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语感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 语感,广义地说,指主体对言语的感受。它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一个人的志趣、学识、经验、语言素养,临场时的情绪等等,能决定语感的取向、广度、深度、精细度、速度、灵敏度等。我们现在所说的语感,指的是狭义上的,即: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这里,一方面强调语感是一种能力,另一方面还突出其敏锐的审美的特征。故,它是一般人所言的“感悟力”,这是一种高级语感。本  相似文献   

2.
周静 《现代语文》2009,(8):49-50
语感是什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语感,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朱光潜说过: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编写过《语感论》的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感是社会的人一种丰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实质上它就是人的情理感、人格感。从现象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四、语感体验与智力开发结合原则言语学习需要语感,语感又离不开智力活动。语文教学在强调语感体验的同时,必须重视语感体验与智力开发的有机结合。确定这一原则,主要是因为语感与智力活动具有客观同步性。语感是对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它并不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就组成要素说,语感由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等构成。语音感是对口头言语的语音、语  相似文献   

4.
一、明确语感培养目标 语感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是听、说、读、写的灵魂。“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而“说、写”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文化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外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学生是在其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的。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人类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感教学是指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指的是狭义的语感教学,即阅读语感的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所阅读的言语材料有敏锐、准确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陈俊清 《学周刊C版》2011,(3):101-101
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是课堂,培养语感的主渠道是阅读教学.语感教学的主体是在课堂上经历言语实践的学生,即从事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者.引发主体语感的对象是言语,它既指言语行为,也指言语成品.语感的过程是对言语的感受和理解,感受和理解的结果是积淀各种类型的语感.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一种语文素养,是从长期的规范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联想等复杂的心理因素,它既包含直觉的"意会",也包括语言阐释的"言传".所谓语感训练,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正误感、语气感、节奏感、美丑感、层次感等方面的训练,语感依存于听、说、读、写活动中,它能帮助我们通过语言的直观形式迅速理解语义、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8.
语感就是语言学科所要培养的语言能力的高度综合的表现形式。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语言敏锐的直接感觉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的审美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其作用是根据语言环境理解各种各样的言语的含义。辨别优劣和按照实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语感广义上说就是主体对肓语的感染力,是读写听说的基本素养;狭义上说就是主体在长期的肓语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言语敏锐审美感知力。  相似文献   

9.
谈语感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语感内涵的揭示,必须把握两点,一应尽可能体现语感质的规定性。此为正确认识语感的标志,二应方便于语感教学的操作,此为认识语感的根本目的。曾有不同的学者或从语言学或从心理学或从哲学等角度作了阐释,丰富了我们对语感的认识。但以方便语感教学的操作视之,则有若干不足。鉴此,笔者认为,所谓语感就是人在长期言语感悟和语言运用中获得的一种对言语的理性的直觉能力。它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境感、语艺感等。通过说话、诵读中的重音、停顿、语调等的把握,对词法、句法、语序的理解、对文艺修辞、言语变异的领悟,学活字词,感知语句,凸现形象,获得意旨。  相似文献   

10.
写作素养有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来讲,写作素养包括写作的基本能力和情意素养两大方面。写作的基本能力为“文体感”(包括语感)和“行为感”;写作的情意素养包括人生观、世界观、哲学观,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定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认真的态度,超常的忍耐力和吃苦  相似文献   

11.
论语文学习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整个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来源于言语形式的刺激,能不断提高,具有迁移性,是一种直接性的理解。培养语感能力的方法在于言语材料的大量积累和语文知识与语言规律的掌握。因此,在教师作一定语感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多读、多听、多写、多说是培养语感能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写作素养论--写作能力与情意素养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写作素养作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和界定,将讨论限制在“狭义”写作素养的范围内。指出其主要包括写作的基本能力和情意因素两大方面。认为写作基本能力为“体感”(包括语感)和“行为感”,写作的情意素养包括人生观、世界观、哲学观,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定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认真的态度,超常的.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等,其核心是“言语人格”修养。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来说,写作基本能力和情意素养的培植不可偏废,后的作用可能将超过前。因此,在写作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写作情意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它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语言认识中.语感应该是不可须史的东西,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与语感的敏锐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无论是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理解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都离不开语言。因此,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语言教学。 对一门语言的领悟,最高的境界便是具有良好的语感。什么叫语感呢?说得简单点,语感就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所谓直觉,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指的是人脑对事物、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由于直觉是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15.
曾晓洁 《广西教育》2006,(7B):60-60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处于一个基础的核心地位。首先,语感是言语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我们进行任何一种言语(包括语文学习)活动,都必须以一定的语感能力为基础,否则根本无法参与任何一种言语活动。其次,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因为信息交流直接凭借的是语感,离开语感就谈不上信息交流了。因此,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所以,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林巧莹 《语文天地》2012,(24):27-28
教师可以将语言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一、培养语感,促进语言技能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是言语经验,是个体在生活中进行言语活动的产物。培养语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早在汉代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成熟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揣摩字词,语感训练的基础工作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意境的深邃、景物描写的形象,都源自文本表达的贴切、形象。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直觉,它是对语言的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力,包括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语感最突出的特点是不经过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在读-听-说-写的瞬间就能深刻地理解、体味语言和灵活地判别、调整语言,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过程来看,语感是一种直觉,是感性的;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认识深度来看,  相似文献   

19.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开发区新建学校,师生来源广泛,隶属江淮方言区中多种方言杂处地区,方言之间边界交错情况复杂,边界线上的方言交互影响,形成"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现象,学生语言成长环境和语感形成环境复杂而多变,加之稍纵即逝的语言现场,使学生语感生成训练任重而道远。语感,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我们把它分为语音感、语义感、语速感、语态感和语境感五个方面。《现代汉语词典》把语感定义为:"言语  相似文献   

20.
何谓语感呢?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