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中用固体石蜡和催化剂氧化铝混合加热有两点不足:一是反应时间较长;二是得到液体量少。用聚乙烯塑料代替固体石蜡完成此实验,可以在5分钟内出现现象,另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且认识到“白色垃圾”也可以变费为宝。  相似文献   

2.
淀粉的消化     
半山 《阅读》2024,(Z6):54-55
<正>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过程:(1)取两支试管,分别标上标签A、B。(2)在A试管中放入少许馒头,在B试管中放入等量的米饭。(3)在A试管中加入10ml唾液,在B试管中加入10ml的蒸馏水,分别震荡两支试管。(4)将A试管放在37℃的水中加热,10分钟后取出。后将B试管也放入37℃的水中加热,10分钟后取出。(5)分别向A、B两试管中滴入两滴碘液,充分震荡后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3.
1制作背景在小学科学课四年级“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气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变化比较明显,学生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观察到变化的现象,而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变化往往不明显,同时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老师们在做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时,一般采用两种实验方法。①“金属热胀球实验”,做这个实验要看到结果,约需一分钟的时间,同时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只是金属球加热以后不能通过金属圈,而金属球到底有没有变化,学生很难用眼睛观察到;②酒精槽加热金属棒的金属线胀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虽然学生可以看到金属棒的细小变化,但是实验需要十几分钟或更长的时…  相似文献   

4.
在初三化学课本第111页实验3-7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中,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方法。但按此法去做不易成功,教学效果差。 出现此弊端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反应要求高温,喷灯却只能对试管外壁局部(下面)直接加热,从而很难达到反应所要求的高温,并易造成玻璃管局部过热熔化,使实验失败。为解决上述不足,笔者找到了一种极为简单可靠的用电能加热的方法。仅用4分钟就能完成实验(要比课本上的方法节省大量时间),并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按现行教材要求,进行银镜反应实验的程序是: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质量分数)的稀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白色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通常叫银氨溶液)。然后在此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醛(或含醛基的物质),振荡后,将此试管置于水浴装置(图1)中加热。几分钟后可见试管壁上附着光亮的银镜。  相似文献   

6.
一、简易金属线胀演示器 1.目的:教师在给学生演示固体的热胀冷缩时,在往都是用金属球做体胀演示,用金属棒做线胀演示,由于固体的热胀系数一般都很小,做一个实验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对仅仅只有45分钟的课堂来说是比较可惜的。能不能改变实验方法,减少实验的时间,从而加大实验的密度呢?基于这种思想,我研制了“简易金属线胀演示器”,它结构简单,课堂上只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将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演示好几遍,而且可以和金属球体膨胀实验一起进行。在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球的同时,就可以做金属线胀演示。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实验需要加热,但不是所有的玻璃仪器都是可以加热的。量器如量筒、量杯等就不能加热,而烧器如烧杯、烧瓶等则能加热。为什么呢?这是由玻璃仪器的热稳定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加热新制的Cu(OH)2至80℃时应该就可以使其脱水生成黑色的CuO,但是在制备CuO的实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学生实验一)中部分同学加热Cu(OH)2的悬浊液时,始终未出现变黑的现象,甚至水蒸干后,蓝色固体也不变黑。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9.
由土壤烧结成的红砖,因其耐高温、比热大,加之含有γ—Al_2O_3·Fe_2O_3和一定大小的空隙,将其碎成粉末后,可辅佐热分解实验及催化反应实验。一、硝酸的热分解在蒸发皿中加入1/5至1/4体积的红砖粉末,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后,在粉末上滴入少许浓硝酸,可见红棕色气体冉冉上升。二、硝酸钾的热分解将已研细的硝酸钾晶体与干燥的红砖粉末按1.5:1混和后加入试管。然后加热约1分钟,再用有余烬的木棍检验硝酸钾分解生成的氧气,其现象的明显程度优于单独热分解硝酸钾。若在氨酸钾中混和一定量的红砖粉末,能加速其分解以制取氧气。三、乙醇脱水制乙烯…  相似文献   

