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漫长的冬季里,多数淡水鱼类进入了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基本上不进食或很少进食,只有少数几种耐寒的鱼类如鲫鱼鲤鱼等仍有摄食的需求,但这时候的摄食也和其他几个摄食旺季时的状况大为不同,呈现出它们自身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特点,其中重点表现在一个“慢”字上。  相似文献   

2.
识漂与起鱼     
朱伟 《中国钓鱼》2005,(4):27-27
不同鱼类的摄食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浮漂的反应也各有所异。钓者应从浮漂的运动变化情况判断上钩的是什么鱼,浮漂处在何种状态是最佳提竿时机。  相似文献   

3.
空钩钓大鱼     
王建立 《垂钓》2005,5(4):46-46
在有些水域,到处是大鱼游弋,可任你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动用各种各样的钓饵,这些大鱼只是大模大样地在你投下的窝子里摄食,丝毫不光顾送上嘴边的钓饵。对于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该如何对付它们呢?笔者总结了一个特殊的垂钓方法——空钩钓,专门对付鲤鱼、青鱼、草鱼等大型鱼类。  相似文献   

4.
冬季天寒地冻,鱼儿为了躲避寒冷,都本能地潜藏到较深的水里,大多数鱼类进入冬眠状态,不再游动摄食。而鲫鱼是耐寒鱼类,水温在10℃左右时,照常觅饵摄食,只是活动范围小了,摄食动作小了,活动量小了,觅食不积极了。因此说冬季用手竿在近岸边钓鲫鱼已很难有收获,手竿几乎失去了用武之地。而用抛竿串钩钓远钓深水,则能收到  相似文献   

5.
打塘食     
孙继和  孙云龙 《垂钓》2001,(12):48-49
在钓鱼实践中,撒饵作窝往往关系到钓鱼的成败。人为地使鱼聚集在一起,以增加鱼儿咬钩的饥会,这就是所说的打塘食。鱼类对各种饵料的选择随季节和地区的变化有所不同。当鱼类喜爱吃的食物量减少时,鱼类对其他食物的选择性加强,开始摄食不太喜欢的食物。这种选择性与饥饿程度也有关系。在垂钓时,打塘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氧”鱼     
张凤林 《垂钓》2001,(4):55-55
水中含氧量的高低是影响鱼类活动的钓获量的重要因素。鱼类的摄食、生长、繁殖、洄游、避险以及越冬等一切生命运动,都是靠体内储备的氧气和能量来完成的。能量是通过摄取取食物营养补充的,而氧气则是靠水中氧气的生成来吸收的。对鱼儿来说,食物固然重要,但氧气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吕文罄 《钓鱼》2005,(2):30-30
“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都满篓”,是则渔谚,它点明了春钓的关键在水温,只有“跟着水温走”,才能做到“鱼满篓”,实际情况正是这样。春,尤其是早春,气温、水温、地温都低,如果钓鱼不跟着水温走,是难有所收获的。因为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环境水温而变,二者相差仅05℃~1℃,只有鱼的体温在适温范围内与水温保持一致,鱼儿才能正常活动与摄食。  相似文献   

8.
从细胞子对摄食行为的中枢调节、急性运动后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细胞因子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对摄食行为的中枢调节机制三个方面,就运动对摄食行为中枢调节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9.
吴芜 《垂钓》2005,5(1):44-46
浮标的制作理念是强调个性,兼顾共性,或在共性的基础上凸显个性。但在一般钓鱼人的眼中,浮标只要有三类功能就可以了,这就是击底、打浮、钓动态。鱼的行为受水温、溶解氧、气象因素、水深、底形底质以及生物性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摄食习惯及其行为变化是既定的,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变,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用浮标的共性去迎合鱼类的咬钩习惯、用浮标的个性去破解鱼类的特殊行为。  相似文献   

