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引我走进了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诗帮我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同学说,我因诗而变得气质非凡;我要说,我因诗而变得幸福不已。常常在李白、杜  相似文献   

2.
诗意     
诗,诗是什么?为此,我上奥林匹斯山去请教众神们。首先见到的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我诚恳地问:“聪明的女神,你能告诉我什么是诗吗?”雅典娜扑闪着智慧的大眼睛对我说:“诗就是人类的智慧,它无穷无尽,是全宇宙最伟大的力量。”哦,原来智慧就是诗。我懂了。于是谢别了雅典娜,准备下山。半路上,看见了海神波赛冬急急忙忙地赶来。想必一定有急事找宙斯。为了印证雅典娜的话,于是我又问:“尊敬的大海的神,你能告诉我诗是什么吗?”“小伙子,大海就是一首诗,明白吗?”显然他不愿与我多说,匆匆忙忙地走了。嗯?大海是诗?难道雅典娜错了吗?为了确定一下,…  相似文献   

3.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他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地再次拥抱了我。“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7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相似文献   

4.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相似文献   

5.
一、诗与“自我”“诗言志”,诗应该是诗人感情的进发。激情是诗的灵魂,不动情感就会把诗毁掉。诗比其他文学形式更期待心灵化。诗不可无“我”。无“我”即无诗。仅强调诗的时代性而讳言诗中有“我”,那是对诗的误解和诛戮。但是,倘苦只专注于表现“自我”,人为地中断与外部世界的天然联系,消除了“七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非常喜欢读诗歌的人,无论古今诗歌,更无论中外诗歌,我都极其爱读、乐读,我尤其爱读一些饱含哲理的、短小的诗歌,或者说微型诗吧。那么,怎样的诗才算是微型诗呢?我自认为,三行(含三行)以下的诗,就是微型诗。这种诗一般都短小精悍,很便于我们读者记忆。如果碰到优秀的经典之作,更会广为流传,为人们所牢记,被人们尊为名言哲理式的警句。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微型诗,一起来鉴赏鉴赏吧。  相似文献   

7.
我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盼望大家帮助我,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我不是要学生每个都成为诗人,那太困难了.但我却要由我们学校做起,使每个同学、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扩大去,使每个中国的人民,世界的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晨间活动中,孩子们都坐在桌前玩玩具。忽然,宇杰跑到诗语的旁边,伸手就拿诗语面前的积木。我急忙抓住宇杰的手,把他带到一旁,严肃地说:"能抢小朋友的玩具吗?你这样做对吗?"宇杰呆呆地看着我,一句话也没说。这时,我无意中看了诗语一眼,发现她正拿着那块积木疑惑地看着我。我不解地问她:"诗语,你怎么了?"诗语小声地  相似文献   

9.
1921年5月19日,胡适在日记中记载如下:今天我做了一件略动感情的事。有中国公学旧同学谢楚桢君做了一部《白话诗研究集》,里面的诗都是极不堪的诗。他曾拿来给我看,我说这里面差不多没有一首可算是诗,我又说单有白话算不得诗。他后来结交了易家钺、罗敦伟等一班新名士,他们把他捧作一个大诗人,他这部诗居然出版了!出版后,他来缠着我,  相似文献   

10.
我很久不读诗了。因为那些意象不明、无病呻吟的诗,那种在象牙塔里推敲出来的宛如梦的呓语的诗,那种审美主体进入一种变异的境界,借助逻辑的扭曲,用玄奥的文字游戏炮制的诗,那些审美客体之间天悬地隔、遥不可及的诗,我怕。我怕“哑谜”把我困扰得身心俱疲,不得安宁。我怕“朦胧”的“隔离墙”撞得我头晕目眩。总之,那种让人产生情感上的隔膜乃至情绪上对立的诗,生硬呆板,艰涩难懂,我只好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1.
快乐吧!     
第一次读到英国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这行诗的时候,我非常惊讶,他想表达什么意思?不仔细考虑的话,我一直认为这句诗倒过来才对。不过他的冷静与自信却俘获了我,所以我一直无法忘记这句诗。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泰戈尔诗中的一句,我曾经是那样地喜欢这句诗,也一度以为,这句诗说出了生活的真谛,但是,我发现我错了。  相似文献   

