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确因经济条件所限的学生,特别是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可享受减免学费的待遇。 对于其他更多在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助学金能帮他们缓解窘境。助学金分为定期困难补助、应急困难补助和结对帮困3种。 如果你不够资格减免学费或领取助学金,你可以通过贷款上学来缓解家庭压力。高校在读学生只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人学通知书或学生证,有效居民身份证:同时要有同班同学或老师共2人提供其身份证明,就可申请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 如果学生在人学时就和学校签…  相似文献   

2.
爱诗你好:非常感谢你为我们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解惑答疑、交流经验的机会,借此请贵刊帮我解答一个教学问题。我在每次批改作业或判卷子时总会遇到不少学生因计算错误而失分的情况,替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又很着急。于是常常在本子或卷子上写下诸如“细心一些”“小马虎”等批语,可等再做作业时又会发现这些学生仍然犯着同样的毛病。究竟原因何在呢?该怎样做才能尽快纠正呢?请你或由你请有关老师帮我解答一下,谢谢。  相似文献   

3.
小脏手     
金翔 《天津教育》2006,(9):55-55
你说你喜欢我叫你孩子,我就仍叫你孩子吧。的确,你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孩子。可你知道吗,你是我教过的最令我头痛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心灵的对话(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红星,学生为什么已不再追求———“德西效应”的启示从事过低年级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教师奖励的一个小红星或一朵小红花,往往会激动好一阵子。于是,不少教师便经常采用这样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听得认真,奖你一朵小红花;问题回答得好,奖你一枚小红星;考试得满分,奖你一面小红旗等。这种奖励办法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促进学生养成某些好的行为习惯。但奇怪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这种奖励已不在乎,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为什么不再“追星”了呢?心理学家德西…  相似文献   

5.
假如你是一位教师,当你正在讲课或正在指导某一小组活动时,突然你看到有几个学生在大声讲话,互相传纸条,交头接耳或做着其他一些课堂中所不允许的事情。你对这些行为是视而不见还是绝不姑息?是一意识到问题就立刻去处理还是等到事态发展到严重时才去处理?是停止教学专门去处理还是两头都不误?在做出选择时,你还需要考虑到,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违反纪律的学生。还会影响其他的学生,重要的是还会影响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面对这一系列复杂的情况,你该如何作出行动?希望读了本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伊始,我送每个学生一个本子,取名为“开心日记”,并提出三条建议: 1不要把写日记当成一种负担。不要求天天写,想写时才动笔。 2记下你一天中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或者记下你的烦恼或心里话,篇幅不要太长,写一句话也可以。 3尊重稳私权。你的“开心日记”可以不给任何人看,包括老师和父母。如果你愿意,可送给孙老师看,孙老师不会指责或批评你日记里的任何想法。或许是我的三条建议打动了他们,从第二天起,我的讲台抽屉里每天都会放着几本日记本。一年后,我发现这一做法产生了下面效果:   1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如今,不少教师和家长教育自己的学生或孩子说,不要太在乎结果,重要的是参与,是体验,是过程。另一方面,体育竞技场或市场规则只看你的结果,你成功了,你就是英雄;你失败了,再好的初衷、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无用。  相似文献   

8.
200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试题为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情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9.
紧张的考场上,学生在静静地答题,忽然,一位学生偷偷拿出课本,奋笔疾书;讲台上,教师的课正酣,讲台下,学生的觉也正酣;一位学生原本十分聪明,但他甘做思维懒汉,作业总抄别人的;学生明知早恋不允许,但他仍然控制不了自己……你是教师,你可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制止他,大声叫醒他,还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他错了。你这样做,效果怎么样?你可曾想过,你这种“明目张胆” 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一方面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致当事人于众目…  相似文献   

10.
大爱与小我     
听完杨福家院士的讲座,我的心被刺痛了。我自问:作为教师,你可曾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审视你的工作?杨福家院士所说的“大爱”,你有吗?你工作的每一天,都在引导学生走在正确的路上吗?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走进学生的心灵了吗?你总是在公平、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吗……  相似文献   