10.
鲌鱼.身体侧扁,嘴向上翘,鳞细,肉嫩.味美,生活在淡水中.属肉食性中上层鱼类。多见于我国的江、河、湖、塘、水库、滩涂等野生水域。喜捕食小鱼、小虾及飞蚁、蚂蚱、飞蛾等各种昆虫。鲌鱼的活动与摄食,随水环境和气象的变化而变化:在无风的静态水域中,鲌鱼表现得十分斯文;但随着水面的波浪起伏或骤然降温时.鲌鱼便很快兴奋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1.
从细胞因子对摄食行为的中枢调节、急性运动后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细胞因子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对摄食行为的中枢调节机制三个方面 ,就运动对摄食行为中枢调节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严实 《钓鱼》2010,(5):12-13
鱼钩的造型各有特点,不过它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如何把饵顺利地送进鱼嘴,既要迎合鱼的摄食特点,又要有合理的持钩性。然而传统钓鱼关注鱼吃什么,强调了饵形与鱼钩宽窄长短的配合,而很少对鱼的口型和摄食特点去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严实 《钓鱼》2010,(14):12-13
酒在鱼饵中的运用由来已久,都是添加在诱饵中,作用是刺激鱼类的嗅觉。如用酒泡米打窝,留鱼久,一个窝钓半天,虽不能钓快鱼,却能持续均衡上鱼。不过鱼类的摄食行为有个特点,就是先食碎屑状食物,后食颗粒。所以鱼聚窝后不会马上咬钩,要等到碎屑状的诱饵吃得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14.
杨天举 《钓鱼》2009,(6):46-47
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游栖规律、摄食特点,对选择钓饵、钓点至关重要。 一、依据食嗜选用饵料 众所周知,鱼类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各自不同而又相对固定的食性嗜好。不同种类的鱼儿对食饵的好恶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杨天举 《钓鱼》2012,(22):46-47
鱼类学家告诉我们:鱼类化学感受器有专门接受物质元素的细胞—分布于鼻、口、鳃、侧线、鳍尖和尾梢。当某些元素在水中出现并刺激(作用)鱼类的嗅觉或味觉神经而产生感受电位时,这种感受电位正与鱼类的遗传因子中的食物化学信息相一致,于是鱼便接纳而摄食,反之则拒而离去。  相似文献   

16.
鲴鱼(本地称黄尾)属小型鱼类,湘、鄂、赣均普遍有放养,一般两年期重150克左右,上了500克就算大的。该鱼嘴小,身体呈纺锤形,摄食信号极其柔弱,须有一定经验才能辨别。但上钩后有一股冲劲,手感极佳,故深受本地钓友喜爱。今年4月7日,清明后的第二天,  相似文献   

17.
运动对机体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运动对摄食的影响从长期有氧运动、过度训练、单次运动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运动对食欲和能量摄入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合理安排运动与膳食减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邢乐仁 《垂钓》2006,6(3):41-43
(四)溶解氧的水平分布 《钓鱼人笔记》 迎风钓是广大钓友熟知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刮风时水在运动着,氧气也在“运动”着,因而鱼摄食的条件也在变化着。有一种现象常使钓友们费解:迎风底钓时,水面上的残叶杂草随波浪吹到脚下,但浮标却反方向运动.越吹离自己越远。我们看看这到底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鱼鹰子  昕东图 《垂钓》2010,(10):40-43
鱼饵、诱食剂与垂钓时节的关系:时节是影响水体温度的重要因素,水温又是影响鱼类摄食的重要因素。这种连锁反应使鱼类随水温高低变化产生机体的生理代谢变化。鱼类摄食生长与水温上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晓衡 《垂钓》2010,(2):57-57
2010年1月6日,长沙的气温在-2℃-2℃上徘徊,室外有薄冰。在湖南出现这样的天气,为我提供了验证低温对鱼摄食习性影响的好机会。书上说鲤鱼在低于4℃的情况下停止摄食,鲫鱼在低于2℃的情况下停止摄食。作为一名饵料研发员,必须准确把握鱼类的摄食习性,所以我一直想亲自验证此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