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仓颉,黄帝史官,东夷族(据考古考证,聚居在今山东地区为主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土著居民就是历史上的东夷族人,山东地区是东夷族的发祥地)人,是造字鼻祖,华夏文明的启秘者。周初在寿光出土仓颉鸟迹书。寿光古有仓颉墓,今有仓颉纪念堂,现已成为寿光古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相似文献   

2.
神奇仓颉庙     
陕西多圣迹,仓颉庙便是其中之一. 仓颉原姓候冈,名颉,号史皇氏,为轩辕黄帝的左史官,传说中是我国像形文字的创造者.据白水县志记载:"仓颉,杨武村人,龙颜四目,生有睿德,黄帝命为左史.观奎星圆缺之势,察鸟兽蹄坑之迹.依类像形,始创文字".因为他创造了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开始了人类文明新纪元,以此感动了上天,下了一场谷雨("天雨粟"),据说这就是谷雨节气的来历.  相似文献   

3.
汉字系统,古老而精深,历久而弥新。它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是永葆青春的文化精灵。汉字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史的伟大事件。东汉学者王充论说了汉字的创制是光昭日月,功盖天地的宏业:天地为图书,仓颉作文字,业与天地同,指与鬼神合。——《论衡·感虚篇》仓颉造字,无需究其有无,汉字的亘古历史,却是确凿的;汉字的魅力,也是公认的。据出土文物的初步考证。汉字的出现,大约在距今6000年以前。仓颉  相似文献   

4.
仓颉号史皇氏,传说他观鸟兽行迹,山川体势及万物形态,创造了中国文字,后被尊为字圣。五千年前,中国文字还没有形成,有的部落已现符号,但还未约定其读音和表意。当时仓颉是一个部落的酋长。在结绳记事的同时他创造了刻契符号,...  相似文献   

5.
白国龙  高磊 《报刊之友》2013,(9):142-143
陕西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经过在影视剧中运用这种跨文化传播方式,其文化意义与其本土文化场域内的意义不同。笔者从本文化视域与他者角度来看跨文化传播中陕西方言的意义变迁,认为,当前影视剧中陕西方言所建构的文化更多满足的是“他者”的文化想象,而陕西方言本身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文化解释,在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了意义缺损和变化,发生了为塑造文化地理拟态环境,增加生活气息,作为幽默元素充当审丑对象的功能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东汉延熹五年(162)白水仓颉庙建立,标志着仓颉崇拜得到官方正式认可。在全国现存纪念仓颉的16处庙宇中,白水仓颉庙是目前所知建立最早且唯一有戏台的庙宇。东西戏台位于庙三门两侧,是一对并台式戏楼。当地人将其形成缘由归结附会于仓颉"四目"之独异样貌,根本原因在于明清以降伴随庙会日益盛大而来的戏曲演出繁盛。在神人同乐观念驱使下,每年定期赛社逐渐形成了谷雨祭祀演剧以及独特的对台戏演出习俗,这再次证明民间信仰是民间祭祀演剧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董强 《军事记者》2010,(12):56-56
据传.仓颉造字成功那一天,发生了奇怪的事:白天下粟如雨,晚上鬼魂哭嚎。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原来,仓颉造字以后,人们可以自由传达心意、记载事物了.所以天上下了粟给人食用。为什么鬼魂哭嚎呢?  相似文献   

8.
主编寄语     
语之义 何所寻? 遥想当初,在洪荒混沌中的人类文字刚刚萌芽之时,天地震动,悲欣交集。文字之始作俑者——仓颉,也逐渐被夸大尊奉为古代具有神秘力量的帝王。有书为证:“仓颉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春秋纬·元命苞》)  相似文献   

