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个中国人中就有一部《新华字典》如果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凡是识字的,都和商务有关系。”或者说:“在中国,不知道商务的,算不上真正的知识分子。”你相信吗?你可能会说:太夸张了吧?那么,就请先看看这样两个数字: 从1897年2月到今年2月的90年间,商务印书馆共出书26000多种,平均每年达到300种。特别是近几年来,又恢复到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欧洲人是怎么看待中国人的吗?如果我告诉你,当时欧洲人对中国商品的痴迷程度,不亚于现今中国人对夏奈尔香水、巴黎时装、瑞士名表的追捧,你又会作何感想?十九世纪中国的有识之士曾提出向西方学  相似文献   

3.
正明清与春秋时的中国人:两个不同的物种记得读过一个日本人写的帖子。他说,我们尊敬古代的中国人,不尊敬后来的中国人。因为古代的中国人和后来的中国人很不一样。这话听起来刺耳,但从头到尾细读中国史,你会发现此话有点道理。春秋时的中国人,生机勃发,品格清澈。汉唐时的中国人,雍容大气,自信心很强。及至明清,一个个却是那么麻木、懦弱,缺乏创造力。明清时的中国人和春秋时的中国人相比,简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如果你不信,我随手举几个例子。先说尚武精神。春秋时代,贵族个个下马能文上  相似文献   

4.
袁岳 《图书馆杂志》2008,27(5):81-88
袁岳: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很多人都说中国国情是什么?老外在我们中国做生意,我们会说他们不懂我们的国情,人家就请教你了"你说中国国情到底有些什么啊?"我们会发现国情也不容易说出来,我们到底是什么国情跟人家不一样?事实上在我们中国,国情有两样法宝.  相似文献   

5.
潘多拉魔盒     
李国辉,人称“小李将军”,国民党陆军第八军七零九团团长。生卒年月不详。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谜一样的人物,谜一样的身世。这个人物在中国大陆肯定无足轻重,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但是在金三角,这个人物却赫赫有名,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打个不恰当比喻,如果你在金三角不知道李国辉,就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中国人不知道孙中山一样。我从资料上得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民党团长居然是金三角的开山鼻祖,也  相似文献   

6.
你想一年赚100万以上吗?一年赚300万以上难吗?一年赚1000万以上有问题吗?减肥行业已经成为目前朝阳、赚钱的热门行业!可丽可心可以帮你实现心中的梦想。只要你了解了我们店内独特的技术、新奇的效果、优质的服务,你就会知道一年赚100实在太简单了;只要你实地参观考察7—10天,了解了店内的规模、系统管理、顾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记得前些年看过龙应台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愤怒?》,说的是中国人在海外屡受欺侮,每每忍气吞声,委屈自己。读后颇有同感。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胆小怕事而不敢愤怒呢?这里既有文化传统的原因,也有人穷志短的因素。此事说来话长,暂且不表。那么,胆小怕事、克制忍让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让许多外国人尝到了欺负中国人的甜头,让他们知道了中国人好欺负。于是乎,在日本有人视中国人为三等、四等国民,称中国人为支那人,  相似文献   

8.
你要经常让下属知道你是多么赏识他们,这是我对你的建议。我还没见过不喜欢被赞美的人,如果你也如此认为,那你就应该经常表达你对他们的欣赏。甚至只是称赞准时上班,对方就知道你重视守时。“我认为那真是太好了,杰克,你每次都能在8点钟准时上班。我真敬佩能够守时的人。”对你的下属说这些话,你会发现他以后迟到的次数就更少了。或许,你喜欢某个人的礼节或绅士风度,每个人总有某些可赞赏之处——就让他知道,不要藏在心里!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在《中国人》里曾作如此幽默的妙论:外国人竟提问“中国人有幽默感吗?”这无异于阿拉伯商队问人“撒哈拉沙漠里有沙子吗?”看来,中国人是幽默的人种。兴趣所及,我曾研读了几部关于中国人的著作,如《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传统与中国人》、《中国民族性》、《中国人的人生曲线》等,每翻完一部,却觉中国人的背上又添加了一座沉沉的山。中国人,你这幽默的民族,竟然活得这般滞重、苦涩、艰难……偶得一本《中国人的软幽默》,乃“中国文化风情丛书”之一种。著者薛宝琨先生以大度宽怀写下的文字所呈出的畅然笑意,则充满对自己的民族的自信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朱玉 《新闻世界》2011,(9):278-279
有什么问题马上“百度”一下,就会发现“百度知道”会给你答案,即使没有答案,你也可以在“百度知道”上提出问题,会有很多人来提供答案。如今互联网在全世界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交易已经实现。本文首先概述“百度知道”,并将“百度知道”与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研究和知沟理论研究相结合分析,并总结“百度知道”的优点和缺陷。  相似文献   

