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汽车侧面碰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作者及所在教学团队依托江苏大学国家级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真实车辆建立高精度数字化车辆仿真模型,综合运用数字化仿真假人、虚拟仪器、虚拟仿真实验室、有限元仿真软件、三维场景与VR、人机在线交互等技术,开发了汽车侧面碰撞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学生通过在线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加深学生对车身结构、乘员保护装置、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评价和虚拟仿真实验原理的理解。解决了实车碰撞实验难以开展的问题,弥补了实车实验的不足,提高了实验效率,从而达到"以虚补实,虚实结合,深度交互,理实融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频繁出现电动车与汽车相撞的交通肇事,多发生在道路交叉路口。一是电动车迎面撞击汽车:二是电动车的侧面遭到汽车横向撞击。电动车和汽车碰撞后的速度,可以通过刹车印公式计算。由于电动车质量比汽车小许多。碰撞不会明显改变汽车原来的运动状态。碰撞前,电动车和驾驶员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碰撞后因冲击会造成人车分离。不论是电动车迎面撞击汽车,还是汽车从侧面撞击电动车,电动车驾驶员都是和汽车发生直接的一次碰撞。可以利用抛射运动或倒地电动车的刮擦地面运动来推算电动车及汽车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对汽车垂直方向振动的分析,对汽车的元件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8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模型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根据实际的车型,按比例缩小设计出汽车的振动模拟装置.然后通过凸轮实现路面的模拟输入,利用空气弹簧模拟汽车的内部弹簧元件.根据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求解系统8自由度动力学运动微分方程,采用龙格-库塔(Runge-Kutta)法,在Matlab的环境下进行汽车运动求解,得到汽车在不同路面行驶的振动规律.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车室壁板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了车室声腔有限元模型.基于声学模态分析理论,利用SYSNOISE软件对该声学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获得了车室声腔的各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并将声学模态分析结果与汽车的各种激励源频率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其结论可用来改进车身系统的声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PC-Crash,建立车-人碰撞事故的数字化再现模型,分别就同一工况下汽车有无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刹车防抱死系统)制动系统、不同碰撞初速度以及利用随机函数确定汽车与行人的随机参数,进行大量的仿真实验,分析碰撞事故发生后人体头部重要器官与车体前部碰撞点以及损伤程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分析结果,从汽车生产厂商保护行人的角度改善车身布置结构,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碰撞问题是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的经典问题.在求解碰撞后的速度时,如果是完全非弹性碰撞,计算会很简单,但如果是弹性碰撞,涉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计算难度比较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弹性碰撞中蕴含"等差数列"的思想,弹性碰撞是关于共速时刻"对称"的,利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很容易地对碰撞后的速度进行求解,对这种"对称性"进行拓...  相似文献   

7.
一种利用等效模型与遗传算法的动态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现有动态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计算效率不高或者可能获得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等效模型和遗传算法的动态有限元模型修正新方法.首先,在设计参数的取值范围内,根据预设的多项式模型的阶次以及自变量的个数,利用试验设计方法获得拟合响应面模型所需要的最优样本点;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样本数据,并利用回归分析获得响应面模型,从而以响应面模型逼近结构特征与设计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在遗传算法的适应度评估环节,利用响应面模型替代有限元模型计算对应于一组设计参数的结构特征,并计算遗传个体的适应度,最终通过进化获得最优解,即为修正后的设计参数.以汽车车架模型为例,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与模态试验,并利用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模型修正.修正后,模态频率误差的均方值小于2%.用修改后结构的动态特性的测试结果,对修正后有限元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检验,模态频率预测误差的均方值小于2%.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轻型货车安全性,介绍了碰撞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原车进行耐撞性改进设计,增加了缓冲区,根据车身缓冲区的三维结构,用UG软件建立了车身缓冲区的力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车身缓冲区进行了模拟碰撞分析,将输出结果与原车身前部的碰撞结果相对比,证明对车身的改进设计是合理的,简化了设计流程,对轻型货车的耐撞性设计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汽车扰流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预应力模态分析.