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交际手段。韩中两国在非语言交际方式上存在着异同点,其共同点在交际上起着积极的影响,但有的不同点在交际上容易出现误会,而引起消极的影响。作为教外语的老师,在教好外语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白非语言交际的异同点(韩国外国语大学孟柱億教授2011年第一学期在给一般大学院上中国语言学概论课时所讲的)。  相似文献   

2.
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际。要达到交际目的 ,就要注重汉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异同点 ,以避免在交际过程中造成社交语用失误。本文分析比较汉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异同点 ,强调要在教学中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从而提高社交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际,要达到交际目的,就要注重汉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异同点,以避免在交际过程中造成社交用语失误。本文分析比较汉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异同点,强调要在教学中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从而提高社交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类交际由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组成。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类交际中起着语言交际无法代替的作用。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外语教师在教给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规教学本身的作用还大。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包括教室环境与桌椅的排列,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6.
非语言声音是一种无固定语义却可以传递交际信息的声音,在外语课堂上起着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充分利用非语言声音和有声语言进行交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非语言声音在外语课堂上的交际功能,以及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对教师加紧学习和研究非语言声音并运用在课堂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语言交际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容小嘘的作用。本文作者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外语老师做了调查研究,探讨如何具体应用非语言交际以及非语言交际行为对大学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态语(也就是所谓的肢体语言)属于"非语言交际"范畴.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一样,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打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烙印.从人际交往的距离、姿势动作、面部表情等方面,对中国人与日本人的体态语进行异同比较分析,旨在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师生互动性极强的外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语言行为之外,非语言行为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非语言交际手段,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隽 《教育教学论坛》2012,(24):281-282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在人类的日常交际中,所有交际信息基本上是通过非语言传递的。可见在人的交际中,非语言的因素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体态语"同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体态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往往会产生误解。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减少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来自三所不同层次的大学共292名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内部四个维度上的表现也具有差异。针对该结果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潜因分析,并从教学的角度就如何培养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从中西社会习俗异同、词汇与谚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等方面入手,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对词汇教学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应该轻语言形式,重文化背景知识讲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段三伏  李波 《中国教师》2009,(Z1):76-77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而体态语(body language)是非语言交际中最丰富的一种。在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社会文化不仅制约着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也制约着人们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中西文化在非语言交际中也存在不小差异,其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内涵同样不可忽视。但在现行的外语文化教学中几乎没有它的地位。为达到和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不仅应教学生掌握目的语的语言交际体系,还必须引导学生了解目的语的非语言交际体系。本文就如何进行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在人们交际活动中重要作用的分析,论述了非语言交际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出目前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加强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民族不同非语言交际行为就有可能反映不同的文化特性。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教会学生注意非语言交际行为,避免引起文化误解和交际障碍在外语口语教学中是尤为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英语交际中的体现,谈谈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语言的交际单位句子入手 ,对英汉语作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 ,总结了英汉单句与复句在结构与分类上的异同 ,揭示了两种语言之间的某些内在规律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进行对比 ,掌握学习外语的方法 ,提高外语的写作与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感情和传输信息的媒介,交际中所使用的交际工具除了口头语言,还包括体态语等非语言行为或手段。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之一的环境语,将中英非语言交际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阐述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文化信息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影响交际能力的非语言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际能力的构成划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影响交际能力的非语言因素主要有心理、体态、文化方面的原因。长时期来,思想观念,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制约和阻碍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对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更新交际观念,丰富交际知识,强化交际实践,深化交际研究等主要环节,逐渐排除非语言因素对交际能力的负面影响,提高中国学生综合的外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非语言文化交际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其中包含交谈者的行为特征、性格及潜在意愿等信息,它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反映。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每个国家的非语言文化交际各具特色。中俄两国在非语言交际中既有相似点,又有各自独特的特征。本文对中俄两国非语言文化交际进行对比。阐述两国非语言文化交际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