11.
有人这样归纳,“需要你知道,我就告诉你”和“你需要知道,我就告诉你”是中国新闻报道和西方新闻报道的明显区别。前者倾向于正面报道,后者倾向于负面报道,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也成了比较中西新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杂志的编辑曾在电话中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怎么专写敏感的题材?”我回敬他一句:“我如果不敏感怎么当记者?”他马上举手投降:“那是,那是。”我其实知道,他的本意不是说不要写敏感的题材,而是要把握在一定的“度’上,太敏感了不好办。怎么就说中国人活得太累呢?(是心理上太累)干什么事都是“既要”“又不要”。否则,就说你偏激。这个“度”,或许就是中国的老祖宗所发明的“中庸”。自然,这里面或许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咱们且不去研究。我所着急的是,这个“中庸”为什么会把中国人整得于什么事情都是不前不后,不紧…  相似文献   

13.
《报林求索》2009,(3):87-87
<正>一个品种,多种口味。多个品种,N种口味。如果你认为这是自助餐,那你就错了。勾魂多功能小吃车,就是有多个品种,N种口味的美食等你选择,被称为中国特色的自助餐。勾魂小吃车由北京海博信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特别研制开发出来的。它功能全面,集烧烤、油炸、涮烫、铁板烧、关东煮、煮炖等多功能于一身,一"机"多用,全方位锁定忠诚顾客,拓宽经营范围,赚钱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系中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进修时,习惯于用中国的方式写论文,下笔就说,“我认为……”教授对他说:“我不想知道你怎样看,而是想知道你知道多少别人怎样看。”  相似文献   

15.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11,(43):17-17
“要赚钱的,你就远离红十字会。”履职一个月的新任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我们对中国的无知几乎同样大。为什么不转而亲近中国人?只有亲近中国人,我们才能知道从这个‘天国'我们获得了什么。——威廉·盖洛两个西方人,时隔百年,相遇在中国的长城之上。威廉·盖洛(1865-1925),美国传教士兼探险家。1903年,他首次到中国旅行,为了沿长江逆流而上。他给自己取了个中国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里.奥运会一直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全球体育赛事.甚至不夸张地说.奥运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心理情结.所以当中国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失败之后.中国人的沮丧是显而易见的。而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超乎想像。不过.相对于奥运会来说.中国人对残奥会一直是比较陌生的。虽然很多人知道它通常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举办.  相似文献   

18.
我这个人当记者,喜欢一个人背上包到处乱跑,经常一个人混在大众之中。这样,人家就不知道你是一个记者,或不相信你是一个记者。中国到处都讲等级,一个人到处跑,人家也就不知道你是一个什么等级的记者。或因为看见你是一个人,就认定你是一个等级很低的“小”记者。这就让我接触了许多社会上的有趣的事,这些事也反映了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提到"地下",这就类似于中国戏曲中,有一个角色丑角,你把他脸上贴一块白,观众马上就说他是坏人。或者你把曹操这个脸涂黑,大家都说他是奸臣,地下钱庄是一样的。地下钱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私营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刚开始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借贷,后来发展的规模大一些,就有了这种所谓的非法吸  相似文献   

20.
丁萨 《大观周刊》2010,(32):5-5
入学测试 你是体盲吗?你的体盲程度有多严重?做完下边的测试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