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恒 《钓鱼》2004,(23):34-34
由吉林杨元成钓友发表于《钓鱼》杂志2004年第9期的一篇《浅水钓鱼“五要”》的短文,引发了多期对软竿硬竿钓大鱼的争鸣。作为参与争鸣的作者之一,我始终坚持“软竿难敌大鱼,而硬竿才是钓大鱼的利器”这一观点,并在前两篇争鸣文章中就这一观点对软竿钓大鱼的缺陷作了较为客观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颜恒 《钓鱼》2004,(14):38-39
笔者积40载野钓之经历,独钟情手竿钓,无数次与湖库江河之大鱼相遇,成功时则仅十之二三。深究其间缘由,虽有着诸多主客观因素,但竿子软绵却是“致命”一击。而认识到竿软难搏大鱼,也是近年来在“痛定思痛”之际才醒悟过来的。  相似文献   

3.
任志新 《钓鱼》2004,(12):36-36
《钓鱼》今年第9期发表了《浅水钓鱼“五要”》,说的是浅滩垂钓大鱼的注意事项。笔者二十多年的野钓,也常遇大鱼咬钩,失利多于成功,确需要认真总结。这里既有竿、线、钩等钓具质量好坏及其搭配是否合理的因素,也有操作是否合理正确的因素,《浅》文作者提出的“五要”,某些观点笔者都有不同的看法,现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4.
周成机同志的文章《手竿细线钓大鱼——关键在遛》(《中国钓鱼》1997年第四期),我反复读了几遍,总觉得与我们在实际钓鱼中遇到的情况不一样。周文说:“当你一抬竿,手感沉重,判定是大鱼咬钩时,不能急于往岸边拉。事实上这细小的线要将大鱼拉拢岸边是困难的,即使能拉拢,鱼见人惊动,回头逃窜,其力将超过其体重的几倍,必然落得个线断、鱼跑的结局。这时应马上倒竿,竿尖贴近水面,摆开打消耗体力、持久战的架势。”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杨光禄 《中国钓鱼》2003,(10):51-52
能钓上大鱼(5千克以上),对每个喜爱手竿垂钓的钓友都是一次欢悦,也是一次钓技的考验。手竿钓大鱼有何“决窍”?有心人杨光禄钓友通过整理《中国钓鱼》杂志刊登的共122例手竿钓上大鱼的实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过了五一节,广大钓鱼爱好者搏杀大鱼的黄金季节又要来临了。但每到这个时候,总能听到许多钓友们谈论滑钩断线折竿跑大鱼的憾事。于是我把自己多年手竿搏大鱼的得与失总结出来,以便钓友们相互切磋商讨,共同提高钓技。  相似文献   

7.
康世勇 《钓鱼》2005,(15):26-27
近日,应邀和钓友一行来到江都(江苏地名)钓鱼,到达钓点后发现事先准备好的专:勾搏大草鱼和青鱼的矶竿没有了用武之地。因:勾水面虽大,塘主为了防偷鱼而到处仍下了树桩和铁丝网。在这样的水域里碰上大鱼谁也保:下准挂上什么东西而“中彩”。只有河中间段留了十来米空档可供周旋。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国钓鱼》曾刊登我写的《秋季海竿水库钓大鱼》一文,文中谈了一些体会和做法。本文《再谈海竿水库钓大鱼》,算是对前文的补充。一、注意发现大鱼踪迹,确定施钓水域,寻找合适钓位大鱼活动,总是有表象,有踪迹,有端倪可察的,只要用心去研究、观察就能发现它经常出没活动  相似文献   

9.
蒋青 《钓鱼》2006,(10):20-20
有两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一篇是《软竿难敌大鱼》(《钓鱼》2004年精选本78页),另一篇是《悬坠钓鲤上钩率高》(《钓鱼》2006年第6期18页),其中基本观点与本人有些相似,本应该很是高兴才对,但不知怎的,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是,感到有一股“抬杠”的气味,令我如刺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0.
张建程 《钓鱼》2004,(24):20-20
《钓鱼》杂志连续几期刊登了任、颜及各位钓友关于软竿、硬竿钓大鱼的讨论文章。我对前几位钓友的垂钓技术和认真态度十分钦佩,对其观点也很有兴趣。不禁也将自己集一年之钓龄,为竿所困,为竿所惑的垂钓体会谈谈。关公门前耍大刀,以博大方一笑。  相似文献   

11.
居田 《钓鱼》2006,(17):67-67
陕西宝鸡有个漂亮“美眉”张颖,白白的脸蛋双眼皮,一脸灿烂的笑魇,连鱼看见都想跳出水。谁料想如此漂亮美眉,却醉心山山水水风风雨雨去钓鱼,钓鱼场上英姿飒爽.半边天实在威风,全国钓鱼比赛,她钓了2分压须眉;水库休闲,照样爬山涉水。今年6月10日,张颖又瞄上了白荻沟水库,听说那里出大鱼,只不过人家都用矶钓竿.竿上带轮子,只要上了大鱼,十有八九跑不了。你猜张颖怎么说:我就用手竿.不信钓不上大鱼。  相似文献   