11.
临阵磨枪     
题目1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减负”一直是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一名中学生,你经历了“减负”的全过程,你是“减负”最直接的感受者,相信你一定有诸多的感触,你一定有话要说。请你把镜头对准校园、家庭、社会,调动你的感觉,捕捉鲜活的细节,或讲述故事、或吐露心声、或抒发感情、或发表见解……文体不限,自拟标题,字数在600字左右。提示:“减负”这个话题是比较大的,应“大题小作”,选择一个合适、有利于发挥的切入点。既可写“减负”所带来的新变化,给学生带来的实质性好处:课堂氛围轻松了,作业量少…  相似文献   

12.
当了老师,就注定了平凡和忙碌。当毕业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学生还记得你,还时时提起你;每年在教师节的时候给你寄来一张贺卡,说上一句祝福的话;时常到家里或办公室来坐坐,说说现在的情况,说说过去调皮、贪玩……此时,你才会觉得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多么的幸福啊,于平凡与平淡之中获得了莫大的慰藉。  相似文献   

13.
和你的学生谈谈胡晓红当教师的,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所以,教师们忙啊,忙着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同学们,有关资料表明””你看人家古人尚能为了学习如此那个,同学们啊!”——如此等等,或循循善诱,或激情难抑,或声色俱厉,都只为“我不能愧...  相似文献   

14.
万爱萍 《班主任》2008,(4):33-34
教育学生真是一项奇妙的工作,让你欢喜让你忧。有些人、有些事,你冥思苦想,却始终一筹莫展。可偶然的一件事、一句话却能意外地帮你解困,带给你莫大的喜悦,也留给你无尽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非学生质疑不是突出学生主体 当前,教学模式改革如火如荼,在小学语文课堂,这样的教学环节耳熟能详:老师问,看到这个题目(或挂图或某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或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之后,就围绕这些问题或学生最想知道的学习课文。人们称之为“引导—发现”或“质疑—解疑”模式。即使课文、学生或教师根本不同,也一律生搬硬套。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以显示对老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彻底革命和先进的教学观。而曾经被视为常规武器的教师提问以及其他指令非但风光不再,甚至几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老…  相似文献   

16.
新型的课程,应该是由教师、学生、家庭、社区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共同体,参与学生作业过程或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如请同学们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采访、请教等多种方式收集你喜欢的广告语五条以上,既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时间是两周。要求:请将你收集的广告语大声地读给你的伙伴、邻  相似文献   

17.
1.alotof(或lotsof)与plentyof▲相同点:它们都表示“许多、一些”的含义。▲区别是:alotof既可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修饰不可数名词。Ourschoolhasalotofstudents.我们的学校有许多学生。Ican’tgowithyou,becauseIhavealotofhouseworktodo.我不能和你一起去,因为我有许多家务活要做。  相似文献   

18.
如此回答吴老师的数学课像一位巧手大厨精心调制的佳肴,或辛辣或酸甜,总让你“百吃不厌”。同学们都爱上他的课。吴老师上课很少占用课堂时间批评学生,但是你得用心听讲,不留心准让你吃个“哑巴亏”。“沈游,请起来回答问题。”此时,可不要认为沈游的脸上写有什么答案。这会儿的沈游可能是触景生情想起了什么心事,正走神。老师的突然发问,弄得他一头雾水,茫然无措。吴老师这时的问题任你孔明再世也难以回答,因为老师还没说是什么问题。他也不强人所难,准会及时让你坐下,并给以小小的“鼓励”:“刚才的问题沈游已经回答,但声音…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小语阅读课,对儿童进行思维和口语素质训练,对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乃至身心的健康成长将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小语课本中有很多美文,无论是写景的,还是记人记事的,可进行训练的例子很多,这里谈谈以下几例:一、赏美景,抒感受。教材中写景的文章非常美,诸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鸟的天堂》、《草原》、《林海》、《桂林山水》,读后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这类课文,教师可带领学生从欣赏美景的角度,抒发自己的感受,问问学生:“你最欣赏哪些语句,你感受到点什么?”或“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既注…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说,作为一个年轻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怕你,才能让学生学好你的这门课。可是,有些老师实在不具备让学生怕的素质。但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是要求老师应该让学生喜欢自己吗?到底该怎么样?其实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教师仅有爱是不够的,大多数学生分不出什么是真正的师爱;学生也特别不喜欢厉害的老师。做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服你、信你,最好的就是在学识上让学生感到佩服,这样你才会有威严可谈。该让学生怕我们还是喜欢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