10.
二、实验操作 把3克无水CH_3COONa、2克片状NaOH和2克Fe_2O_3在研钵中研磨均匀,将混合物放入大试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塞上带导管的胶塞。用酒精灯加热混和物,约2分钟就产生大量甲烷气体,点燃甲烷气体,火焰高达4厘米。  相似文献   

11.
对实验用的试管进行加工,制成薄壁球泡试管,提高加热效能,缩短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12.
灯工炉的自制江西宜丰县新昌一小陈荣美灯工炉是用于烧熔玻璃的工具。在小学自然实验室里需要加热玻璃管时,通常是使用酒精灯加热。由于酒精灯温度低,加热时间较长,心急者很容易把玻璃管折断。下面向同行介绍一种灯工炉,用它加热可以缩短一半的时间。构造: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自然第四册中,第十节《人的营养》一课中有一个演示实验:灼烧瘦猪肉或羊肉,验证人的食物的营养成份。按照书上的提示,把一小块肉放在石棉网或铁网上灼烧。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石棉网加热整个实验时间约为10—15分钟,占整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2004年审查通过)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有两处:①第29页[实验2—2]观察用刀切开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燃烧,观察发生的现象。②第166页。将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钠放入玻璃管中部,并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管加热,当钠熔成小球并开始燃烧时,停止加热。  相似文献   

15.
高一化学“砱一节在讲红砱加热到416C时就升华,它的蒸气冷却后变为白砱”.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红砱升华为白砱以及白砱能自燃这一现象,我曾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简单装置,与同行们探讨.取一直径为7.8毫米、长为20厘米徐的玻璃管(最好钾玻璃管),用酒精灯加热其中部使其弯成30°~40°的弯管,使一端封闭,在另一端慢慢吹气,使弯管外部形成一小球型,并慢慢褪火,当玻璃弯管冷却后给一末端加热使其形成一个喷咀型.由玻璃弯管开口一端通过细纸筒小心地加入约0.4克红砱并用万能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1~2分钟,看到弯管球型中的红砱消失,而在弯管两端有大量的蒸气(白砱和少量的红砱蒸气).移去酒精打,由开口处急速鼓入空气,马上看到尖咀下处有闪光并有白烟出现即白砱的自燃现象.反应原理:P_4+50_2(?)2P_2O_5(因白砱燃点为40℃)  相似文献   

16.
煤的干馏实验的改进吴扬平(湖南省石门县教委415300)用酒精灯加热进行煤的干馏实验,不易确定加热部位,且加热时间长,装置繁琐,易堵塞导管,采用电热法进行煤的干馏实验,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等特点.实验装置如图,在软胶塞(3#)上插入两根铜电极(长为...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并创造性整合各种资源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思考、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验证或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时,往往采用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这一实验。但教材和教参是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直接用橡皮塞塞紧(或加一只气球),密封后称量反应前后总质量。引燃白磷的方法是直接加热锥形瓶或加热玻璃棒使白磷燃烧。这一装置的不足是:实验操作不方便,可控性不强,对白磷的用量要求较严格,不便于学生分组实验。我经过多次实验探索,对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用水浴加热的银镜反应实验陆英麟(广西凌云中学533100)银镜反应实验按传统做法需要水浴加热.笔者通过多次试验,不用水浴加热也能做银镜反应实验.效果好,反应快,节省时间,现象明显.实验步骤如下.1。按现行高中化学课本配制2%硝酸银溶液、4%氢氧化钠...  相似文献   

19.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孙叙元(江苏太仓市直塘中学215417)初三化学课本第三章演示实验3—3木炭还原氧化铜,按课文要求用酒精喷灯进行加热较难控制温度,如果温度过高会使试管熔化。在加热氧化铜和木炭混和粉末时,反应物易喷向管口,不能集中加热.实验完毕后...  相似文献   

20.
初中自然科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为了说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作用,一般用两个演示实验进行对比,一个用来单独加热氯酸钾,另一个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学生分组对比实验。现对此实验改进如下,以增加对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