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认为“GX”32字诀不仅在新课学习中,也在复习中注重这一原则.在复习课中应充分体现“循环上升,积极前进”的精神,在前进中巩固知识,在循环中提高;通过复习课集中讲,对比练,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为此,我在复习课时作了“循环滚动”式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方程”一章为例,从学生情况,复习备课构思,实施教学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循环滚动式”复习方法的一点体会.一学生情况要上好任何一堂课,都要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确定一堂课的重  相似文献   

2.
著名数学教育家陈重穆创立了“积极前进,循环上升”的数学教学思想.在多年实践中,我体会到这种教学思想不固守循序渐进原则,不要求机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不过于注重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尤其反对无差度慢节奏的死板重复练习,它常以有一定幅度和难度的快速过渡与跳跃来完成某些知识的教学,不在枝节问题上逗留,强调知识在质上的飞跃. 积极前进往往带有尝试性和冒险性,在一个阶段结束时又带有一定的模糊性,然而留下的问题在循环中处理.它的理论是人的认识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不可能一次完成.在循环时,始终注重提高学生的认识,适当加深知识  相似文献   

3.
学生理解、掌握某种知识到运用这种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必须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再用理性认识来指导实践这两个认识上的飞跃.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中才能不断地巩固知识.本文仅以“圆柱的体积”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我从1994年9月开始参加《GX》教材第三轮实验,在教学中用《GX》教材的“三十二字诀”指导教学,实验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作法1.立足于效益,在前进中巩固,注意上好循环课。循环出效益,出质量,人的认识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不可能一次完成,《GX》教材知识相对集中,减少了课时,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注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都有积极的作用.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的教学要立足于循环.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前进中循环,在循环中前进,是螺旋上升.在循环中巩固知识、积累知识,在循环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作法是:1 引入新课时循环任何新知识都不可能脱离旧知识而存在.学习知识总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比机械地记忆结论更重要.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时,由幂的意义及表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a~m·a~n=a~(m n).这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教材中,每节内容都有许多相应的“旁栏思考题”。这些题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已成为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一、“旁栏思考题”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1.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有些“旁栏思考题”是针对本节有关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或某些现象提出疑问的,用它来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2.启迪思维,巩固所学知识。“旁栏思考题”往往是紧扣课本知识提出问题,因此它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3.反馈练习,查漏补缺。…  相似文献   

7.
案例:“认识大约几时”在一次数学新教材课改专题研讨课活动中,三位教师执教的课题都是一年级第一册“钟表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中认识“大约几时”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地获取知识呢?三位老师就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实施了不同的教法。第一位教师课前教学设想: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借助课件直观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方法。紧接着用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深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玩中巩固新知。课堂情景描述:认识7时整后,教师用课件同时出示“大约7时”的两个钟面。…  相似文献   

8.
问题教学模式是指利用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教学并不是局限于用“问题”对教学内容作例证性阐述,也不是局限于用“问题”做单纯巩固知识基本训练,更不是把“问题”等同于“习题”,用“题海”加重学生负担以换取短期教学效果。而是把“问题”作为出发点,把问题作为基本要素来组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习题课是升华学生认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一个平台,是以生活背景作为题材,多方位多角度的设置情景,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课型.传统的物理习题课教学是“方法概述+应用举例”,即:用概括的语言介绍某种方法的步骤,再用具体的例子来验证它,然后用相似的练习题来巩固它.  相似文献   

10.
所谓“温故而知新”,知识的巩固是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如果离开了对知识的巩固,便失去了实际意义。知识的巩同对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巩固知识。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来激励学生积极地、及时地巩固知识,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1.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通过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通过作业拓展课堂知识。但传统的物理作业往往以习题的形式出现,学生用“刷题”来完成作业,极易产生枯燥、倦怠感,不利于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设计“项目化”作业,通过丰富的“项目”作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引入式教学”就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教学,它是一种用学生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低年级进行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常指导学生用诸如:“部分数 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剩余数”、“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 份数=每份数”……等关系式来分析、解答简单应用题。由于低年级数学教学在每类例题教学后,为了巩固和强化所学的新知识练习中配备了大量的同类习题,学生套用上述数量关系式来解这些题目,没有什么障碍与困难,当时的教学效果还不错。然而,这仅仅是教师满足于眼前具体问题的“顺利解决”,却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基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基本途径。研究教学认识论是揭示教学过程本质和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理论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引入教学论,最早来源于苏联四十年代由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它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来分析教学过程的特点,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前人已经认识了的知识、技能的认识过程,即认识客观世界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或叫“特殊的认识过程”,并根据认识过程和教学的特点,把教学认识过程,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基本环节归纳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教  相似文献   

15.
物理教学中运用归类对比的方法,通常可以采用“以新带旧,进行对比,弄清异同,认识规律”的方法。注意抓知识间的联系性和逻辑性,使学生会运用旧知识和已掌握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识,通过新知识来巩固旧知识,使获得的知识不断巩固、深化,并对获得知...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要求化学教学必须坚持全面性和全体性,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教学实施要尽最大的努力确保没有一个人是“教育上的不利者”,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最充分地发挥自己潜能的平等机会。化学教学中,要树立素质教育新理念,实施启发式教学,落实知识、强化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实验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多种能力。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用科学的技巧和方法来启发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着眼于使学生将知识、方法、能力、情感态度有机结合起来,在迁移、运用中巩固、深化、发展对化学学科知识的认识,最终使学生获得可以迁移、运用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英语口语教学工作中,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根据教学实践,必须适应学生认识迁移的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识知识的过程,是能动的反映过程,它总是循序渐进,从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认识论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得知,学生认知新知识是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这几个学习程序的,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应围绕学生认识迁移的发展过程展开.  相似文献   

19.
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以程序设计作为知识载体,传授对问题的求解过程和基本思路,让学生建立算法意识,并能借助计算机这一智力工具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是一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复习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由掌握程序语句知识上升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我围绕“计算机自:动出题”这一主题进行了“爬坡”教学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单元检测、阶段性测验等考试形式,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测考不仅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存在的问题,而且更是学生查漏检缺、巩固提高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把试题讲评课上成“对答案课”“试题重解课”“批评课”等,这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就新课标下如何上好数学试题讲评课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