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丽 《湖南教育》2002,(9):43-43
设计思路 在生活实际中,小数的应用比整数还要广泛,有关小数的材料到处都是,学生接触也比较多。因此,教师提供具体的真实情境及与小数相关的素材,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小数的应用与意义,并且能够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量。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比如价格的表示,测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数米、分米、厘米,做除法时得到的商不是整数等。但是,小数的具体含义,学生却不能完全理解,不认识小数单位。所以,本课要突出小数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小数的作用,能够用小数表示一些常见的量,会区…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游戏公平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北师大版)的内容,是在学习上册《可能性》的基础上,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出的一节课。通过参与游戏,学生玩中激趣,玩中增智,寓学于乐,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体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试验过程中学生收集、记录数据,享受游戏乐趣,并感悟其中的道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猜测、试验、分析结果、检验”等活动过程,体验游戏…  相似文献   

3.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册教材相应的教师用书(第133页)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指出:“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真的是“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吗?下面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两个课堂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现行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编排上存在一定差异,也有一定的共性。如:人教版教材先编排“分数的初步认识”,再编排“小数的初步认识”,从而建立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北师大版教材先编排“认识小数”,再编排“认识分数”,主要通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为背景,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具体而言,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有关小数的数学知识,教材的例题编排是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两种情况。所以,教材中无论是例题还是  相似文献   

6.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0~81页"认识小数"第一课时的内容。一、对教材的研讨与解读小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一节概念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北师大版教材把小数的知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具体情境和具体的量...  相似文献   

7.
“小数的初步认识”编排特点及教学沈玉华,沈长生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和编排,与原通用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助于以旧引新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征。新教材将“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分数的初...  相似文献   

8.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小数概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各类教材中,第一学段三年级下册以“小数的初步认识”编入,第二学段从四年级下册起系统认识小数。“小数的意义”一课是第二学段系统认识小数的起始课。这样的编排,符合“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意图。然而要真正把教材编排意图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其前提在于教师对分段后各层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上。但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设计说明:长期以来.我一直努力尝试在习作指导中融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将写人、写景、状物、抒情等不同的习作训练结合其中,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写,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本课的设计.就整合了数学学科中“认识方向“这一知识。巧妙结合了心理学原理,利用孩子们的“思维惯性”.引导他们进入游戏情境.主动投入“过桥方法”的设计之中,之后再指导他们对现实生活进行迁移联想。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堂上写的行为成为孩子们的需要.使游戏、生活、习作三者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小数的认识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联系生活中具体的量,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再认识"即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小数的概念。所以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了解。我们应尊重、利用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及数学经验,以任务驱动为辅助来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本质,形成小数概念。  相似文献   

11.
严程燕 《云南教育》2000,(21):41-4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比较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认识一位小数”又是“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知识。因此 ,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正确含义 ,是教学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主动探求新知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采取了演示、操作、对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感知、认识、理解 ,愉快地获取新知。   一、直观演示 ,感知一位小数  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学生第一次接触虽有一定困难 ,但“九义”教材是以学生学过的十进分数来认识小…  相似文献   

12.
任卫兵 《江苏教育》2007,(22):37-37
在教学“认识小数”这一内容时,多数教师都设计安排了教材上的一道习题: 先做5张卡片,分别写上数字0、0、1、2和小数点,再用其中的几张按要求摆出小数,并读一读。  相似文献   

13.
【课前思考】《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认识小数概念的起始课。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把小数的认识安排在两个学段,第一次出现在三年级,借助具体的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第二次出现在四年级,通过计数单位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设计中的困惑与思考 “数的认识(总复习)”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复习正数、负数和整数、自然数、分数、百分数、小数的相关知识。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认识一位小数》。2.教材简析《认识一位小数》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建立了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来认识一位小数,初步建立起小数的概念,使学生的“数”的概念由整数、分数向小数扩展,为学生日后深入理解小数含义及系统学习小数知识提供基础和基本学法。其作用有三个:一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具体地理解小数就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是有利于学生在与整数、分数的读写方法的比较中,掌握小数特殊的读写方法;三是有利于学生将本课知识及学…  相似文献   

16.
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一课为例,谈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巧用游戏化教学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对于这节课,以往的教学一般都是利用元、角、分来联系小数与十进分数,进而用下定义的方式来告知孩子: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10,也可以表示为0.1。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机械性地记忆小数的意义,不容易唤起他们的深度思考。为了让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我设计了两个数学游戏:“猜猜猜”和“变变变”。首先让学生在猜数和验证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的冲突,进而将小数与十进分数联系在一起。接着再变换涂色部分的大小,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分数和小数,从而进一步理解并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顾娟 《福建教育》2010,(2):56-57,64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初步认识负数》是在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相似文献   

18.
课前思考"一起做游戏"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教材编写了"堆一堆"和"玩一玩"两个游戏,分别针对"有趣的形"和"好玩的数"两个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一起做游戏"中"玩一玩"的内容,结合教材中呈现的内容,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游戏活动,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同种花色、点数是1~10的10张扑克牌,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小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整数的拓展与延伸。以往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把小数的认识建立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的编排,与现行教材比有很大的改进。义务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数,后认识小数,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教材注意展现小数的形成过程,在介绍小数的产生后.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分别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然后对以上几组具体事例进行抽象概括,得到小数和小数计数单位的概念。明确指出小数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就和分数沟通了联系;因为这些分数每相邻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