12.
刘定龙 《钓鱼》2004,(19):30-30
《钓鱼》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软竿钓大鱼的文章,感觉很有意思,有争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黄英忱 《垂钓》2001,(11):35-35
手竿“8”字遛鱼法,是广大钓友熟知的一种较为科学的遛鱼方法,本文不再赘述、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手竿较软、钓线较细、钓钩较小且钓上大鱼时,采用它就很难奏效。因为采用“8”字遛鱼法的前提是竿线能承受住大鱼的重量和冲击力,一旦这种力量超出竿线的承受力,就很难使用。勉强为之,不是竿折就是线断,使大鱼逃之天天。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钓鱼》杂志1992年第六期刊登的陈静同志《手竿钓使用“活动坠” 弊病多》一文,给“活动坠”下了一个“只是一种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中却行不通”的结论。尽管文中例举了大量的实验证据,但我不敢苟同。虽然我只是个初学钓鱼的新手,理论和实践都很贫乏,可我认为不管是哪种钓法或是任何一种钓具,都有其自身的长处和优点。不能因为自己几次小小的  相似文献   

15.
颜恒 《中国钓鱼》2006,(2):45-47
2005年第五期的《中国钓鱼》杂志,在“谈经说技”栏目里刊登了一篇题为《手竿钓大鱼五要素》的技术文章(下称《手》),安徽作者刘双平钓友把手竿钓大鱼归纳为五个方面,也是作者长期实践的结果,对此我认为是可信的,读之亦有教益。  相似文献   

16.
苏志勇 《钓鱼》2004,(7):34-34
《钓鱼专刊百期精选》第58页刊登了湖南李喜东先生的《浮标与假象》一文,文章对“浮标下沉的动作很大且速度又快,但是却钓不到鱼,即使偶然钓到几条空竿率也很高”的这种浮标移位与假象;隹确地进行了分析。前两天我在一次垂钓中,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借助于李先生这篇文章的指导,进行有效的应变,明显提高了中钩率。回来后又重读这篇文章,觉得文中对如何应变这种鱼情谈得不是很具体,这里想占《钓鱼》杂志的角与钓友们交流。  相似文献   

17.
质疑软连接     
子线与母线怎样连接?它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有人认为:钓线与金属环连接,存在着磨损危机,改为软连接可以避免子线拉断(见《<钓鱼周刊>百期精选》第164页《线组软连接》一文)。悬坠钓组的线组连接一般都是用金属“8”字环或其它形式的转环,把鱼挣断子线归罪于金属与钓线的磨擦,其实是一种误解,其根源是在收费池塘钓大鱼屡屡断线之后,想方设法要赚回来的赌鱼心理。把钓鱼看成是和塘主赌一把,今天被大鱼拉断子线,设想着用大力马线和火线去捞回来。但聪明的塘主来个限制:禁抛竿,手竿也不准用鱼线轮。没辙了,就想出软连接。一个经验的推广,应该有益…  相似文献   

18.
看了《中国钓鱼》2004年第十期46页刊登的安徽霍县钓友陈猛写的《也议“剩余浮力”》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又看了四川钓友张铨写的《“剩余浮力”不是浮力》(以下简称“张文”),(见《中国钓鱼》2004年第二期第47页)对于其中的观点也想谈一些粗浅见解,在这里再议一议。  相似文献   

19.
读了《中国钓鱼》杂志总第25期陈新琛同志的《海竿与铅坠》及总第41期赵承模同志《海竿用哪种铅坠好》两文,很受启发。我在海竿垂钓中,空心死坠和空心活坠都曾使用过。正像陈、赵两文介绍的那样,空心死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钓线“弧垂”的影响,鱼吞钩后信息反应较快,表现在竿尖上是立即点动或低头。不足之处是提竿时间稍晚容易跑鱼。空心活坠虽然能解决提竿晚易  相似文献   

20.
我新疆伊犁一位钓友于2003年5月25日,在野外垂钓时不慎将碳素手竿触及高压线当场身亡,这是十分痛心的事,也为广大钓友又一次敲响了安全的警钟。那么,假设这位钓友生前学了《中国钓鱼》2003年第六期刊发的《碳素手竿防触电一招》这篇文章,是不是就能逃此劫难呢?回答是否定的!由于该文作者缺乏电学理论上的知识,使得这篇文章有较强的误导性,其“招数”隐藏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若“钓友们可以试试”,那就太危险了。理由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