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的艺术,朗读是这门艺术的有声体现。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由此可见,朗读在川、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一种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浅议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解析了朗读,对为何朗读和如何朗读等分别作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杨志宝 《现代语文》2010,(11):39-41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力法。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语文的传统好方法,所以,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朗读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要重视指导,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要重视范读;对学生朗读指导要具体;要重视对学生想象、联想以及情感的激发。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既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谭培霞 《小学语文》2011,(12):23-25
我们总是说“朗读既是目标,又是手段”。说它是“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说它是“手段”,是因为作为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朗读可以帮助再现形象,还原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一言以蔽之,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感知文本、感悟写法,即帮助学生解读文本。那么,如何通过适切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正确而深入的解读呢?  相似文献   

8.
杨宁 《语文天地》2014,(29):52-53
朗读既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离不开循序渐进的朗读,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如同是一坛坛美酒,读之越深,越觉其味之甘醇。让我们由衷地沉醉在朗读的魅力之中吧。怎样让朗读的魅力之花绽放于阅读教学的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探究并构建了“一听四读四练一赛”的“以读促学”的教学模式。所谓的“以读促学”就是以“朗读”贯  相似文献   

9.
——教学警语:朗读教学,既是语感的、技能的,又是审美的。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朗读”:朗读,语文阅读课常用的一种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朗读,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10.
陈惠珍 《考试周刊》2012,(42):62-62
一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在新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学更应回归文本,还课堂以琅琅读书声,但有些地方初中的语文教学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象。不知什么时候起,一些语文课堂上,  相似文献   

11.
何洁 《中学文科》2007,(8):63-63
朗读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学生能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许国璋教授的英语根基就在于启蒙时的朗读和背书。他说过:“英文课重名篇朗读,易懂之段即时读即时背。”“只有读,你才能获得最大的实践量。”  相似文献   

12.
“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读”既是语言能力,又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人们普遍缺失对“何为读”、“为何读”、“读什么”和“怎么读”等深入的终极思考,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读”往往沦落为一种时尚的语文活动形式,丢失了发展功能。阅读教学要坚持形式与内容并重、活动与指导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隐性与显现并重、接受与表达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等教学策略,追寻“读”的发展功能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表达,能让平面的文本立体起来,将静态的符号生活化,从而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5.
生动的语文教学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合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文字、读好文字,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亲近朗读,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16.
在讨论“朗读教学”这一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界定“朗读”的内涵。此处所说的朗读,指的是一种课堂教与学的行为,而不是舞台艺术的“美声”朗读表演行为。 朗读是一种语言能力,它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朗读又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典型形式,那么,朗读就是阅读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实,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对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项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低年级又是从朗读人手再逐渐进入默读的。如何能切实地提高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李玉珍 《职教论坛》2004,(8X):46-47
语文教学实质是语言教学。“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教学,听说训练就是口头语言的教学,而朗读课又是听说训练的其中一种形式。如何在听说训练的朗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在职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张光华 《学语文》2013,(5):19-20
“反复”作为语文修辞方法的一种。是指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某种结构。朗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手段,《现代汉语词典》把它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反复”朗读既是阅读教学中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