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吕丽敏 《考试周刊》2011,(90):51-51
《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而课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所以,新课改下的课堂理应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让课堂真正成为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的课堂,成为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面对纷繁的讨论,我们认为可以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文化形成和文化构建宗旨几方面思考。
  一、学校文化首先是致力于学生成才成人的成长文化
  学校存在的价值在于育人,育人是教育的本质归属。因此学校文化首先就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学生为中心即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所以,学校文化就应该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成长文化。  相似文献   

3.
就在成师附小“主体学堂”实验进入推进期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纲要》)颁布了,《纲要》在第一章明确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学校资源是学生成长的载体,成才的保障。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对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要做到“两个必须”。  相似文献   

5.
教学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等多方面作用;“以文化人”是教学功能发挥的基本机制。“以文化人”就是学生(新生一代)通过学习并掌握精选加工的人类文化而实现文明传承和获得身心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育人功能)是教学的基本功能,学校教学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教育内容折射社会需求,通过学生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是学校教学服务社会的基本路径。应全面、辩证地理解教学的育人功能,努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保证身体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全面建构心理结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真正达到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由于学生已经接近于成人的年龄,在生理与心理发展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教育方式方法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尤其是要在教育管理中体现“生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的激情与动力,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为学生的健康成才与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志刚 《中国德育》2012,(17):22-24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用“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等名词给我们的学生分类。其实,每个学生都不差,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树立“人人是才,人人成才”意识,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长处,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我们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发现学生成长的“亮点”为推动力,让“每个学生都不差”的...  相似文献   

8.
任玉清 《成才之路》2009,(27):I0006-I0006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健康和谐、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都能成人、成功、成才。这是社会、学生家长、学校对学生的共同期望。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一中心来开展。成人、成功、成才是从不同侧面对学生成长的要求,不能截然分开,不可分段分别完成,应是一个和谐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义勇  江虹  宪瑛 《江西教育》2006,(9):F0003
地处赣西北的瑞昌一中,是一所闻名遐迩的省级重点中学,该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恪守“人正、进取”的校训,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成人、关注学生成才、关怀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教学的价值诉求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教。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教,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要求,以理解与尊重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三维定发展的目标——把握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三素定发展的策略——把握好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社会需要三大要素,三位定发展的成效——把握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1.
家长切实感受到“应试教育”给孩子的身心成长带来的危害,而又不得不违心地顺从“应试教育”。家长热切期盼素质教育能落到实处,学校应兼顾应试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处理好减负与增效、成才与成人、智力与心理的关系,使孩子真正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和身心、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化.大学生是高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高校教育者必须理解“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在El常工作中切实进行落实,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加强思想引导,改进教育改学,完善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现代健康概念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通过全面观察、调研和分析,明确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索相应的矫正策略,以期让学生修身养性、健全心智,成长、成才、成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打下扎实的思想品德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8,22(4):F0002-F0002
共青团成都大学委员会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领导下,紧密围绕学校育人中心工作,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理想戍大、志愿成大、实践成大、人文成大”为共青团工作主线,  相似文献   

16.
吴敏  陈骁 《上海教育》2010,(19):46-47
教育不仅仅是民生之基,而且是最大的民生。松江区以基础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主要内容,从终身发展的不同年龄段来讲,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有四个不同的功能定位:第一,要教会学生成人;第二,要让学生成才;第三,要让学生成功;第四,要让学生成长。这四个“成”在整个松江教育中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7.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围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着力优化基于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服务与引导工作机制,完善课外培养体系与大学生成长支撑平台建设,以开放、协同、创新的视野,加强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学生创先争优活动中,需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科学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精心设计特色主题活动。通过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学生党建、学生成长成才、发挥教师作用、发扬党的传统和提高党员能力相结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教学不光传授学生知识,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的所学对其人生每一步的启迪和成长的历练。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组织课堂教学。一、引导学习,主动思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需要引导的,成长的过程并不必然都是正确的,这正是教育者、教育机构应该认识到的。但引导并不意味着压制,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成人成才,不是说教育者自己画一个框框让孩子只能在里面活动。  相似文献   

20.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3):65-66,F0003
长子营镇第一中心小学现有教职工93名,在校学生1229名。学校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校训,围绕“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生成才创设条件”的办学思想开展工作,力争使每一名教师在积极工作的同时,能够享受成功、提高的快乐;使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最大程度地享受现代优质教育,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