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同盟会”原名“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由原有的“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所组成。1905年9月18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大会一致推选孙中山先生为总理,并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为了扩大革命的影响,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在东京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民报》,共出版了二十六号,《天讨》增刊一册和号外一张。它是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机关报。孙中山先生对于这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十分重视档案的作用,重视档案的保护、管理和利用。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在兴中会的成立会议上,孙中山特设“正副文案”各一位,明确规定其职责既负责文秘工作,又负责档案工作。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以执行部权力最重。执行部下设书记、内务、外务等六科。  相似文献   

3.
中国同盟会,指1 905年秋成立于日本东京的同盟会本部,由多个革命团体联合组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统一机关,孙中山任总理,拥有对内对外各权.然而,辛亥前数年,在革命起义大兴之际,同盟会本部未能始终发挥领导作用,原各团体依然各自为战,同盟会内部斗争不已,孙中山就多次遭攻击,在此情形下,加上孙中山急切发动起义以及革命重心的转移,孙中山对东京同盟会亦开始有所疏忽,双方关系若即若离.这一微妙关系,很值得探讨,不仅对辛亥前的孙中山及其革命活动,而且对中国革命会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早的乡镇图书馆--广东梅县松口图书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俊贵 《图书馆论坛》2006,26(2):232-232,196
广东梅县松门图书馆作为松口文化之乡的重要标志,在中国乡村文化,特别是乡村图书馆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松口是辛亥革命摇篮之一,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批判改良派的同时,为传播革命思想需要,非常重视书刊作用,在各地积极倡办各种形式的书报社、图书馆,以促进革命活动与民众阅读活动,辛亥革命胜利进一步推动着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作阶段性的划分,那么,从他于1894年11月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起,然后经伦敦蒙难,转往日本策划革命,建立同盟会,及至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被迫流亡海外为前革命时期。那么孙中山结束海外流亡,于1911年12月回国来到上海,是为后革命时期。前革命时期以流亡海外为主,而后革命时期则以定居上海为主。也就是说从1912  相似文献   

6.
风雨沧桑话《夏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以后,清廷政治腐败黑暗,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剧。为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大造革命舆论,先进的知识分子犹如矫健的海燕,为传播革命思想呼号奔涉。《夏声》月刊是在井勿幕领导主持下筹办的,于1908年2月创刊。井勿幕(1882—1918),陕西蒲城县人,17岁即加入同盟会;1906年夏在东京留学生中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1908年冬,又于西安创建同盟会陕西支部,“奔走南北者十数年,经营蜀秦者百余战。”他以卓越的才干和大无畏的精神,深得黄兴、吴玉章、熊克武等人的赞许,孙中山  相似文献   

7.
王增勤 《湖北档案》2009,(10):43-45
1887年,王亚樵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幼聪颖过人,疾恶如仇。长大后,王亚樵不满于清廷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加入同盟会,为反清救国而奔走。辛亥革命后,王亚樵来到上海,白天傲苦工,夜晚露宿街头,继续寻求革命。1915年,王亚樵追随孙中山,投身护国讨袁斗争,多次上书孙中山,建议成立暗杀组织,  相似文献   

8.
殷泽文 《新闻世界》2012,(8):174-175
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发源于晚清时期,它的出现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逐步瓦解的历史转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了配合革命行动,在近代中国的报刊上与其它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其中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是革命派进行宣传的一个有力工具。《民报》的民族主义叙事宣传性强,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性,为广泛宣传革命派的理念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1909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南社早期的成员大多数是同盟会的会员,其中著名的有黄兴、宋教仁等.在南社兴盛期间,全国有一千多名学识修养都很高的文人学士和革命志士加入南社,其规模甚为宏大,在当时可谓举世闻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其一生的革命活动中,曾留下了"驱除鞑虏,振兴中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等诸多流传至今的名言,其中"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这句名言是先生在1912年视察山东时,在高密火车站接见高密同盟会领导人时留下的。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  相似文献   

11.
此次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外语为30分。 一、填空题 (共20题,每题1分) 1.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2.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 》创刊,孙中山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革命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 3.科学史上著名“太阳中心说”的创立者是 。 4.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成立,马克思给予高度  相似文献   

12.
任鸿隽(1886—1961),字叔永,重庆垫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曾在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处工作,袁世凯掌权后,任鸿隽不愿在官场逗留,遂于1912年底,以民国"稽勋生"身份同吴玉章等人赴美留学。留美期间,1915年与同学创办《科学》杂志,并于同年成立民间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1918年,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获理化硕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四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1):71-72
<正>"喉舌"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概念之一,借用说话的器官来定义党报的性质和功能。中国新闻史上,最早使用"喉舌"说明报刊作用的是梁启超。他1896年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写道:"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后来他又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1905年孙中山创办《民报》时强调:"《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1932年5月8日国民党党报《中  相似文献   

14.
名人手迹     
<正>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原名慰高,字安如。早年崇信天赋人权,以亚洲卢梭自命,改名人权,字亚卢,又仰慕辛弃疾,更名弃疾字亚子。一九〇三年加入中国教育会后与人共同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一九〇六年入上海健行公学任教员,加入同盟会。一九〇九年创办著名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曾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天铎》《民声》  相似文献   

15.
风景秀丽的南京钟山风景区不仅长眠着受后人敬仰的孙中山,也安葬着他生前的追随者们,邓演达就是其中一位.邓演达少年时代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14岁就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9年24岁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此后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孙中山广州蒙难期间,邓演达解救他脱离险境.1924年,孙中山筹办黄埔军校,邓演达是七名筹委之一,军校成立后,邓任训练部副主任,后来又担任军校学生总队长、教育长等职,参加北伐.1925年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邓演达远在柏林参加哀悼活动.邓演达继承和发扬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30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1931年11月被蒋介石杀害在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1957年归葬中山陵园.  相似文献   

16.
<正>【相关链接】朱少屏(1882-1942),上海人,1905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后与柳亚子等发起组织"南社"。1912年应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之邀,担任总统府秘书。1916年至1940年,他一直担任寰球中国学生会总干事之职,帮助国内青年赴国外勤工俭学,其中就包括周恩来、陈毅、蔡和森、聂荣臻、邓小平、蔡畅、向警  相似文献   

17.
陈长河 《历史档案》2000,(2):116-122
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在日本东京成立,并由孙中山出任总理。9月,孙中山派遣数以百计的党员秘密回国,分赴山东等地点燃反袁革命烈火。中华革命党一经成立,即主张并坚持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可以说,它是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国内继续坚持反袁武装斗争的唯一政党。  相似文献   

18.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起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会员多为华侨资产阶级,也有部分工人、会党和知识分子.在秘密入会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诞生和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与镇江革命党人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致力于国民革命40年,在革命斗争中与镇江革命党人结下了深厚革命情谊.在此撷取二三略述. 1.孙中山追赠赵声上将军 赵声(1881-1911),字伯先.1906年,担任南洋新军第9镇第33标标统(即团长)的赵声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被公推为长江同盟会盟主,呈报孙中山,孙中山当即批准.  相似文献   

20.
蔡智堪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反对封建制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激起他民族仇恨,坚决反对日入侵中国,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里,他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拥护蔡锷将军入滇;秘密获取《田中奏折》,揭露公布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调查万宝山事件和张作霖皇姑屯被炸事件,为东北地方政府提供情报,损失家财,不怕牺牲,不愧为是一位爱国奇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