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由“灌输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已由“演绎书本”转向“引起活动”,课堂目标已由“提高应试能力”转向“促进学生发展”。在顺应这一转变中,以学生为本尝试创设多种教和学的情境,是实践新理念,营造新课堂,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观念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反映课堂教与学本质特征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课堂教学观念的演绎过程可概括为四个阶段:以教代学,以教带学,以教促学,变教为学。其中。近年兴起的“变教为学”观念颠覆了前喻文化的“过去时”,转而面向后喻文化的“未来时”,它以个人主体为逻辑起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力和表达力。“变教为学”顺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引领着未来课堂教学观念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基础教育掀起了以“学法指导”为热潮的课堂教学变革,“以学定教”便是其中之一。“以学定教”打破了传统课堂“以教定学”的范式,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一项学与教方式的革新。虽然,仅仅是“教”与“学”两个字位置的调换,但彰显的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变化,是一种“学”与“教”关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以探究活动为学习的核心,是比较贴近生活、实验性强的一门学科。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反思课堂,创设出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科学课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学中应该如何优化“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 ,正在深入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为学校办出特色和发展学生的专长创造了条件。本次课程改革 ,中小学教师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更新教师角色。一、教师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教学是以“教”定“学”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教”。新课程中 ,在教学形式上 ,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即要以“学”定“教”。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 ,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  相似文献   

6.
学本课堂中,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学生多学,教师少教、活教,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能力,发展情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以《教室里面有点吵》教学为例,通过设计预案导“自学”,创设情境促“互学”,训练拓展引“践学”三个环节,建构自主和谐的学本课堂。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市教研室明确了要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这就需要一个摒弃浮华,既能体现课堂的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有“素养为本”的教学观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评”一体化是创设高效课堂,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中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为例,论述了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多元化、全面性、发展性等方面优化评价的形式、内容及主体,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达成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挑战,教师经历着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我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了重新认识。一、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注重“以教定学”,见“物”(教材)不见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将思考点放在“学生是怎样学的”上,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位教师教学数学一年级(上)“5的认识”。学生通过30分钟的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或图片)进行操作,练习“5”的组成分解。操作后按照原定设计是练习书本上的题目,这时教师…  相似文献   

10.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为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设计课堂游戏活跃教学氛围、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高效教学语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引入评价竞争机制来提升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实施的导航器。在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要从传统的“评教”转到“评学”上来,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全文论述了课堂评价重在“评学”的意义,并对怎样“评学”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新课改的核心环节是优化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得更好,关键在于创设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课堂表演,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特定情境,以师生表演的形式,以理解和感悟文本内涵、辅助教师的“教”及激励学生的“学”为目的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适量、适时、适当地运用,可以使语文课堂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老师要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  相似文献   

15.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让教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真正“便利教学”。而“课堂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让课堂在有效互动中前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立足文本,以课后练习题为抓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动态生成的、真实高效的课堂,让课堂在互动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新课改的核,亡、环节是优化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得更好,关键在于创设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7.
从高等院校教学对象的特点入手,探讨了课堂教学的节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主体行为过程,教必须根据学的切奏进行,学必须与教的节奏相适合,才能取得今师生满意的效果,教学节奏包括课程安排节奏、课程进度节奏、课堂语言节奏、课堂视听节奏、师生关系节奏。  相似文献   

18.
行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路上,思考、实践、研究,探索高效课堂实践模式——“133生本课堂”,下面就此谈谈实践感悟。 一、“133生本课堂”认识探微 “133生本课堂”内涵。“133生本课堂”是在改变“鸠占鹊巢”、以教代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从教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古典教学传统是“学-教”传统,而非“教-学”传统。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古典的“学-教”传统被终结,以“教-授”或“教-学”代替“学-教”。这种影响经过凯洛夫的教学法在基础教育学校的课堂被固化。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使中国古典的“学-教”传统与当下的“先学后教”主张产生了交织点,但这个交织点往往被“先学后教”论者忽视。“先学后教”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教学论研究需要打破这种思维方式,以过程性思维研究课堂,从“元素”的视角解读课堂,进而形成基于“元素”立场的课堂分析方式。课堂分析的元素立场,打破了赫尔巴特以来课堂分析的线性流程观点,融入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找到适合于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解码方式。基于“元素”立场,“教-学”“接受-发现”“情境-问题-探究-练习-应用”等教学模式的讨论被赋予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俊 《江苏教育》2008,(1):29-31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研究两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教些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学科思想方法,这样,就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的目的。我们应该为学生课堂实践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环境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这样的课堂才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