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小学就学过设未知数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七个字):审——设——找——列——解——验——答.“审”就是首先要审清题意:“设”就是设未知数,一般来说怎么问怎么设;“找”就是找等量关系;“列”就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就是解所列的方程;  相似文献   

2.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类似,主要步骤如下. (1)审:认真审题,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相似文献   

3.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和公式法.2.在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现实问题时.要注意“审、设、列、解、检、答”这六个基本步骤.3.注意点:检验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所列方程。是否符合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书写答案一般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注意设和解中单位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常见问题之一,也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历来都受到师生的高度关注(关注什么?关注各类题型是如何列方程求解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要经过审、设、列、解、验、答等几个步骤。长期以来,由于应用问题设计的原因(命题者的意图往往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类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师生不大注意设的环节,往往“问什么,设什么”,这样设以后,通常都很顺利地列出所需的代数  相似文献   

5.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设、找、列、解、答"六步。(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明确哪些是已知数,哪些是未知数;(2)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量,有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为审、设、列、解、检、答 .本文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总结如下 .   1.审清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的 3种方法( 1)解析法 (分析法与综合法 )综合法是由条件推到问题的结论 ,而分析法是从问题的结论推到条件的思考方法 .对于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一般采用综合法 .( 2 )图示法 (线段示意图 )对于某些题目 ,若借助图形来显示数量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情况 ,可一目了然 ,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都可以用线段示意图来表示 .( 3 )列表法列表是解应用题常用的辅助工具 ,把题目中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一、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①审:审题。 ②找:找出题中的所有量,分清有哪些已知量、未知量/哪些是要求的未知量和所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相等关系。 ③设:设元,包括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如何设未知数要因题而异,  相似文献   

8.
许艳军 《高中生》2012,(5):28-29
解答技巧 解答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设出直线方程,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成方程组,从而转化为关于x(或y)的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与方程根的分布来求解.在解答过程中,判别式、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焦半径公式以及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数形结合思想起暑极为审娶的作用.同学们娶务必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列方程解应用题设未知数的方法通常有两种.①直接设法:就是题目问什么就设什么,此法易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②在利用直接设法不易表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时,可设出一个与未知量密切相关的量作为辅助未知数,列出关于辅助未知数的方程,然后求出辅助未知数,进而得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方程应用题     
方程应用题一直是中考的热点,初中方程应用题一般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为:审、设、列、解、验、答六步.设未知数的方法有:直设法、间设法、参数法.  相似文献   

11.
方程应用题     
方程应用题一直是中考的热点,初中方程应用题一般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为:审、设、列、解、验、答六步.设未知数的方法有:直设法、间设法、参数法.  相似文献   

12.
刘顿 《初中生》2008,(12):34-35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同学们习惯于题目中求什么就设什么,即直接设未知数.但有些问题用这种方法处理会非常麻烦,有必要间接设未知数.下面简要介绍间接设未知数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难点所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步骤为:(1)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2)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并用这个字母和已知数一起组成表示各数量关系的代数式;(3)列方程;(4)解方程;(5)答:  相似文献   

14.
问题甲、乙二人在400米的环行跑道上练习长跑,同时从同一起点同向出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乙跑几圈后,甲可超过乙1圈?分析先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悉心思考以下几个关键的问题:问题1在此问题中出现了哪几个数量?其间有何关系?三个数量,路程、时间和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问题2题中已知的数量是什么?未知的数量是什么?已知的数量是速度,未知的数量是时间和路程;问题3如何设未知数?设哪个未知数量为未知数?设时间或路程其中之一为未知数.问题4如果设其中一个未知量时间(或路程)为未知数,那么根据什么列方程?找出另一个未知量路…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应用题题型很多,如行程问题、数字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增长率问题等等.列出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不管什么题型的应用题列出的是什么方程(组),我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可以用七个字概括:审→找→设→列→解→验→答.其中找等量关系和列代数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改着重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涉及学生最头痛的问题——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说要做到:  相似文献   

17.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般情况下,题中求什么就直接设什么为未知数x,但在不少情况下,题中叙述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不太明显时,就应该选取一个和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都有联系的数量为未知数x,即设一个间接未知数。例题: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5,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恰好等于这个两位数的1/3,求这个两位数。  相似文献   

18.
审题的方法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相似文献   

19.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重点内容,对同学们来说更是一个难点.其难有二:一是如何选设未知数;二是找相等关系.本文就选设未知数这一问题举例说明常见的三种方法,以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一、直接设元即问(求)什么就设什么,这是解应用题常用的方法.只要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未知量明显地表示出来时,就可采用此法.例1小明参加数学竞赛,共10道题,每答对1道题得5分,答错或不答要倒扣3分.小明只得了2分,他答对了几道题呢?分析此题中的数量关系很明显,只要知道了答对的题数,就可得出答错或不答的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连线分析”,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分析方法。它可分“一画”、“二连”、“三分析”三步进行。一画。在审、读应用题的过程中,将已知数量、未知数量及关键词语,用线条画出来,并弄清它们的意义。二连。用线将已知数量中有直接联系的连结起来,并要求想一想:根据这两个数量,可求出什么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