采用子空间法提取预应力模态分析结果,获得各种不同车速下的汽车扰流板各阶固有频率和主振型,与不考虑预应力的模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预应力提高了扰流板的各阶固有频率.随着车速的提高,各阶模态频率也不断增大,但低阶模态频率的变化比高阶模态频率变化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欧美两大汽车法规体系中碰撞乘员保护方面标准的分析,给出了他们的差别与联系,旨在为我国今后的此类标准制定和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PC-Crash,建立车-人碰撞事故的数字化再现模型,分别就同一工况下汽车有无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刹车防抱死系统)制动系统、不同碰撞初速度以及利用随机函数确定汽车与行人的随机参数,进行大量的仿真实验,分析碰撞事故发生后人体头部重要器官与车体前部碰撞点以及损伤程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分析结果,从汽车生产厂商保护行人的角度改善车身布置结构,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以某国产农村客车顶盖为研究对象,利用UG软件建立客车顶盖三维模型.根据我国法规对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相关要求,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客车顶盖进行强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客车顶盖的强度不足,针对顶盖不同部位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顶盖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对股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将CT医学影像数据转化为有效的股骨有限元模型。将模型在Workbench显示动力学Ls Dyna模块中进行网格划分、材料赋值及其它前处理,用碰撞物以不同的速度对其正面不同位置进行模拟打击,得到股骨被撞击结果,从而为不同股骨骨折受伤源头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碰撞物的速度不同、被撞击的位置不同,骨折发生时间和位置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碳纤维复合材料(C/E)具有强度大、比重小、耐疲劳、耐磨损等特点,因此在汽车应用广泛.为研究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磨削温度特性,本文采用三角形热源模型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磨削温度特性行了有限元仿真,得到温度分布情况.分析热源模型、网格模型、磨削用量等对磨削温度场的影响,得出一些重要结论.利用热电偶方法测量了磨削温度,并将...  相似文献   

15.
该文依据已有的棒球有限元分析模型(FEM),给出一种依据层接原理建立棒球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方法,对棒球测试与棒球棒碰撞受力分析进行精确模拟,通过棒球建模模型能够准确地反应真实棒球受力时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汽车白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车身声固耦合模型。基于声学模态分析理论,进而求解声腔模态。通过实车怠速噪声和车身悬置激励力测试车内响应点的声压值,进一步验证声固耦合模型。通过峰值频率下的板块单元贡献量和模态应变能优化分析,汽车车内低频噪声降低,有利于提升汽车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和显式动力有限元技术,通过研究多倍率滑轮组钢丝绳的建模和简化方法,利用ADAMS软件及其二次开发功能建立了核电环行桥式起重机的主起升机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吊钩组冲顶动力学仿真,得到了吊钩组冲顶载荷及拉紧钢丝绳对承载梁的压力载荷.将载荷添加到ANSYS/LS-DYNA软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中,进行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承载梁受碰撞挤压后的应力、位移.结果表明:吊钩组对承载梁的冲撞力不大,但在拉紧钢丝绳作用下承载梁所受的压力很大且发生大变形,需安装防护设备.仿真分析所得结果为核电环行桥式起重机的安全性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连续梁桥主梁与横向挡块之间的碰撞-摩擦耦合效应及其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以一座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3座桥梁有限元模型,其中考虑了纵向、横向的碰撞单元及支座的失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连续梁桥在双向地震激励作用下考虑碰撞-摩擦耦合作用的地震响应分析,并进行了影响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碰撞-摩擦耦合作用会改变桥梁结构的内力分布并对桥墩产生额外的扭转力,摩擦系数及纵向碰撞间隙是2个重要因素.合理的摩擦系数及纵向碰撞间隙能够显著降低主梁地震响应,并且有效地将部分作用于固定墩的主梁惯性力转移至滑动墩,从而减小固定墩地震需求并改善连续梁桥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帧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性能,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该算法标签识别过程进行数学分析,得到成功识别出的标签数量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用蒙特卡罗统计方法模拟这一过程,对马尔科夫链模型求解,得到了标签数量、时隙数和成功识别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20.
对ANSYS有限元分析时,需经历前处理、求解及后处理过程.对不同参数的模型进行分析时,也要进行不同的前处理,需要重复建模.使用APDL语言对ANSYS进行平板轧制过程仿真的二次开发,实现用对话框输入相应参数.使用参数对前处理的命令流进行修改,从而改变分析的前处理、求解及后处理过程,避免重复建模,可方便地进行轧制工艺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