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典型理论是现实主义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典型”与“形象”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艺界得到了深入细致地探讨,解放后学理论教材中对典型理论的种种规定,其基本意义仍然是40年代理论研究成果提供的。  相似文献   

2.
作家和学对当下生活的认识和判断是一个美学问题,也是一个伦理学问题。对人类历史的无视和对人类一般道德立场的挑战都不是作家和学的特权。美化人类历史的罪恶更不是作家和学的特权。将血腥的历史解释成为有血性的历史,而且还要将这样的历史加以粉饰和赞美,这种现象在一些学作品和理论章里时有表达,本对韩少功和徐葆耕的两部(篇)代表性作品中的观点作了批判性的讨论,从史实、对待史实的态度、作家与学的底线、化的域限与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导论主要回答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等问题。关于本课,学生可能会产生以下疑问:这门课主要研究什么问题?它与时事教育课、一般理论课或专业课的学习有什么区别?怎样看待战后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现实及其理论的发展?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国际问题?因此,本讲将着重介绍:(1)课程的由来及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领会学习的意义;(2)课程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框架,使学生建立起对本课的整体认识;(3)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国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形成正确的认识。一、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基…  相似文献   

4.
"和而不同"与中国比较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比较学理论问题的争论、探讨中,有的学视“和而不同”为中国比较学的基本化策略,也有的学对此提出质疑。本阐述“和而不同”在中华化中贯串始终,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应成为中国比较学的基本策略。不管近代以来我国坛批评话语尚有多少问题,它仍是我们今后承继的起点。同时,“和而不同”在方法论上亦有它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西方的学理论历史来看,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要到重要的转变历程;“感”在中国古典的传统学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一个十分中心的位置。当代迅速移植过来的理论仍然在我们自身固有学话语的外面,因为西方现代是“感性的转向”的论,而我们则是从感性转向“理性”话语体系,这是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宗白华的“境界层深创构”美学理论,使中国古代诗学意境理论完成了现代性转型,并对其作了精致化,深刻化,系统化的发展,该理论不但对学创作与学鉴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构建中国现代诗学,现代论,乃至对复兴华诗歌,都具有方法论启示,值得学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7.
简论"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黑龙江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简称"评学")工作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评学这一新生事物的几个基本问题,即评学的涵义、地位、动因、原则、内容、特点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8.
2001年3月20日,华中师范大学学批评中心召开了名为“建构生态艺学”的学术座谈会。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的十余名专家学参加了此次座谈。会议由学批评中心主任王先霈教授主持,与会围绕海南大学鲁枢元教授的新《生态艺学》所提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生态艺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否成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择其要,作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9.
自许慎《说解字》问世,《说》的研究层出不穷,《说》学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后世学在肯定《说》功绩的同时,也对《说》内容提出了很多质疑,在“六书”理论方面聚讼尤多,如转注、假借的界定,“六书”的次第问题,多形多声问题,亦声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从“六书”的分类标准是造字方法这个观点分析,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本从“六书”理论的起源,许慎对“六书”概念的公释,《说解字》的写作目的和体例三个角度,论证了“六书”的性质和分类标准是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方式,并利用这个结论,解释了“六书”理论方面有争议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外,对翻译的定义与标准的界定和论述往往以“等值”为先。但这一理论却遭到我国许多学的反对,认为“等值”是不可能的,不切合实际和不可企及的。笔认为对“等值”问题的认识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在翻译事业蒸蒸日上的历史时期,应重新认识“等值”学说,并赋予合乎时代要求的新阐释。章就这一问题以及学翻译的等值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