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小说的诗化境界是其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小说的抒情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象与外在物象相统一的“诗化形象”;而小说中动人而真挚的情感,又使其小说具有情韵美,并且有着诗的意境,这三者的合谐统一,使他的具有了“诗化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部分新生代女作家的“身体写作”具有“诗化”特征。这或诡异、或疯狂的“诗化”风格与古代的“艳诗”在精神上相通,又具有现代派文学集唯美与溢恶于一体的气质。她们对“飞”的感觉的集中渲染让她们的文字也产生了节奏飞快、高速旋转的效果。因此,她们独具特色的“诗化”小说丰富了我们对于“诗化小说”这一文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曹雪芹生命情感的绝唱。对皇族,对家族,对自我的深刻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的悼亡,是小说抒情内容的二原质。寓言式象征、本体式象征是《红楼梦》情感外化并走向诗化的基本途径。小说的诗化是历史“合力”造就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5.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是快节奏地剪辑生活片断,采用“空间并置”结构方式;二是表现主观感觉,创造主观感觉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图景;三是表现人物心理,着意开掘人物潜意识。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小说的诗化境界是其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小说的抒情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象与外在物象相统一的“诗化形象”;而小说中动人而真挚的情感,又使其小说具有情韵美,并且有着诗的意境.这三者的合谐统一,使他的具有了“诗化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诗化小说是小说文体中相对特殊的存在,兼具诗歌与小说的特质。统编教材中没有出现“诗化小说”这一专业术语,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一些接近此定义的篇目。从诗化小说的定义出发,判断《社戏》是一篇诗化小说。因此,可运用比较法阅读诗化小说的策略展开《社戏》的教学,即比较同类型小说,把握共同特征;比较不同小说,突出诗化特征;比较原文与节选文字,理解诗化意图。  相似文献   

8.
“诗化”是汪曾祺晚期创作最重要的特质,它没有指向现代主义的诗学范畴,而更多地指古典主义的诗的意蕴或意境。本文关注的是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文体(短篇小说)表达“诗化”,或者说是作者呈现、咏叹、追问的“表达式”。汪曾祺晚期小说“诗化”实现的途径是:“时间”对“诗化”的影响:“无时间”带来的恒常感以及“空白”造成的节奏和诗意想象的空间;“回忆”的功能和“乡土”的意义:回忆中的“乡土”既是诗意的源泉,对于“乡土”的想象和故意渲染则成为诗化的策略;日常叙事下的“诗化”:对于真实人生的诗性把握和隐藏于日常化叙事背后的生命悲情使“诗化”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学者们常不无自豪地认为:与西方美学重“模仿”而导致“典型论”相异,中国美学重“表现”而产生“意境论”;而在这一艺术传统熏陶下的中国小说,便具有了某种诗化性格。高尔太先生就指出:“不论小说戏剧是否确是从诗歌发展而来,中国的戏剧小说都有浓厚的抒情性,同中国诗的性质相近。”诗化作为中国小说中特有的普遍现象,在承认这一有目共睹的事实上,人们的态度基本一致;只是在对诗化本质内涵的认识上,我们发生了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非主流”的小说逐渐走进广大师生的视野。其中,诗化小说融合了小说与诗的特点,有意淡化人物与情节,散发着特有的诗情画意。文章以《百合花》《哦,香雪》《荷花淀》三篇诗化小说为例,在“互文联读”中挖掘小说的诗意之美和诗化之因,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诗化小说”是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产生的一个文学传统,并进而影响到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诗化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形式,它独特的特征及存在价值值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废名诗化小说把平凡的人生描写与诗情画意交织在一起 ,创造了一个冲淡平和的奇特艺术世界。从而形成了废名诗化小说独特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纵观废名诗化小说的写作特色 ,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我们又可以从中发掘出中国古代诗歌、“世外桃源”情结和由里及表的庄禅哲学对其创作的影响 ,从而也对我们认识废名的诗化小说更加深了了解。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 ,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 ,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 ,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 ,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14.
诗化小说即用诗和散文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意境和韵味、着重于抒情的小说,也被称为散文化小说或散文诗式小说。它体现了小说与诗歌、散文的相互渗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小说在现代文学中曾经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的现代作家如鲁迅、郁达夫、沈从文、废名、老舍等都写过一些意味隽永、优美动人的诗化小说,他们并不是编织故事的能手,却无一例外地是抒情的高手。建国初期,诗化小说也曾繁荣一时,孙犁、刘绍棠、茹志鹃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诗化小说作家,创作了好些胜炙人口的诗化小说。但50年代后期起,在写英雄主义和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15.
孙犁诗化小说的特色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诗意自然风光与战争之残酷、丑陋的对比,有力回应了“抗战”的时代主题;二是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史传小说中较常见的“正邪对比”原则和“夫唱妇随”的母题。从而使其诗化小说既具诗骚神韵,又兼备传奇风骨。  相似文献   

16.
诗化小说是现代小说范式中的一朵奇葩,长期以来,为众多作家所追随,王安忆也不例外。《乌托邦诗篇》和《伤心太平洋》是王安忆作品中非常典型的诗化小说,它们是小说,却蕴含着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并在情感的表达、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唯芙等方面体现了王安忆诗化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文学理论中出现了“诗化小说”的概念,我想,诗化小说和以前常说的浪漫抒情小说还不太一样。它的独特之处,不在于优美的文辞、丰厚的抒情、浪漫的故事,而在于其文本的构建是出于一种感觉、一种情绪,将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置于某种意境、氛围之下,并形成与中国古典诗学相通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废名小说晦涩之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内容特色和体特点方面剖析了废名小说晦涩难懂的直接原因;内容上,题材“不合时宜”,作品样道意蕴较浓.地域特征和民俗色彩突出;体上,作品散化诗化,具有简省、跳跃、用典、杂糅等特点,章进而分析了废名追求“晦涩”的深层原因:一是周作人的“雅,拙,朴,浞……”的美学趣味的影响,二是废名自己独特的“学即梦”的学观和尚“晦涩”的审美观使然。  相似文献   

19.
同样是一种散文化(或诗化)小说模式,沈从文的城市小说和湘西小说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内涵和意味,这与湘西小说“爱与哀戚”的抒情内容和“外冷内热”的抒情形式直接相关。正是这种我称之为挽歌情怀和挽歌形式的结合造就了湘西小说的独特美感和内在诗意。  相似文献   

20.
<正>诗化小说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文体样式,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屡见不鲜。作为一种渗透性文体,诗化小说兼具小说的叙事功能和诗歌的抒情功能;甚至抒情重于叙事,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抒情小说”。杨义认为:“诗化小说是‘立意小说’。它拆除了传统小说中情节的堤坝,却把它引入诗意的清池,使人在诗情画意中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