9.
兰台放歌     
自从盘古开天地, 仓颉造字万千年。 谁,能留住历史迅疾的脚步? 谁,能挽住时光奔腾的瞬间? 只有千千万万的兰台人, 只有我们: 才能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孙米密 《今传媒》2012,(6):91-94
"大嘴咥西安"这一方言电视节目深受西安群众的欢迎。以方言为电视语言对白,宣传、介绍了陕菜、西安小吃以至陕西地方饮食烹饪文化,显示了方言电视节目贴近地域观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传承着陕西这块地方"雅言"中的文化源流,同时也彰显着方言电视节目的固有价值。但是现在方言电视节目的播出有诸多限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西安虎家>、<武林外传>、<高兴>等陕西方言影视作品的热播,陕西方言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化传播现象,并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在我国众多方言中,陕西方言以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而独具特色.通过研究影视作品中的陕西方言,我们既能窥视到古老华夏文明的发展轨迹,又能领略到亲切而又纯朴的三秦大地上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2.
一文字的产生及初期的文字记载文字怎样产生的呢?《世本》有“苍颉作书”之说,对这一说法,看法不一.章太炎先生在《造字缘起说》中有“未有仓颉之前,民众画地成形,自为徽契(符号)……仓颉者,盖始整齐划一,下笔不容增损;由是率尔著形之符号,始为约定俗成之书契(文字)”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文字是怎样产生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陕西方言在电视媒体的大环境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存在着小品、译制片、天气预报、新闻、碎戏、影视剧等多种形式,探其原因,与电视媒体的多元化发展、陕西方言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地域文化认同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出史版话     
《现代出版》2011,(2):8-8
史官制度:自先秦以来,大规模的编纂出版活动大多是由帝王授意、朝廷组织的,历代大中型图书绝大部分出于官修,这与中国历朝相沿不绝的编纂与刊行制度有关。中国具有悠久的史官制度,早在黄帝时就有史官仓颉、沮涌,虞舜时有伯夷,夏有终古。  相似文献   

15.
汉字之美     
古人对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的书籍是周公所作的《尔雅》,这本书与秦代李斯的《仓颉篇》一道被六朝人归纳为"仓雅学",是汉字教学的启蒙读本。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开创性地奠定了中国文字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遥想当初,在洪荒混沌中的人类文字刚刚萌芽之时,天地震动,悲欣交集.文字之始作俑者——仓颉,也逐渐被夸大尊奉为古代具有神秘力量的帝王.有书为证:"仓颉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春秋纬·元命苞》)  相似文献   

17.
品读人生     
人是动物中最聪明又最复杂的高级动物。呵护人生生命之尊,理想之梦,这是杰出人生的共同的元素。是天才的基石,事业的支柱,它将人生演绎得分外璀灿。然而,仓颉老先生在造字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一撇一捺,偏把“人”字造得最简单且平常,仅比“一”字多了一划。由此而想到,人生是什么,究竟是复杂多变还是简单平实?  相似文献   

18.
方言电视与话语权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鸿 《新闻界》2002,(4):35-36
在近20年,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表达方式的更迭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就是方言作品的勃兴,方言评书、方言小品、方言电视剧、方言电视栏目,乃至大量使用方言词汇的聊天节目蔚为大观。发轫于信息闭塞、地理隔绝时代并臻于繁荣的方言艺术在一度沉寂之后,在全球化的信息社会却又挟现代电子传媒之威东山再起。在全球化语境和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方言艺术为何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在当今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背后,方言作品呈现了何种民间意识形态?方言电视这种叙事话语表述了何种文化诉求?方言作品勃兴的当下文化语境是什么?在21世纪的今…  相似文献   

19.
《档案管理》2013,(5):2
濮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上古时代是五帝之一岩颛顼及其部族的活动中心,时称"帝丘"。战国时,因城址处于"濮水之阳",始称濮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了造字圣人仓颉、军事家吴起、政治家商鞅、天文学家一行等杰出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何国军 《出版广角》2016,(22):29-31
方言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具有重要的传承和传播价值,利用APP平台进行方言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有利于发挥APP平台的趣味性、新颖性和互动性特点,可引发新兴人群对方言文化学习和应用的兴趣,使方言文化这种民族文化形式与新时代技术发展充分结合,最终将方言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与数字化传播的新方向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