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大师阿·托尔斯泰说:“小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对于刚刚跨进文学创作这所学校的业余作者来说,小小说应是他们必修的第一门课程。“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高尔基语)目前,我国文坛上出现的“小小说热”,正是顺乎这种文情,应运而生的。什么是小小说?  相似文献   

2.
我今天说的杜鹃,是我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荷花淀派重要作家韩映山同志的笔名。韩映山以杜鹃的笔名给我寄过不少稿件,这些稿件先后都在《北京晚报》副刊上发表了。映山为什么起这样一个笔名?一次,见到保定日报文艺部主任齐霁同志,聊起来,他说:“杜鹃就是杜鹃花,就是映山红嘛!”我恍然大悟。 我认识韩映山是在60年代初在南开大学中文系读大一的时候。那时,张怀瑾先生给我们上《文学概论》课。每逢上课,在教室最后一排都坐着几位比我们大七八岁的男同志。和韩映山一样也是保定一中毕业的郭晓钟同学告诉我,那是韩映山及天津工人作家万国儒等。那时虽一块儿上课,却从未交谈过。  相似文献   

3.
法国女作家巴丝卡候姿长篇小说处女作《零式战机驾驶员》,勇夺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奖”,完全出乎大家的预料。这是历届龚古尔奖第二次颁给小说处女作。文坛老将波利斯史瑞伯则以专篇自传《约半小时的沉默》获得“何诺铎奖”。龚古尔奖的奖金虽然只有50法郎(约10美元),可以说只是象征性的奖金,但得奖作品保征畅销,出版社和作家均可名利双收。何诺铎奖没有奖金,不过仍是文坛的殊荣。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知名作家,殷谦却对我国文坛前景忧心忡忡。殷谦说:“有许多文学爱好者甚至包括一些作家都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现在的‘作家’?之前的作家和那些同样是出版了很多著作的‘网络写手’有什么区别?我想,这个问题无论是什么答案都毫无意义,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真正的作家了.包括我自己,  相似文献   

5.
一、您是什么时候发表处女作的?那时有多大年龄? 我现在以写小说为职业,第一篇正式小说,是1956年11月发表的短篇《喜鹊登枝》。然而,我的文学生涯,是从写小演唱、诗歌,故事和新闻报道等开始的。这方面的手稿被变成铅字的,应该算我的真正的“处女作”。我写的第一篇故事,题名《姐姐进步了》,刊于1950年10月的《河北青年报》上。那年我18岁,在区委搞青年团工作。有一次我请假回乡探亲,途经姐姐家的那个村,就顺路去看她。在家里扑了个空,跑到地里才见她正跟男人们一块干重体力活计。这情景在当时来说是件新鲜事  相似文献   

6.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文坛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创作期,“轰动效应”层出不穷,其中,“用脚写作”是当前文坛的新景观,也被称作 “行走文学”,有人定义说它是由出版社出资组织作家出行游历、再由作家根据出版社要求推出系列丛书的一种文学创作。这些作品甫一出版便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人说它是包装年代出版社的一种炒作,是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流水线机械化生产出的“快餐”,破坏了文学的自然状态,甚至损害了文学的本质;也有人认为它是独具创意、形式新颖的“美味”,是对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学者性而封闭在书斋内的散文写作的一种反…  相似文献   

7.
我的处女作题为《局长的耐心开导》,是篇小品,也可以说是篇微型小说。说是微型,名副其实,总共只有三百余字。字虽少,发表的刊物档次并不低,是我这个无名之辈望而生畏的《人民文学》(1979年7月号)。这篇小东西的诞生既有戏剧性的开始,也有戏剧性的结尾。自小学起,由于我的作文课较好,一篇作文每每被语文老师说的好得不得  相似文献   

8.
尚未成功     
什么是成功之路呢?我很喜欢“启事”中的一句话:“成功之路无定式。”其实,不仅如此,就连“成功”的定义也很难解释。苦苦写作多年,终于在报刊上发表了第一篇处女作,可以视为成功。已经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多篇,选择自己满意的作品结集成书,出版第一本著作,也是写作生涯的成功。至于发表了作品以后,立即获奖,顿时在文艺界走红了起来,书摊上摆满了印有作者大名的书,大概更可以被  相似文献   

9.
从事新闻工作4年多了,看着一篇篇新闻稿件变成了铅字,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之余也有忘不掉的苦涩,最难忘的是发表的两篇“处女作”。1993年,我怀着对新闻写作成才的向往来到分部报道组学习。那时,白天拼命采访,晚上加班写稿,天天如此。但通往新闻报道的道路并不平坦,我满怀希望地将一篇篇稿件投向绿色的邮简,可迎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眼看一起学习的报道员小彭将一篇篇稿件变成了铅字,我是又嫉妒,又着急,不住地埋怨自己不中用,同时脑海里又产生了“走捷径”的想法。一天,在翻阅报纸时看到一篇报道:烟台某乡镇党委做出规…  相似文献   