13.
记得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那时候,我爸爸是好莱坞的电影巨头,派拉蒙电影制作公司的老板,而我妈妈则致力于各种不同文化的研究工作。当妈妈读过那首诗之后,立刻就激动地叫了起来:“哇,巴迪,这首诗真是太美妙了,不会是你写的吧?”看着妈妈惊讶的眼神,我有些羞怯,但心中又充满了自豪。我结结巴巴地告诉她就是我写的。母亲微笑地看着我,不住地夸奖我。她形容说,这首诗简直就是天才之作。我高兴极了,脸上焕发着红光。“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我迫不及待地问。我真想立刻就把我的这首诗拿给爸爸看,好让他也表扬我一番。我非…  相似文献   

14.
我与诗     
诗其实是无情物。涉世之初我气血过剩,误以为诗所随意投来的匆匆一瞥,便是秋波,从而我三魂摇曳,七情失羁,不知不觉中堕入迷津。而今身陷诗沼,不能自拔,方举目发见那一豆相思仍傲悬枝头,并未我属。我诗路跋涉三十余载,终于悟出,恰是我与诗的耳鬓厮磨,掘了我愁瘁此生的万苦之源。但我不惭。自从跟随但丁作地狱之游,我就没打算跻身天堂。错爱之举已屡见不鲜。一些诗评家对我的命运多有关注,殊不知  相似文献   

15.
解读何为     
趁着何为这次来香港访问,我向心仪已久的作家开口了。我告诉他:我是在读高三那年读到他这篇《第二次考试》的,当时的感受是读诗,读一首诗味葱茏的诗。这是因为,我当时迷上缪斯,读的是诗,写的也是诗,而且有一组诗《马来亚狱中诗抄》很快就要在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办的文学刊物《作品》上发表。我正是把他的这篇散文当作诗来读的,因为它太像诗了。一个多美好的灵魂,一曲又一曲多美好的歌声,一圈又一圈多美好的涟漪……这不是诗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学生》2009,(3):48-48
我从来没有写过诗。诗对我来说,十分陌生,但又十分熟悉。因为《今日中学生》“少年作家”栏目里的那些诗,我看了又看,觉得十分优美。我从中获得很多体会,希望自己以后会写诗了,也可以在上面发表。  相似文献   

17.
“没有酒的时候,到河边去捧饮自己的影子;没有嘴的时候,用伤口呼吸。”这是法国一位诗人的诗句,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读到了这句诗,只记得当我小心地将它读出之后,整个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 紧随其后的,是我深深的解放感,于是幻想从禁锢的思维牢笼中解放出来,游弋在自由的空气中,不停地飞旋。 我要说,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幻想的人,在我爱上诗之前,我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幻想,是诗为我推开了幻想之门,是诗带着我走进了幻想的殿堂。 “今晚,我蘸着夜色给你写信,星星是逗号,月光是思念。”富于浪漫色彩的诗,…  相似文献   

18.
我爱诗,我爱读歌颂总理的诗,我更爱读柯岩的《周总理民,您在哪里?》。每当我听到作者满怀激情的呼唤,每当我唱起为这首诗谱写的歌曲,我总感动得禁不住流下泪来.短短的一首诗,为什么能如此感人肺腑,会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我觉得,在千百首同题材的诗篇中,这首诗有其新颖独创之处。首先,激动我们心灵的,是诗篇中饱含的内在的激情。诗而无情,何以为诗?自己不是火种,怎能点燃别人?在这首诗里,作者深厚的感情,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意境深远,形象鲜明,情与景相得益彰,真能“迫使”你与诗人同呼吸共悲欢了。  相似文献   

19.
树才 《父母必读》2023,(10):44-47
<正>我自己都没想到,年近半百,我竟然开始“教”孩子们写起诗来了,而且乐此不疲,至今不忍释手。坦率说,是孩子们写的诗,洗亮了我的眼睛,刷新了我的认知……依我现在对诗的知见,我认为,一个孩子开始“说话”时,就开始“说诗”了。孩子说出的是“话”,同时也是“诗”,只是孩子不在乎,大人也未察觉,于是这些“诗句”就随风飘散了。可以说,落笔写诗之前,一个生命早就已经经历过诗了。所以,我现在也格外珍惜从孩子口中说出来的每一句话,于我而言,这些都是宝贵的体悟。  相似文献   

20.
狄金森诗歌的现代感及死亡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我读一本书时,全身浸透了凉意,什么火也不能使我温暖,我知道那就是诗。如果我痛感到我的天灵盖似乎被削掉了,我知道那就是诗。”这是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对诗的奇特理解。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奇特使人们在狄金森去世多年之后又重新发掘了她。英美学术界对她诗歌的研究和探讨至今不息。有人说,诗歌是心灵之弦的震响,是内心真情的流露。狄金森的诗就是她心灵的产物。她写诗不是为了发表。在一首诗中她写道:“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她一生所写的1775首诗中只有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