取肯定是来不及了。我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这时,只见我旁边的孙毅同学,拿出自己新买的格尺,端详了一会儿后,然后只听"咔嚓"一声,他把新格尺折成了两段,对我说:‘给,这是我妈妈特意为我这次考试买的一个长直尺。现在咱俩一人一段。"这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育家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说明了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投入。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  相似文献   

10.
父亲是木匠,一段时间,我曾跟着父亲做学徒。一天,父亲要我在一堆木头中,选一段上好的木料做桌面。我认真地挑选着,最后,挑出了一段又大又直的木头。父亲走过来,用斧头在我选出的那段木头上敲了敲,然后说":这哪是什么上好的木料,这分明是一段空心木头。""空心木头?你怎么知道这是空心木头?"我  相似文献   

11.
对的打钩     
王贞虎 《家长》2014,(12):1-1
正"为什么把这道题圈起来?"孩子又嘟起嘴,抱怨我将他作业上的错误标示出来。我义正辞严地说":当然要做记号啊,这样你才知道错在哪里,下次做类似题目时,就会提醒自己。"一直以来,每次在看孩子功课时,经常因为这件事而小有争执。我了解孩子很在意自己的表现,也常把握机会教育他:"做错一道题,不表示你学得不好。你是很棒的孩子,只是这道题做错而已。"我边说,边往下看,继续把他做错的题目圈出来。猛然想起,最近在网络上看到过的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的一堂"幸福"课,课程中提到"隧道  相似文献   

12.
雕刻讲究的是"刀法",作文注重的是"笔法",两者之间却有相通之处——一、先要有"灵感"我有一个会做雕刻的朋友,我想向他学习一点儿雕刻技艺,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他答应我,说是有时机就让我"见识"一下做雕刻的过程。"立即就刻给我看嘛,为什  相似文献   

13.
韩海玲 《山东教育》2011,(15):39-40
设计意图幼儿园附近有一片小树林,那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地方,捉迷藏,逮蛐蛐,看落叶,追逐嬉戏,欢笑声不绝于耳。一次,佳佳小心翼翼地捧着小手走到我身边,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你看,是蘑菇。"我被她的样子逗乐了,忙问:"你采蘑菇干什么用啊?""我奶奶会炒蘑菇,还会做蘑菇汤,奶奶还带我采  相似文献   

14.
名人名言     
正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牛顿  相似文献   

15.
"狐狸狐狸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鳄鱼巴图一边哼着歌,一边从水中探出头来,得意洋洋地对在岸边钓鱼的狐狸道尔斯说。正以为自己钓上大鱼而高兴的狐狸道尔斯,突然被"钓"上的鳄鱼巴图从岸上一直拖到水中。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上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种现象较为普遍,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有什么应对方法?通过查资料等多方面取经及自身的教育教学积累,我试着从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一下:一、从思维层次方面看"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属于正常现象思维层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一般来说,只有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才可能实现高一层次的目标。但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不是就一定实现高一层次的目标。"一听就懂,一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读到这篇充满追忆情怀的文章时,不禁想起卞之琳《断章》里的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他回首自己的学生时代如同站在记忆的小桥上回首人生一段难忘的风景写下一段段朴实而流畅的文字,而我通过这些文字,仿佛看到了那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他恍然间有种时空穿梭感。我觉得我不仅仅是一段段往事的旁观者,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真切感。"文字"一直是他学生时代的关键词,小学时  相似文献   

18.
正周末,我们全家决定举行一次美食大比拼,看谁做的食物最有创意。为了保密,我们都为自己选择了做菜的"个人地盘"。爸爸抢先占领了厨房,妈妈挑选了餐桌,我只好在茶几上做菜。我只会做一道简单普通的菜——糖拌西红柿。但这不是有创意的菜呀,怎么办呢?我想了想,决定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我想了好久,忽然想到了一首歌:"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我看着红彤彤的西红柿,顿时有了灵感,这道菜  相似文献   

19.
《英语沙龙》2014,(4):1-1
<正>一个爱书成痴之人能在书中获得一些什么?仅以近代大才女杨绛先生的一段轶事稍做说明。小时候,有一次父亲问杨绛:"阿季(杨绛小名),三天不让你看书,你会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古老的习俗不再延续,很多传统的习惯被无情摒弃……但"与书为友"这一情结,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绝对值得人们去坚守。因而本期,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外婆是一个标准的模范老太太,每天除了做家务、锻炼身体,就是在家看电视,有时也上网,上网不过是看看广场舞的视频或者看电视剧。但是最近,我发现外婆变了,变得神秘,也变得哕嗦了,当然,这主要是针对我们家人,比如,大姨、大舅、小舅来电话,临到要说再见了,外婆总是不忘加上一句"记住,要‘微'我呀!"搞得外婆的儿女们一愣一愣的,这老太太,"微"什么"微"呀?哈哈,外婆会"微"了,这都是大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