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来中旅客日益增多,景区介绍语文本的翻译在对外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从生态翻译学视域出发,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探究旅游景区介绍语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解读视角,通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换的方法,探寻"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使得读者对景区信息与文化的接受程度最大化,以期实现更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指导译者在翻译景区公示语时要充分考虑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分析了黄山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旨在吸引更多研究者关注公示语规范化翻译的问题及实践,为旅游翻译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基于生物进化论提出的一门生态学途径的翻译学研究,认为翻译实际是一个"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及相关英汉翻译实践为例,着重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阐述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意合形合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为外国游客提供准确和必要的信息,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对于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具有重要意义。三明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零"翻译,拼写、语法错误,机械对译,语用失误,文化误译及禁忌语误译等问题。从生态翻译学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视角探讨三明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三维"理论可以为三明景区公示语翻译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政府职能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与指导,促进三明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适应与选择"的核心视角研究四川省旅游景区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首先分析了四川省旅游景区景点介绍文本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特点,然后提出对应的翻译原则和策略,以提高其英译质量且规范其英译实践。  相似文献   

6.
柴艺铭 《海外英语》2023,(23):14-16
景区介绍是景区向游客展示景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文本,其中包括了许多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和叙事方式,对宁夏二十一景中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的英译词进行分析,探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对景区介绍词英译的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为宁夏景区介绍词的英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以提升景区的对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视角,探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冰雪旅游翻译策略,以期拓展冰雪旅游翻译的研究视角,丰富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内容,促进生态翻译理论在冰雪旅游翻译领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共同推进,芜湖旅游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外宣翻译对宣传推介芜湖、展示芜湖文化魅力、对外传播芜湖地方特色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对芜湖市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现存的问题进行研究,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法,结合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特征,探究芜湖市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以期提高芜湖旅游外宣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翻译学指导下,本研究考察分析了呼和浩特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情况,找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低的劣质译文,并将它们按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错误归类。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意见并结合译文质量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公示语规范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作为一个跨学性的途径,是运用生态理性、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理论。如今国际旅游正发展的如火如荼,跨文化旅游翻译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论述旅游英语翻译的方法,让旅游英语的翻译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宋小丹 《海外英语》2020,(6):50-51,60
该研究在对洪洞大槐树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原则分析景点牌示上的14个剧情简介的翻译,以使译文尽可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从而改善译文,更好地展现和传播地方特色文化,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探讨对旅游广告语的翻译方法,通过对当下旅游广告语特征及其作用的分析、生态翻译学概念的阐释与详述,并结合三维转换——语言维转换、文化维转换、交际维转换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生态翻译学以“文本生命”“译者生存”“翻译生态”为内核,为译者提供了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方法论。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以二十四节气代表色为案例,对比传统色彩词汇的不同英译版本,从“三维转换”角度提出合理翻译建议,以期为色彩词英译提供不同思路。研究发现,在色彩词的英译过程中,重视语言、文化、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有助于展现源语词汇的意义及文化背景,促进目的语读者理解,从而推动文化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14.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涉及"译学""译论""译本"的整合性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体系,生态翻译理论的普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笔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以翻译的"适应/选择"为理论依据,分析译者应如何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转换中实现金融文本的有效转换。从语言维看,译者译词须适应金融用语的语言特点,行文适应金融文体特征;从文化维看,译者应该在文化内涵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苑诗悦 《现代英语》2023,(12):99-101
生态翻译学是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翻译理论,主张译者在适应翻译文本情景的基础上对不同译文进行符合情景的选择,然后对译本进行“汰弱留强”。生态翻译学主张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文章即利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对A电影的字幕翻译进行解读,以期为今后同类型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汉语习语作为汉语中的精华和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习惯、智慧和特点。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核心,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利用生态翻译学,将习语翻译纳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翻译生态环境)中重新审视,并结合具体实例,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的指导下,从单个词、整个句子以及篇章三个层次来使汉语习语译文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真正实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现多用于字幕、文化负载词、公示语、旅游文本及诗词英译,但少有涉及“政治文本”。政治文本能够向世界展示意蕴深厚的中国理念与文化,故其翻译挑战巨大。由此,文章以《中国关键词:生态文明篇》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化、交际三维入手,采用个案研究、对比分析及定性分析的方法,考察其中翻译的“生态环境”及“生存”策略,以期丰富生态翻译学理论应用,为同类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分析结果显示,政治文本英译侧重信息的接收度,十分关注译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公示语作为一个无声导游,其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外国游客对该城市的印象。笔者就陕西省一些著名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进行了实地调研,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调研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的修改建议,以期改善陕西省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现状,以提升旅游城市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9.
潘涓涓 《现代英语》2023,(11):81-84
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在我国文化遗产形象的对外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蕴含丰富的中国建筑历史、社会文化特色,土楼文献英译对土楼的国际形象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以译者“适应性选择”为原则,结合实例对土楼文献英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一些土楼文献英译给出建设性译本,以期助力土楼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准确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汇是非常重要的,而生态翻译的出现可以从新的研究角度探讨词汇翻译。本文主要以生态翻译学为出发点,指出在翻译特色词汇时,译者需要将自身的能动性发挥出来,从交际维、文化维和语言维三个方面来探讨最常见的翻译模式和技巧,通过不同的技巧实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适应性的转换,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