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声调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同时也是他们在学习汉语语音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因此,汉语声调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一直是重难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母语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归纳总结了留学生声调偏误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声调偏误,提出了设计合理的教学顺序、声带控制练习、运用合适的教学技巧三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来华的中亚及俄罗斯留学生进行调研,初步探究他们学习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变异情况.同时,描写中亚及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现象,统计出语音发生偏误的数据,截取相关语音音频图,并分析出导致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总结出解决措施和可实施的方案,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提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听辨法,对塔吉克斯坦汉语初级水平的留学生进行了16种调型组合的32组词语的实验,从易错调型组合及类型、易错调型及偏误调型、各调型难度顺序、各调型在两字调中前后不同位置上的偏误区别等方面分析了塔吉克斯坦汉语初级水平留学生两字调的声调偏误情况,并发现母语负迁移、教学方法及考核不当等影响因素,由此从建立对汉语声调的感知基础、培养汉语语言感、加强专项训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对法汉语声调教学的效率,项目组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和方法,采用南开大学自主研发的语音分析软件——Mini-Speech-Lab(桌上语音实验室),对法国留学生的汉语单字声调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在法国留学生汉语单字声调中,"阴平掌握得最好""调型偏误最为严重的是阳平""调域偏误最为严重的是去声""阳平和上声混淆成为声调习得的难点"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金峻铁 《现代语文》2010,(5):141-142
受韩国语汉字音等因素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声调时偏误情况较严重。本文在对韩国留学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的规律,并分析了其成因,以期有利于对韩汉语语音教学。  相似文献   

6.
运用听辨法,对塔吉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初级水平进行了16种调型组合的32组词语的研究,从易错调型组合及偏误类型、易错调型及偏误调型、各调型难度顺序、各调型在两字调中前后不同位置上的偏误区别等方面,考察塔吉克斯坦汉语初级水平的留学生两字调的声调偏误情况,并针对这些偏误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单字声调是研究汉语声调的基础,借助实验语音学方法采集语音样本,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声调进行系统的声学描写和分析,运用石锋的声调格局理论与北京话声调格局进行比较,考察留学生声调与北京话声调的差异,得出中亚留学生的声调偏误及声调习得倾向,提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汉语单字作为实验语音材料,采用语音软件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调的发音特点进行声学描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留学生单字调容易出现的偏误现象为去声误读成阳平或上声,阴平误读成阳平,阳平误读成阴平。此外,它们的偏误特点为阴平不能趋于直线,阳平升不到位,上声不能够先降后升,去声降不到底。从时长特征来看,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调发音的时长比对照组短。本研究的结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声调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母语是非声调语言的俄罗斯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普通话时,"洋腔洋调"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运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单音节声调进行分析,帮助找出基本的声调偏误现象,研讨相应的教学策略,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与越南语都属于声调语言,两者在声调类型上有着相似之处。受母语正迁移的影响,越南留学生"洋腔洋调"现象并不突出,而不同语言必然存在的负迁移作用则使得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普遍性声调偏误现象。研究这些偏误现象必然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新疆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客观事实,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依据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分别从语言接触、语言变异、跨文化三个视角对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进行了透视,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社会语言学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本质联系。
Abstract: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guided by basic socialinguisitc theories,this paper views Chinese teaching to overseas students from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n Xinjiang from a socialinguistic perspective.It discusses langauge contact,language variation and crosscullture and holds that there i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Chinese to foriegn students and socialinguistics.  相似文献   

12.
在对国内外第二语言词汇元认知策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留学生汉语词汇元认知策略调查问卷,对留学生词汇元认知策略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在词汇元认知策略使用上的基本情况,以及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词汇元认知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运用调查问卷,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三个类别对在华学习汉语的非学历教育中亚留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展开调查研究,探析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表明,在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选择上,中亚留学生能够综合使用社会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获知留学生的词汇策略使用情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策略教学.  相似文献   

14.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使留学生在进行语言实际运用中常常会出现诸如某些语气、词义以及话语交际的错误。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通过对东南亚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存在的停顿、重音、语气、词义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深入研究,探析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探究——以越南留学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和越南在经济、文化领域合作的加强,来中国学习汉语的越南留学生也不断地增加,针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也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语言学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160名越南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从汉语的学习主体———越南留学生本身的特点(学生对汉语语言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策略等)来对越南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针对越南留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汉字字形上的显著特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特征。以义构形、以形示义是汉字字形构造的基本理念。理据分析是与这种理念相适应的对外汉字字形教学中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部件教学则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环节。两者的结合有助于培养留学生理性分析汉字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助于留学生了解并融入中国文化,从而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香港作为东西文化交汇的国际都市,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呈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随着香港与内地联系的日益紧密,针对本地学生的汉语教学以及众多外籍人士的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了很大发展,并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疆师范大学汉语教育学院对外汉语系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的50名学生使用词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查词典的目的比较明确,方法也比较恰当,但不经常使用词典;另外,双解词典的拥有率也远远不够。外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选择词典以及词典使用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系统地培训,以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的程晓堂和郑敏两位学者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表对新疆师范大学汉语教育学院的对外汉语本科05级的同学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的诊断;用文秋芳博士的性格测量表对该班同学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性格的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也各不相同;而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发现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很强,即:学习策略使用得越多,学习成绩越好。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globally, the Hanban launched a Volunteer Chinese Teachers (VCT) Program with the purpose of se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fill vacancies for overseas Chinese teachers. In spite of the multitude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gram, there has been a paucity of research attention on them. How do these students, most of whom have never been abroad before, manage their life in their host country and negotiate their new role as a VCT in an overseas Confucius Institute? What are their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s as they venture into a new country to serve as a native teacher of Chinese?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a dozen VCTs teaching in linguistically and culturally different contexts, this study seeks to examine the 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ity, identity and power relations involved in their overseas language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