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教育的科学技术原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前教育原理主要从哲学层次,以思辨方法进行构建。鉴于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文章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教育的科学技术原理,即教育原理是教育哲学、教育情意、教学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工程、教育实践各层次原理的统一,又以教育科学技术层次及其控制信息系统子层次为主导,期望为教育原理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古、今、中、外的视角,列出了和谐教育的多种释义,这些对我们认识和谐教育有所启发;其次,文章论述了和谐教育的层次内涵:个体层次的和谐、群体层次的和谐、整体层次的和谐。以及各层次和谐的内涵。个体层次的和谐教育,是指德、智、体、美要和谐发展;群体层次的和谐教育。是指民主、劳动、人权、法制要协调整合;整体层次的和谐教育,是指科学、技术、人文、和平要协调整合。最后,文章论述了和谐教育的实现途径:要通过科学教育、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和平教育去实现;本文着重论述了和平教育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的理念和教育应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的理念,必然要求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促使职业教育层次的提高。研究证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在实践中是可行的,也是成功的。技术领域中需要培养技术科学的研究和新技术的设计人才。科学有科学的原理,同样技术也有技术的原理。专业学位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的理念和强调教育应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的理念,必然要求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促使职业教育层次的提高。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提升需要的标准,一要看现实中是否可行,二要看理论上是否有立论的依据,即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中(或技术领域里)是否需要培养学术型人才,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技术原理,是否有学位授予的基础。研究证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在实践中是可行的,也是成功的。技术领域中需要培养技术科学研究和新技术设计人才。科学有科学的原理,同样,技术也有技术的原理。专业学位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育技术本质研究是深化人们对教育技术认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育技术原理研究的核心。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教育技术本质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分别从技术哲学、教育学和系统科学等三个学科的视角梳理了教育技术本质研究的主要成果,然后,从三个方面对深化教育技术本质的研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研究中的设计科学——基于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设计的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研究中的设计科学,它很好的结合了设计和研究,很好的兼顾了技术和理论,在国际教育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从设计科学的发展历史出发,论述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内涵、其设计科学特征、实施的一般步骤以及与教育技术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新兴的研究方法论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告诉我们:教育模式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进化的,任何封闭的、停滞的,处于长久失衡状态的系统,决不可能走向有序与成功。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研究在教育模式的研究层次、研究角度、研究方式等方面均有突破,其主要特点为:以认识论、系统论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从宏观上窥视教育的整体动态与发展,确定教育研究和改革的方向;以微观人手对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反复实践,并且及时总结,丰富理论知识,促进教育模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由中美教育技术实验研究转向引发了对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新思考,从自然科学与教育科学的角度对其科学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教育技术实验中的“技术”进行了科学的理解,结合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层次体系提出了教育技术实验科学化的途镌。  相似文献   

9.
在综述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层次划分,建立了调研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从媒体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理论知识、职教教学设计、职教资源和职教研究5个层面深入调研,了解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各个层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职业院校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建议,旨在为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夏建国、张越等人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中撰文,解读了技术教育的内涵,从国际视角梳理了发达国家和地区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我国在技术本科教育上的思路框架。技术教育是指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它强调对基础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从事此类工作的人称作技术师。技术教育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有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CNKI1999-2013年收录的有关民族教育信息化相关文献显示,我国民族教育信息化研究文献数量与质量总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研究人群主要为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员,研究形态以理论研究为主,综合研究较少。总的来说,当前我国民族教育信息化存在研究基础差、研究力量弱、研究成果少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了加快我国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有关部门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注意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并举,开发与同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着力进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以及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教育技术一直在引领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对于他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美国教育技术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问题研究,关注教学与学习研究、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注重国际间合作研究。相比而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群体涉及从小学到高校的各个层次,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为核心,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缺乏国际合作的意识。因此,我国的教育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同时要立足本土文化,采用多元混合研究的方法,深入地开展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努力走出一条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必须把握好自身科研工作的方向和优势,将科技应用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切实将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科研教改成果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强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Just as the grand challeng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require computer-communications network support for collaboration among geographically disparate institutions, disciplines, and individuals, so the grand challenges of educational reform require new kinds of collaborations across previously separate institutional boundaries and among individuals whose work was previously isolated from one another.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is being engineered and deployed at the same time as new structures are sought for education. Know-how about productive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has been gained from previous and current projects. Productive projects in educational telecomputing will focus on the grand challenges of educ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help to build appropriate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for education. A reasonable goal is to have in operation, by the mid-1990s, the intellectual, technological, educ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 necessary for productive and efficient use of computer-communications networks for education.Opinions expressed in this paper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official policy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借助因高校内迁而带来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充实和加强,傅葆琛华在私立华西协合大学主持创办了教育研究所,主要从事乡村教育及乡村建设研究。作为一个私立教育研究机构,它因当时国家层面政策法规的缺失及教育学研究自身的边缘化特征而未能产生较大影响,但其颇具特色的乡村平民教育研究,仍为近代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每项技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形成、发展与应用离不开特定的技术生态,信息技术尤为如此。运用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共识,而技术间加速融合、协同创新所形成的智能技术生态是驱动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智能技术生态以教育信息的全面感知为基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动力,通过跨时空、跨模态、跨组织的教育教学要素重组以及各教育主体间可信、智能的合作,推动未来教育创新与变革。智能技术生态可为跨时空的教育资源配置、多主体的教育协同治理、社会化的教育服务供给以及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评价提供支撑,从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学活动、教育组织和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系统性、结构化地重塑未来教育样态。在此过程中,需通过技术间的赋能解决单一技术瓶颈问题,并通过优化教育治理体系规避科技伦理风险,有序推进智能技术生态的演进与未来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无法成为学科主要是因为找错了研究对象。"目标-手段-结果"是教育实践的整体框架。如果我们把"手段"完整地理解为教育系统,这个系统既是其他学科无法研究的对象,也隐含着对教育的整体理解。在教育系统中,任何局部的信息处理和交互都可以由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解释,但是整个教育系统何以能够具有达到具体教育目标的功能只能由教育学系统机制来解释。研究教育系统能够发展出科学与技术知识,这些知识能提升从教者对教育的理解力和行动力。因此,教育系统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而这种教育学不再是教育术语意义上的教育学,而是新教育学。新教育学包含教育技术学、教育现象学、教育价值学三个分支,主张践行以设计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新教育学不宣布一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而是为制定清晰合理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提供理论支撑;不关注泛泛的方法模式,而关注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设计教育系统以达到具体的目标;不关注有效性,而关注教育实践中的一致性;不关注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而关注教育自身的规律;不关注实践的成功,而关注教育系统的缺陷。新教育学作为后发学科虽已开始,但其走向实践,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路还很长,至少需要在人员素质、实情数据以及软件工具等多方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可用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上的改革。但二十多年来,由于认识受限,定位不当,我国这一领域的工作偏重于硬件设施建设与服务、教育媒体制作、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且这些活动大部分在战术层面上开展,教育技术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我们应关注在战略层面上实施教育技术,追求“效果、效率和效益”,即教育绩效,这是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所要求的。战略优先,战术配合,战略战术互动,促进教育整体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应成为信息化进程中我国教育技术高起点新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研究的基本思路。用教育技术引领教育改革,在宏观层面上应重视需要的评估和系统规划,确保“做对的事情”;在中观层面上要推广教学系统设计,在微观层面上要加强对研究成果的运用,确保“把事情做对”。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界电教人员或计算机科学人员的工作仅是教育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技术也是各级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共同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