10.
我在图书馆工作了整整40年,现已退休。到目前为止,我总共发表专业论文330篇,出版著、编、译、校著作16部。因为我的处女作发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图书馆工作》(《图书情报工作》的前身)上,所以,我的写作的确是从《图书情报工作》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学艺术界的人们大都清楚,“山药蛋派”这个文学流派的提法是创始人赵 树理投身文学事业不久,就开始探索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新途经,并在30年代就有作品问世。只是当时势孤力单,没产生大的影响,当然也谈不上形成什么流派。 历史跨入40年代,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条创作道路上已探索多年的赵树理如鱼得水,更加坚定了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是我任《群众日报》通讯员并在该报“庆祝国庆一周年”笔谈会上发表第一篇“处女作”50周年。这一篇文章发表后,写作便势不可挡,接二连三的消息、通讯和短文陆续发表。它鼓舞自己前进,指引自己攀登。刚解放初,我在渭南瑞泉中学高中上学时,被报社发展为通讯员,颁发了米黄色的通讯员证,还给发来每期的《通讯往来》,指导通讯员不断学习提高。“国庆笔谈会”这篇处女作,就是自己投稿好多篇后才被选上的。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届国庆节,《群众日报》在报上举办“国庆笔谈会”,提出5个问题让读者、通讯员参加。我参…  相似文献   

13.
一位青年作家跟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在赴美考察之前,某晚报记者写了一篇千余字的访问记,竟有三处不妥和失实,弄得他很难堪。第一处是说这位作家是“寻根派”文学的“首领”,他深表反感。且不去考证当代中国文坛到  相似文献   

14.
二、对待稿件的态度在文学史上,很难找出哪一位作家能象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高尔基那样,拿出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审读文艺作品的手稿,特别是在苏维埃时代。他读过上千篇有天赋的和平庸的,初学写作的或已跨入文学大门的作者的手稿。有的人说他白白浪费那么多时间去阅读“文学毛头”的手稿。作为对这种讥讽意见的回答,高尔基说这是他真正的工作,无论是普希金,还是托尔斯泰,都是从“文学毛头”过来的。 1928年,高尔基在给《西伯利亚火花》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写道:“……在我的道路上遇到许多极有  相似文献   

15.
我开始写稿总是跟着形势跑,看见报刊杂志登什么我就写什么,写作热情很高,可寄出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全无消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战友那里看到一期《新闻前哨》杂志,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里面一些有关新闻写作的文章对我启发很大.从这以后,我一边坚持学习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边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不盲目动笔,不急于求成,稿件写好后又反复修改,然后征求周围同志的意见,认为确实有报道价值,再“投其所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处女作终于发表了.从这以后,我处处做有心人,勤于笔耕,选好题材,把握战机,中稿率提高到85%以上.当然,这里面有《新闻前哨》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16.
一位青年作家跟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在赴美考察之前,某晚报记者写了一篇千余字的访问记,竟有三处不妥和失实,弄得他很难堪。第一处是说这位作家是“寻根派”文学的“首领”,他深表反感。且不去考证当代中国文坛到  相似文献   

17.
我早就走出了《白鹿原》——陈忠实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晋瑜:陈老师您好,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您的写作经历吧. 陈忠实:我的写作经历可以分为两部分,没有发表作品以前和发表作品以后.1957年我初二的时候开始在作文本上写了几篇小说,纯粹是爱好,当然也有客观上的诱导.那时也搞教改,把语文课本分为文学和汉语两部分.汉语讲语法,文学课包括古今中外的名篇选段.我对现当代文学的作品中农村题材的作品很感兴趣,读赵树理的作品尤其感到亲切.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作品把我有限的农村生活的经历都印证了.  相似文献   

18.
我是从工人业余作者成长为专业创作人员的。自60年代初开始学习写作,如今已30多年了。回顾走过的文坛学步之路,可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而“深挖自己生活这口井”,则是我走上成功之路,最切身的体会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河北内邱中学语文教师刘振新: 我爱好写作,给报刊寄去不知多少稿子,篇篇查无音信。苦恼中发现了《新闻与写作》。我一边钻研、一边实践,破天荒地在《邢台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处女作。从此我与《新闻与写作》有了特殊的感情。一年多来,在省市报刊电台上,我发表了42篇文章,因而我在本校受到重用,外校(高考补习班)也慕名聘我教作文。评讲时,《新闻与写作》就是我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挺受同学们欢迎。当年  相似文献   

20.
大正 《出版参考》2006,(2X):36-36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年)官僚家庭出身,母亲倭文重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女性。6岁起在日本贵族学校学习院受教育长达13年之久。在校期间,受日本浪漫派思想的影响,开始用现笔名发表习作。1944年考入东京大学法学部。1946年经唯美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推荐,发表短篇小说《烟草》,从此正式步入日本文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