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公信力的重要性公信力(Credibility),最先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领导者获得其选民信任(Trust)和信心(Confidence)的能力。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传媒获得受众信赖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誉就是新闻传媒的生命,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新闻传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公信力是新闻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指的是公众对新闻传媒的信任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信誉就是传媒的生命,失去了公众的信任,传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正因为传媒的公信力如此重要,势必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西方学者认为,只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言必有据,让人看不出自已立场和观点,以不偏不倚的态度进行报道,才能使传媒产生公信力。其实这种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事实上新闻传媒不可能没有政治立场,新闻工作者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共产党人从不回避自己的党性立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信念,只要以科学态度报道新闻,实事求是地分析事实与事实之间客观存在的联系,就必然会赢得读者的信任。缺乏深度的不偏不倚的新闻报道,不可能提高传媒的公信力,客观公允的形式充其量只是科学态度的一种表征而已。  相似文献   

3.
吕朋 《新闻世界》2014,(11):194-195
传媒公信力是公众对于传媒的信任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传媒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它是公众与传媒互动的结果,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公信力才能对传媒功能的发挥产生积极影响,才能对社会进步稳定和谐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构建理性传媒公信力的主体不仅仅是传媒,还包括公众与政府。传媒是构建传媒公信力的主导力量,公众是构建理性传媒公信力的决定力量,政府是构建传媒公信力的重要力量。三大主体的努力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影响,互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4.
传媒的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反映。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提高新闻传媒的公信力,使舆论引导更加可信、可亲、有力,这是新闻舆论传播工作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刻度"和"阀门":公信力对不同类型媒体受众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忠 《新闻记者》2005,(12):45-46
一、传媒公信力与市场占有置的不一致 按照通常的逻辑,传媒公信力对其受众市场占有率有直接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传媒公信力越高,  相似文献   

6.
陈艳彩 《新闻前哨》2008,(10):88-89
从长远发展来看,公信力是传媒最可珍贵的资产之一,是传媒保持持久竞争活力的不竭之源。在未来的传媒市场上,谁的公信力高,谁将处于优势地位,公信力已成为传媒制胜的关键。然而,公信力建设又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媒体能否公平正义,往往是公众评价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李启瑞 《新闻前哨》2007,(12):14-15
传媒人谈责任,更多地强调我们的社会责任,或者说,社会责任是传媒人对新闻的本质追求。我们谈党报的公信力,这是一种忧患意识。执政党的党报,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公信力。如果执政党的党报失去了公信力,那么,执政党的执政质量和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处于世纪之交的上海,正在向国际大都市奋进。现代大都市不仅需要有现代化的工农业、商业、交通、科技、教育、环境、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的高质量,还需要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如广播、电视、电话、传真、出版、报纸和杂志等。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科技总是领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现代化首先是科技现代化。而科技现代化则少不了科技传媒,现代科技传媒手段已越来越多,科技期刊是极其主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传媒的公信力是指传媒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权威性、信誉度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自身魅力,也是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反映。它是传媒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传媒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在媒介间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痛恨的传媒界“四大公害”——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直接威胁着众多传媒公信力的今天,影响公信力的三个主要因素:真实、高尚和权威已经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传媒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正确引导舆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任,如何维护和提升自身的公信力,也是传媒在新形势下必须认真思考和慎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媒体担当社会责任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必须担当社会责任,这在我国传媒业内已经形成高度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适性的传媒行业规则。  相似文献   

11.
齐建清 《声屏世界》2007,(12):31-31
提升公信力是构建新闻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虽然主流媒体普遍获得了比较高的公信力,但公信力既不是与生俱来也非一成不变。随着传媒业逐步走向市场,媒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失范问题日渐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传媒的公信力。面对新兴媒体的崛起,社会变革期受众需求的转变,主流媒体应从多方面着手提升公信力,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鲁峡 《新闻爱好者》2008,(12):60-61
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反映。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3.
传媒公信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和可信程度,被视为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表现,其核心是媒介的“信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公信力被认为是决定媒介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今天,如何提升传媒的公信力已成为媒体自身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保持和维护新闻的真实、公正和健康,杜绝虚假、低俗和有偿新闻,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代言人”的主流媒体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公信力——传媒竞争的重要砝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信力是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传媒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公信力也是传媒舆论导向作用发挥的前提和保证。在公信力基础上,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达到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当某些媒体无奈地面对受众的悄然流失时,有没有检讨一下自己的公信力如何?在通常情况下,传媒的公信力与受众的忠诚度成正比,即传媒的公信力越高其受众的忠诚度越高,传媒的公信力越低其受众的忠诚度越低。《传媒公信力与受众忠诚度》一文,对此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艳彩 《新闻界》2009,(1):119-120,123
在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行为亟待规范的今天,传媒公信力已成为传媒竞争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砝码。本文就传媒公信力形成的要素、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提升公信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11,(6):7-7
朱金平在2011年第4期《中国记者》上撰文认为,影响传媒公信力有以下因素: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公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质的综合反应。在激烈竞争的新闻市场,公信力已经成为大众媒体重要的无形资产和竞争资源,是媒介产品的信誉保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传媒公信力是传媒在受众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提高传媒公信力是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公信力也是衡量一个媒体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影响传媒公信力的因素很多,对于一个媒体来说,一则新闻、一幅图片、一个标题或者一个节目、栏目,甚至一个错别字、某个主持人不规范的发音,都会对该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可以说,传媒的一举一动都会与其公信力枝叶相关。国内一些学者对影响传媒公信力的因素也曾作过一些论述。如佘文斌认为,“就媒体总体而言,真实、…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提高传媒公信力的有力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人文关怀”是关注度较高的词语,在英特网上搜索“人文关怀”共有15万多条结果。当今新闻传播亟待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为它是传媒公信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