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不仅是技能技巧的传授 ,更重要的它是以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素质培养。学前期间的幼儿正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阶段 ,他们的许多想法与环境现实都有很大差距 ,但美术可以使幼儿通过自己的点画 ,把美好的愿望 ,美丽的想象变成可见的作品 ,由创作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成为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美好创新 ,所以幼儿美术活动既能满足幼儿今天的创新需要 ,又是面向孩子未来的教育 ,它在幼儿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美术活动可以培…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美术活动内容,一般按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由简单形入手,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安排,重在培养技能,对孩子的感受及表现能力考虑得较少。这样做会造成孩子的作品内容单一、缺乏个性。我园教师在美术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课题的研究中,对美术活动内容的选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第一,美术内容的选择要跟上幼儿的认知水平。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岁以前幼儿的美术能力是随着认识水平和思维发展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的,孩子们一般能表现他认识过的事物。我园小班的孩子,在美术区自己创作了《哪吒闹海》、《葫芦娃出世》等作品。如果按以往的经验,我们会认为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还不具备创造形象符号的能力。这  相似文献   

3.
<正>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是一关键。成人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标准、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幼儿作品作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画不好、画不像的胆怯心理,这样孩子们画出来的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一、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培养幼儿的创作兴趣幼儿美术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  相似文献   

4.
施麟怡 《成才之路》2014,(29):58-59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美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培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致命伤。本文结合幼儿美术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一、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特点美术是孩子的第二种语言,是孩子用心灵和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美术活动能够给幼儿直接的滋养,没有任何一种形式比美术活动更能够让孩子畅快地表达心声。因此,美术教育对于儿  相似文献   

5.
汪志娟 《考试周刊》2013,(95):191-191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我们应支持幼儿这种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新型的幼儿教师应大胆地运用创造性美术教育思想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动探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美术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展能够引导孩子发现美、感受美,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水墨画教学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将无范画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水墨画教学中能够让幼儿不受条件约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将幼儿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在水墨画中流露出来,这是促进幼儿园水墨画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调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从注重为幼儿创设创造的氛围、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创作、注重运用多种形式来赞扬幼儿的创造作品等四个方面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其核心在于创作。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认识颜色的能力,主要通过美术活动中的提示,以颜色规律性作为基础的色彩学规律,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趣味。水粉画适宜幼儿绘画心理和幼儿色彩美术教学,具有新颖、独特等特点的绘画形式,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开展多元技法,并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欣赏和创作,从而促进幼儿审美素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认识的另一种语言。在美术活动中,正确理解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其作品,读懂幼儿、看懂作品并合理评价反馈,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关键。笔者从一线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及其作品评价反馈的案例中感悟到:只有教师从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入手察其言、观其色,合理评价,才能有效促进其在自主表达中获得发展。一、聆听心声,转变观念在美术活动中,总会有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搅扰  相似文献   

10.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培养幼儿美术兴趣,提高幼儿想象力、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抓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让美术活动轻松有趣;借助故事情境,让美术活动内涵丰富;引入多媒体情境,让美术活动真实可感;构建亲子情境,让美术活动温馨感动。实践证明,由此能够正确、合理地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使其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1.
一、为幼儿建立艺术夹 艺术夹是美术活动中最基本的评价工具,它有助于教师识别每个幼儿独特的兴趣和风格。艺术夹内美术作品的收集应关注幼儿美术学习与发展的全过程,记录幼儿的美术能力发展的成长历程。传统评价过分注重甄别与选拔,过分强调总结性评价,导致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艺术夹收集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美术作品,关注幼儿美术学习过程与美术能力的发展:美术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美术能力的培养、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美术能力的发展建议等。艺术夹中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是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动态进行的,评价活动与美术教学活动应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死气沉沉,孩子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利于孩子尝试精神的培养。因而我们在美术教学上立足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尝试,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和作品创作的主人。在教学中让幼儿处于积极的主动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3.
<正>在36岁幼儿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对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创造力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直接学习和传授,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综合。所以,创造性的教育应在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进行。那么,我们如何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让孩子去勇于探索、发现,敢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幼儿教师如何做,才能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幼儿  相似文献   

14.
幼儿美术活动既能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又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是个关键因素.贴近幼儿心理,给幼儿创作创设宽松的环境,客观激励性地评价幼儿作品,丰富幼儿视野,积累经验,提高幼儿绘画技能,这些都对有效引导幼儿绘画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符合幼儿的天性,引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可以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美好的愿望、美丽的想象变成可地的作品.由于创作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会深深地铭刻在幼儿的头脑中,因此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所以,幼儿美术活动既是满足今天创造的需要,又是面向孩子未来的教育.培养幼儿的这种创造能力,就有可能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未来和人类美好明天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6.
丁霞 《学周刊C版》2020,(16):165-166
长期以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幼儿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幼儿绘画的过程便是一个运用心灵进行创造的过程,而美术活动课的本身就是一种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活动,所以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更积极、更主动地利用美术教学,从而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夏艳 《教育探索》2008,(8):14-15
民间玩具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教育、审美、玩耍功能。幼儿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其人格发展的审美教育。利用民间玩具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能有效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广泛的兴趣、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幼儿美术活动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深得幼儿喜爱,而且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和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本文在解放孩子的小手,激发孩子的想象,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合适的自主探索的机会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首先,要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科学的确定绘画活动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习惯。激发创造的火花。其次,要运用多种途径与表现手法,培养幼儿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再次,将艺术探究活动与教师的教育机智相结合,让幼儿在获得审美情感体验的同时,增强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丁莉 《教师》2009,(12)
幼儿园美术活动不光是培养孩子的美术技能.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孩子进行美术创作的相关因素,提出应着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能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美术创作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折纸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在发展幼儿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能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通常,幼儿园折纸活动都是老师教一步孩子学一步,孩子折完后活动也就结束了,然后将折纸作品粘贴在画纸上继续添画.这种教学过程显示,教师不太善于利用折纸作品的特性引导孩子进行更多样化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