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一个人不容易,理解一个民族就更难。颇受中国人尊敬的戴高乐将军曾说过,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地球和月亮的距离还大。我希望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能够克服地理上和文化上的距离,走得更近,走得更亲密。最先使欧洲人了解到中国的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我很高兴有机会和火家谈谈中国人。理解一个人不容易,理解一个民族就更难。颇受中国人尊敬的戴高乐将军曾说过,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地球和月亮的距离还火(Goingtothe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翻译实践不仅要重视语法和句子结构的准确性,更需要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别。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行为意识、风俗习惯等丰富的内涵,任何一种语言都已深深留下民族的烙印,必定有其独特性。日本的民族特性孕育出日语的暧昧性和距离性,这两大特点体现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中的配虑表达和敬语上。对于语言文化差异,翻译时稍有疏忽,便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可能。该文从配虑表达和敬语两个方面分析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很多时候,知识比金钱更宝贵,思想比刀剑更锋利,美德比美貌更动人,风尚比脚步走得更远。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一个国家的强盛,定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本刊记者就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来到东风汽车神龙公司一厂采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毛传和。  相似文献   

5.
汤瑞土 《职业圈》2007,(9X):65-66
当今的历史教学要求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看法和良好的意识回应,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自信,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历史教学要求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看法和良好的意识回应,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自信,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7.
一只小山羊     
宗原 《生态文化》2008,(2):30-32
一个初夏的傍晚,外出归来的李洋独自走在荒野的山间小路上。 因为走得太急,李洋的身上开始见汗了。他抬头看了看天,刚刚还挂在山尖上的太阳已经坠到山里一半,剩下的一半赤红着脸庞,把西边天际映得一片腥红。远山近坡上高高低低的草和树也被染上了层次分明、金属般的光辉。各种各样的鸟儿披着这晚霞营造出的金色从不同的方向唱着各自的歌儿,飞进李洋身边的树林里。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形态演变——从三权鼎立走向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氏族部落时代,有三种权力存在:酋长权、贵族权、部落成员权。酋长权和成员权出现得比较早,氏族部落中出现贫富贵贱,渐渐出现贵族阶层,随后也出现贵族权。远古以来,不但形成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两大系统,在国家形态上出现东西不同的两种形态。一般说,西方继承的是氏族部落的氏族一般成员权,走的是民主的道路;东方继承的是酋长权,走的是集权的道路。这是一个有待解释的问题,有待研究的问题。为什么亚洲民族的政治、国家形态多是走向集权的路、专制的路?西方(严格的讲应说西欧)则一般都是走向民主的路?希腊、罗马,政治上是民主的,贵族有权,平…  相似文献   

9.
云南边陲小镇片马的岗房乡是茶山人居住的地方。茶山人是景颇族的一个支系,片马古老的土著民族,他们主要集中居住在几个自然村落,现在仅有200多人。过去,茶山人以狩猎为主,猎得兽类,将头、角悬于家中的篱笆上,以显示主人的狩猎才干。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门敞开,西方的化经济浪潮奔涌而来,中国也渴望与世界沟通。但由于距离遥远,能踏上东方大陆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发展中的中国非常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世界各国朋友的了解与支持。因而,对肩负着“向世界说明中国”出版任务的中国外宣领域的工作来说,走出去,让外书刊出版向对象国“靠岸”,进而落地生根,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党的十八大之后,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更有大量的国有企业走出国门。他们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和管理的困难,不少"走出去"的企业遭遇了新情况新问题,给企业在海外的存在与发展带来了困扰。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为"走出去"战略提供保障,已经成为当前国有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歆 《职业圈》2007,(10X):73-74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与不同,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促成了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互补与兼容。  相似文献   

13.
李良 《生态文化》2011,(1):39+41
红薯很普通,普通得几百年不能登大雅之堂,普通得走街串巷,普通得在街边胡同口被人用一个大铁桶就烤得香味飘荡。红薯在我国辽阔的疆土上被不同的方言叫出不同的名字,在北京叫白薯,在山东叫地瓜,在四川叫红苕,在江苏叫山芋,在浙江和广东叫番薯,在福建则叫金薯,还有的地方叫红芋,等等。其实,红薯虽普通,也有着自己的学名,它在植物学里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利用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相互宽容与理解,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恨”字是中韩两国都使用的汉字,却有不同的涵义。韩国人将“恨”看作其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文化情结,认为自己是“恨人”“多恨”的民族。受汉语中“恨”意义的影响,中国人容易将韩国人的“恨”理解为“仇恨”,产生误解。该文探究中韩“恨”涵义的异同,并结合朝鲜半岛的社会制度、民族心理特征和近现代历史变迁等因素,分析“恨”作为韩国特有文化情结产生的历史渊源,进而更好地促进中韩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从语言中窥视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风民俗、人文风情。在人与人的交际之中,人情往来的客套寒暄已经成为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成了人际社会交往中的桥梁。一个人处于怎样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他讲出怎样的寒暄语言。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文化交流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有相似,又有不同,从两国和而不同的寒暄语中可以窥见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给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巴金印象     
101岁的巴金总有一天要走的,但是大家却数着日子为他祈祷,愿巴老 能在这世上多生活一天。巴老说,他是为大家而活。的确,巴老在病床上活 得太辛苦了。巴老曾在致冰心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 暗中,我们放心了。”这样的话也是我们想对巴老说的。 “鲁、郭、茅、巴、老、曹”曾经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而并称, 而到现在,巴老更加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但仅此一点却无法涵盖和 解释巴老在当下文学界内外的巨大影响和崇高的威望。正如鲁迅已经不仅是 中国文学的旗手,更是民族性格和意志的标志一样,巴老是作为民族良心和 品质的旗帜而被人们所崇敬。 作为直接在“五四”精神影响下的一代知识分子,巴金的作品《家》曾 得到当时进步青年的热烈反映,无疑,他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优秀作家之一。 实际上,巴金的一生,贯穿了中国的整个20世纪,由于他很长时间生活在 中国主流文化圈里,因而他的生活注定要与整个国家的时代风浪休戚相关。 作为最后一个离世的“五四”一代人,巴金留给中国社会的不仅是他的作品, 更有值得这个民族记取的教训,以及“说真话”的决心和行动。  相似文献   

18.
清帝大婚礼的文化诠释刘潞婚礼是古今中外所有民族拥有的一种礼仪,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不同民族的婚礼形式区别很大。以往对历史上诸民族婚礼的研究,多是以对民风民俗作直观描述的方式体现,而对婚礼的演变,特别是对历史上不同民族间婚礼相互融合的关系,则较少涉及。...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09,(6):16-16
袁建新在《黄河之声》2009年第9期撰文指出:历史的实践再次证明,艺术的评价是绝对不能把接受者的感情排斥在外的,只有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懂得民族艺术的真谛。越是扎根于民族土壤的艺术越具有顽强长久的生命力。真正民族的东西,也是最为世界所接受的东西。草原民族文化艺术,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它的文化内涵来自中华的民族文化沃土,它净化了人的思想灵魂,升华了人的浩然正气,讴歌了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中西方国家、阶级层次、种族和社会性质不同,出现了文化认同形态上的差异。而民族文学创作的文化认同形态,不仅是一个民族内部文化时间积累的结果,还是世界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本文以英美文学为参照,分析因民族信仰、国家体制、社会文化和文化发展历程的不同,造成的中西民族文学创作差异,阐述不同民族文学创作文化认同形态对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